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状况探析——以西安市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2013-03-17游华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办德育院校

游华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800)

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与知识教育并重的一个教育方向,在当代以注重 “务实”注重技术与效益的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对人才的导向与调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在西安,拥有着全国数量第一的民办院校,有的已经开办十几年,有的甚至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民办高职院校,他们的技术教育都能收到较高的社会认可,但他们的德育教育状况却不得而知。本文以西安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对其德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4份。

一、某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简介

本高职院校共有在校学生3000余人,兼职教师100余人。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校对在校学生开设了一门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内容是根据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内容安排,使用的教材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思修课老师由管理者或辅导员担任,他们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也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能够熟知企业及社会需要的道德素养,具有一定德育教育知识。

从表面看来该校对学生的教育安排体系中拥有德育教育,且配备专任的教师。但是,“民办”这一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方式,他们总会去计算成本与收益,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操作层面德育教育便存在问题。

二、某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德育教育课程教师配备不专业

学校拥有专职德育教师

如上图所示,在94名调查者中,有63个学生选择的是没有专职德育教师。虽然在了解过程中,学校是将校内的管理人员或辅导员作为学校的专职德育教师,但并没有确定哪几位老师是专职思修课老师,而是老师有可能这学期担任思想道德修养课,下学期担任大学语文课。这样的安排,着实让学生抓不住头绪。

2、德育教育课程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

德育课程的一般开展形式

如上图所示,学校里的德育课程开展形式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生有48个,占51.1%,只有8个人选择的是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从中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开展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以传统讲授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形式实在是让本身比较好动的学生难以接受。较多同学反应,老师上课和学生的互动较少,也没有让人比较感兴趣的实际案例。

3、德育课程课堂外教育严重缺乏

学校开展课外德育教育活动

在了解中发现,学校开展课堂外的德育教育活动非常少。在被调查的94位同学中,有61人选择的是偶尔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有23人选择的是不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只有8人选择的是经常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问及选择经常或者偶尔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学生学校开展的是什么德育教育活动时,他们回答最多的就是“学校倡导学习雷锋精神”。

同时,在询问学生学校经常开展的学生活动时,大部分学生回答的都是文艺联欢会和体育活动。可见,学校关于学生的活动应该是比较多的,但似乎都是集中在文艺联欢和体育竞赛当中。

三、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办” 的特殊身份

民办高职院校出现以上德育教育问题除了由于学生水平层次比较低外,民办高职院校的 “民办”这一特殊身份似乎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既为民办,自然学校的各类收支都需要自己亲自盘算,不管什么活动都需要成本与收益的算计,对于德育教育这类软教育力量而言,若是要配备齐全高水平的专业德育教师必然会增加学校开支,但其与投入学生实际技术操作的收入相比相差甚远,这也与他们的“自负盈亏”行为理念相违背。为此,在现实利益追逐之下,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们认为这门功课只要能有人上且不给学校增加负担就行。

2、对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

由于市场中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民办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多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目的是为市场或企业培养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学院对学生培养重视的是技术掌握水平以及熟练程度,实训课程或者实习课程占据大部分内容,除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间或者实训室里操练着技术,德育教育的课程除了大一刚进校时以公开课形式开设一学期外,到后面阶段基本就没再有类似德育的课程。校内或者校外的德育教育活动也比较少,让学生除了抽象地认识与理解部分德育观念外并无太多的德育教育安排与活动。

3、学生对自身要求偏低

民办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群体,文化素质底子本身就比较差,他们对自身的要求并不像其它较高层次学生那样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到学校学个手艺或者拿个文凭就可以。所以,对他们而言,学习认真与否以及学习成绩好坏并不关乎什么大事,只要后面能学到技术拿到文凭就可以。而且他们自身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再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与奋斗目标,他们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不能吸引他们兴趣的课程,他们压根就不愿意去学习和了解,从而更加谈不上学习的步伐,也就愈加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更难在他们身上凑效。

四、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的路径分析

1、转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德育教育观念

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重技术与文化知识轻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观念,转而树立技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并重的教育观念。学校需要明白,除了知识与技术外,为人处世才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学生们需要知识与技术教育,同时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德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除了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之外的一门必修课。

2、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教育投资

民办高职院校需要从长远发展考虑,加大对学校软实力的投资尤其是德育教育方面的投资。从外校聘请专业德育教育的专职教师,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课改,像文化课与专业课那样进行教育投资,寻找适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特点的德育教育方法,形成有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德育文化与教育方法,让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除了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外能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觉悟,这样学生才会在企业中在社会中才能够受到更多的欢迎和喜爱,当然这样的投入也将是学校最有效的“收益”。

3、加强对德育教育者的培训与管理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必然要求老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并且为人师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他们除了需要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外,也许需要比普通本科院校老师更高的道德素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本身就缺少自觉性与自我道德约束力的学生。为此,民办高职院校要解决好德育教育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社会需要与欢迎的人才,需要在加强对专业技术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外,加强对德育教育老师的管理与培养。

4、转变传统德育教育方法,创新德育教育课程与方法

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人群与问题,教育尤其如此。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特点 就是好动、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如此,他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什么信息都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只一味的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并不会接受。对他们而言,不能套用传统灌输式教育,而是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并与当今社会道德背景相结合进行新的德育教育方法探索与创新,要带着学生一起 “从课堂走出课堂又走回课堂”。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是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教育的氧化剂,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文化知识与技术才能在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助燃下燃烧,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要想长久地屹立于教育大潮中于不倒之地,民办高职院校就应该从学校长远发展利益考虑,转变只看眼前学校短暂投资与收益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提高到与文化知识和技术教育并重的地位。

[1]孙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4,(03).

[2]盖海红,秦学武.浅谈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 [J].教育与职业,2005,(02).

猜你喜欢

民办德育院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