APP下载

选好一个“点” 教活一篇文

2013-03-27薛玉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2期
关键词:切入点文本课文

薛玉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章题材体裁的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的文章考虑和采用不同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真正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

一、 从课文标题的寓意切入

语文教材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及含义,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考虑利用课文标题作为切入点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人为地塑造逼真形象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文《十八岁和其他》,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鼓励学生说出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十八岁的感悟,同时写出自己的一篇《十八岁和其他》来进行情感体验。在课文中,主要讲述了两代人的沟通问题,其中也包括十八岁的一些个人成长问题和微妙的心理情感变化,这些都是学生感同身受的,学生在联系自己的情况的同时就会相应地对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探读的欲望,所以课文的题目从一方面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另一个例子就是课本选入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的一段这篇课文是摘录,没有具体的题目和命名,是编者根据摘录的内容自行加上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可变因素鼓励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情节自行命名,例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初见》等等,然后鼓励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题目”或者“最新颖的题目”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二、从课文的思想情感切入

文本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教育人,进而熏陶人们的思想情感、净化心灵,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章所承载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往往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情感抽离出来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文本的最中心的层次,这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例如《安妮日记》,讲述的是一个叫安妮·弗兰克的女孩在遇难前藏身密室时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并以日记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战争的恐怖和残酷,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经历也不可能感同身受的,教师在讲解这类文本时,可以利用播放影片多媒体的形式来向学生讲述日记的写作背景,也可以播放有相似思想感情的电影、视频短片等等,譬如《南京 南京》,就是以一个女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南京大屠杀,这对于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事情相比较,《安妮日记》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中既学习了课文,又升华了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三、 从课文的内容及情节切入

高中语文课文的思想和韵致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的,既有《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坦然的态度,也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勇敢和坚韧,更有《我们一起奔腾吧》的狂放、自由的洒脱。这些千变万化的情感特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场空前的情感盛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的同时,可以了考虑从文本的情节及内容来入手,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烛之武到底是如何退兵的?利用文章的环环相扣的情节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对于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教师的节节引导之下,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并在这些问题的趋势下去自发地学习和思考。

又比如,对《太史公自序》学习。这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教师可从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入手,先向学生讲述史记中比较有趣的一些名人传记,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霸王别姬等等,然后由情节切入主题,向学生介绍《史记》这一名著在史学、文学方面至高的地位,最后引出这篇序言,与此同时将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也当做课外知识来介绍和讲述,学生在这种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很容易进入文本所构设情境之中,进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 从课文的语言美切入

文本的另一方面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运用上面,语言是一门艺术,特别是优美的课文,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修养,不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没有具体情节和记叙的散文,有的只是对夜晚荷塘的描述,清新淡雅,有一种自然而宁静的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作者思想情感的描述与传达,让学生在教师的最准确的描述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短片,营造一种宁静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思想上和文本产生对接,进而渗入文章内涵和情感之中。

总之,实际语文教学实践中,文章的切入点是不一而同的,是没有特定的规律和征状的,要想抓住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并根据这个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就需要教师在对课文有了充分了解和整体把握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进行研究和设计,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能抓住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陶冶学生情感操守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正面的影响。

(作者单位 :扬州市邗江区

蒋王中学)

猜你喜欢

切入点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