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护理专业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3-03-1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实验课医用

刘 畅

(白城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白城 137000)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也是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到的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医学、护理学专业的特点而选定的,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掌握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后续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

医用基础化学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却十分有限,这门课相对实验要求也很多,所以,实验场地和器材、药品都存在着相应问题,学生的基础也不尽如人意,这就对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对医用基础化学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大的知识内容,这是摆在每个面授辅导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提出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与时代同步,创造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之间的链接点。根据新时期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辅导教师应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把这门课程传授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知识服务为辅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学生就必须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面授辅导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这就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辅导教师也必须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以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需要。开放教育的学习在各个学科上,也打破学科型模式界限,例如医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都有一定的连接性,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疏导和传递,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在辅导中及时反馈学生接受的信息。在制定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上,要构建一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教师的辅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功能优势得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得以完整和准确把握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开放教育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工作岗位,很多都是各大医院、诊所的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整块的时间来自学,而且自学理念也很差,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1、充分重视辅导课前的自学

在辅导新课之前,要督促学生必须自学一遍,这样学生就能对教师本节课要辅导的内容有所了解,听课时特别要注意预习时未理解的部分。上课时要记笔记,课后应及时整理笔记,搞清楚每节课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所学章节要点,学会总结归纳,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构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及其适用的范围,对各类无机、有机化合物,要掌握其主要结构特征,理解其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容量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等医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学会从分子的角度、用化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医学上各相关方面问题,要做到学以致用。

3、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认真做练习题是巩固课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在解题前,首先应了解该题属于哪种类型题,与哪几个基本概念、公式相关联,该题都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解得什么结果。比如:将 500m l0.1 mol◦L 的 HAc溶液和 250m l0.2 mol◦L的NaAc溶液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值。已知:KaHAc=1.76×10。这是一道计算题,涉及到溶液的概念、性质等方面知识,还涉及到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定律等公式。但要完成这道题,还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是:在混合溶液中,当两种物质的量浓度相近时,可以近似看成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这也是关键点。再比如在有机化学部分,首先要了解化合物结构特征,主要发生反应的部位及主要产物,从已知条件入手,才能寻得求解的思路。

三、对有一定难度和繁杂的知识要精讲、细化

辅导教师要根据教材中重点、难点知识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精讲和细化。要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解决每个小问题都有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还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启发,针对一些繁杂问题要给学生以“点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层层递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养成。例如,第三章电解质溶液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②。对这部分知识就一定要精讲和细讲,要把各种类型题都分析讲透,在学生实验部分也要注意细节安排。特别是在应用时,要重点强调。例如:在血浆和红细胞的这些缓冲系中,碳酸缓冲系H 2CO3-HCO3-的浓度最高,在维持血液pH值的正常范围中发挥的作用也最重要。碳酸缓冲系的形成,是来源于呼吸作用的二氧化碳溶于血液生成的碳酸,与它电离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液中贮存的碳酸氢根离子达成平衡:

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增加或减少时,平衡就会发生改变,由此pH值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当血液的pH值小于7.35,则会发生酸中毒;当pH值大于7.45,则发生碱中毒。当血液的pH值小于6.8或大于7.8,就会导致死亡。可见缓冲溶液对我们人体是多么的重要,学生一定要学好、学通这章,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所以对知识的难点、重点一定要精讲和细化,要有耐心,不能一带而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将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医用基础化学中图形较多,例如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各种仪器,从简单的烧杯、试管到复杂的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复杂图形是由基础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可以通过工具箱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和编辑图形,也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将实验仪器的真实图片采集下来,输入计算机,并将其技术处理后导入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应用到教学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特效手段,展示实验结果

比如: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2、用立体图形直观展示物质结构

例如,在碳原子结构和轨道杂化一节中,可以做很多色彩鲜明的原子轨道杂化图,完美地展示轨道杂化过程,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理论更加有趣易懂。再比如在对映异构一章中,当涉及到乳酸存在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它们互为镜像与实物关系时,如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制成立体动画图形,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克服在以往教学中抽象的三维立体内容教师难于教,学生难于理解的状况,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Flash中加入动画

动画是课件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将静态的文字、图形、图片变成活生生的动态语言,并通过将对象的放大、缩小、旋转、变色等来表达教学思想,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化学问题。例如讲物质结构时,关于原子的电子层、电子亚层和能级等问题比较抽象,难理解。我们将其制成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加以演示,学生不但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而且对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系统的掌握。

课件中的动画,我们除了自己制作以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素材光盘及网络上现成的动画,将其导入到自己的课件中。

五、加大实验课比重,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大实验课比重,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是这门课程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必需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将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对实验课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验课不再是化学理论课的附属品,而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锻炼优秀品质的重要一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要从思想上真正对实验课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实验观念,让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辅导教师自己也要转变观念,要把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由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2、合理调整实验教学目标

优化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内容,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这门课程教学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的水平层次,合理调整教学结构,做到既完成教学目标,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的理念。实验中可以模拟医院护士的工作环境,增加与医学有关的应用性实验。如:“青霉素的配制”、“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等。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3、增加实验课时

开放教育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重心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但这样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所以要逐步加大实验课时,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把课程中要求做的实验一定要做好,让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学理论,这样也可以缓解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难教、难学的矛盾。此外还可以把医学上实际问题带到实验课堂上,既能增加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

总之,通过全角度、多方位对医用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改革和探讨,很多学生不再惧怕学习这门课程,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并且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多、更好的应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

注 释:

①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实施意见[EB/OL].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②张法浩,刘俊义主编.《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1998.

[1]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实施意见[EB/OL].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张法浩,吕以仙主编.医用基础化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1998.

[3]张法浩,刘俊义主编.《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1998.

[4]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EB/OL].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实验课医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七 彩 画 廊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How to get relaxed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