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国家如何搞“大部制”

2013-03-05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7期
关键词:执行机构大部安全部

一些西方国家都曾推行过“大部制”,它们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纵观美、英、法、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或联邦)政府机构概况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内阁部门数量都没有超过20个。最多的是加拿大和新西兰,有19个部门,英法两国是18个,最少的是日本,其内阁仅设12个省厅。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实施大部制过程中各有特色,但也有不少共性特点。

英国:决策和执行权相剥离

最早推行“大部制”的国家当属英国,从1964年起就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机构改革。1970年,英国首相希思领导下的保守党政府,完成了大规模的“大部制”改革。

环境部合并了原来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公共建设和工程部及运输部,此外还接管了原属于内阁办公厅的污染控制署。贸易和工业部则合并了原来已经属于大部的技术部和贸易委员会,并且从就业和生产力部接管了垄断和兼并事务的职责。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政策评审小组,其使命是把整个政府的注意力聚焦于“事关总体战略”的事务上。

英国实行“大部制”的基础是完成两个剥离:第一,把非决策性的执行任务从各部委剥离出去,交给非政府公共机构;第二,把另一些任务交给私营部门,不再作为政府的职能。

这种把决策和执行相剥离的做法,赋予了行政执行机构较大的灵活性。譬如,执行机构的首席执行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执行机构自己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任用以及工资奖金福利等;在资金使用上,大多数行政执行机构可以收费,并尽可能地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不过后来,由于工党和保守党在理念上不同,英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几经反复,上世纪80年代起由大转小,到1997年又由小转大。

澳大利亚:周密部署确保稳定

在推行“大部制”方面,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的另一个典型。相对于英国经常变来变去的做法,澳大利亚部委的数量和名称都相对比较稳定。

1987年7月,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霍克在大选获胜连任后,很快宣布了政府机构调整方案,将原有的28个部削减为18个,除两个部(退伍军人部和原住民事务部) 之外,每个部都由内阁部长领导。譬如把教育、培训和劳动力市场职能进行统合,设立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把运输、航空和通讯服务进行整合,设立运输和通讯部。

在实施政府机构重组的过程中,政府的周密部署和妥善应对,是其得以成功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1987年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平均每年机构调整18次,而1987年之后仅为每年4次,这说明政治家、公务员和民众已经逐步接受了这一体制。

美国:涵盖领域内一切职能

美国联邦行政当局的部级机构只有15个。关于美国的大部,人们谈论最多的是“9·11”事件后于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其实,美国其他的部也很大。如交通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体现了“大运输”的概念;农业部涵盖了类似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的职能。

与英国和澳大利亚不同的是,美国的大部并不存在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安排,而是全方位地涵盖某个领域的一切职能。

以1977年成立的能源部为例,它的使命是促进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促进科技创新,保障核武器场地的环境清理。围绕完成这一使命,该部确立了如下5个战略主题:能源安全、核安全、科学发现与革新、环境职责和卓越管理。根据这些主题又确定了16个战略目标。能源部的年度预算超过230亿美元,联邦雇员和合同雇用人员超过10万人。

在职能完整性上,美国国土安全部又要更胜一筹。国土安全部至少综合了22个机构,现有18万名雇员。这些机构被整合到4个司:边境和交通安全司、危机准备和应对司、科学技术司及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保护司。

虽然部委不多,但美国采用大量独立机构辅佐,以满足管理的需要,像著名的中央情报局、环境保护局以及美联储等,其编制性质接近于中国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猜你喜欢

执行机构大部安全部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气动执行机构技术分析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三门核电汽轮机旁排阀特点及比较分析
大部制视阈下的行政效能建设——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