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卫工人的“守护神”——记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清扫大队大队长夏志国

2013-03-05张丽萍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7期
关键词:朝阳市守护神环卫工人

文/本刊记者 张丽萍

救助

2012年11月12日晚7点半左右,雪后的朝阳市区显得比往常更加安静。当人们沉浸在合家团圆的幸福之中时,一个紧急电话将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清扫大队大队长夏志国召唤到了市中心医院。医院里,59岁的环卫工人辛国华在结束一天的除雪作业后返家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倒,造成股骨头骨折,急需手术。然而,8万元的手术费却难倒了这个月收入仅有780元的环卫工人家庭。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又借遍所有能借的亲戚朋友,仅仅筹到的1万多元,离所需手术费仍相差太多。一边是伤者痛苦的呻吟,一边是家属绝望的痛哭。目睹过无数类似场景的夏志国立刻明白了,问明所欠手术费钱数,夏志国立刻打电话给“心愿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要求立刻打6万元钱到医院账户上来。

一个及时的电话、一笔救命的钱,让伤者重新站起来,也让一个家庭转危为安。这就是夏志国创立的“朝阳市心愿道路清扫员援助中心”(简称“心愿援助中心”)所发挥的作用。

“心愿援助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15日,宗旨是为一线道路清扫员提供应急援助,解决清扫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急重病却因家庭困难无钱救治的问题。自成立至今,该援助中心已为清扫大队70多名伤病人员实施救助,援助款项达26万余元。

夏志国也因一手创立了援助中心,并总是在第一时间为伤者送去救命钱,被环卫工人誉为“守护神”。

心愿

众所周知,环卫工作是高危职业之一,凌晨和夜晚以及上下班高峰期被称作“黑色时段”。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时刻威胁着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

3月7日,在朝阳市环卫局4楼的办公室里,夏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曾两次亲眼目睹环卫工人被撞时的惨状。不幸的事还远不止于此,伤者被送到医院后,因无钱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从那时起,夏志国就有一个心愿,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环卫工人流血流汗再流泪。

解决这个问题何其艰难。清扫员大多为临时工,年老体弱,早些时候没有任何保险,工资一直处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线,家庭负担又都比较重。每当发生意外事故需要紧急治疗,费用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元。可以得到事故赔偿金算是幸运,一旦肇事者逃逸,就得不到任何赔偿。况且,事故赔偿金都是在医治痊愈后给付,事故突如其来时,环卫工人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单位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费用,因此,由于没钱垫付医疗费,伤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和更大的伤害。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启发下,夏志国开始筹划创立“心愿援助中心”。所需4万元启动注册资金全部来源于夏志国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时,省里奖励的2万元和市里奖励的2万元,就连回母校作报告得到的3000元报酬,也被夏志国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援助中心。之后,朝阳市总工会捐助10万元,朝阳市交通局道路运输协会捐助5万元,市环卫局领导、职工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踊跃捐款,多者上千元,少者几十元,涓涓细流汇聚成援助中心的爱心基金。

开幕式后,项目还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潘嘉来、项目负责人潘宏义共同主持。

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援助中心的基金主要用于垫付伤者应急救助费用,一旦找到肇事者得到赔偿或是保险公司赔付了医疗费用,被救助者要及时归还援助中心垫付的医疗费,这样,救助基金可以循环利用,救助更多的人。为了变外界“输血式援助”为“提高自我造血的能力”,夏志国还安排专职人员在垃圾分类处理时,把可回收的废品收集起来卖掉,将这部分收入也全部投入到援助基金里。

援助基金越来越多,更多的清扫员得到了及时救助。2012年1月9日,清扫员杨俊芹在清理新华路万国酒店门前的鞭炮垃圾时,鞭炮突然自燃爆炸,造成杨俊芹左耳膜穿孔;2012年3月10日,在同一作业地点,清扫员贾吉珍小腿被炸伤;2012年11月8日,环卫工人李成志在路上摔倒导致脑出血……不论是谁,只要有需要,夏志国和“心愿援助中心”都会及时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心愿变成了现实,夏志国救助受伤工人的底气更足了。他现在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援助中心,伤者直接住院治疗,一刻也不会耽误救治。

转变

采访之初,夏志国就向记者坦言:“最开始不愿意干这个活儿。”

翻开夏志国的履历,不难理解他当时的想法。1996年7月,夏志国毕业于沈阳建工学院,随后被分配到朝阳市龙城区环卫处,负责看管垃圾箱。1997年成立朝阳市环卫局后,本以为能回到机关工作,但他又被安排到清扫大队一线,当上了清扫员。听说自己要去扫大街,“脑袋‘嗡’的一下子”是当时夏志国的第一反应。一个大学毕业生整天和几位四五十岁的大姨、大妈一起清扫马路,还要忍受同学、亲友的不理解,任谁都会想不通。

时间长了,夏志国却发现,周围的清扫员不论年龄大小,干起活儿来都十分认真,再脏再累她们也有说有笑,好心的大姨们还把夏志国当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有什么清扫窍门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谁家做好吃的也都给他多带一份。不知不觉间,面对外人的讥讽,夏志国只淡淡一笑,不再放到心里去了。“活累,心不累”,是他当时的感受。

有一件事让夏志国至今难忘,也是这件事,令他对环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1997年5月的一天,夏志国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被一根绳子拴在路边的树上,一问才知道,那是他们路段一位清扫员的孩子。那位清扫员家庭困难,孩子上不起幼儿园,又没人照顾,怕孩子跑丢了,只好用绳子拴住。夏志国暗下决心:抱怨不如改变。为了自己,更为了环卫工人,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

放下思想包袱,夏志国的工作干劲也被激发出来。他很快就脱颖而出:1998年入党,2000年经过民主选举,当上了清扫大队副大队长,2002年被任命为大队长,带领全队2600多名清扫员负责全市750万平方米城区主要街路的清扫保洁工作。当上大队长后,夏志国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节假日几乎不休息。2007年正月十四,朝阳下了场50年一遇的大雪。为了保证正月十五秧歌会演顺利进行,他从清晨5点起就和工人们上街清扫积雪,连续工作到下午4点,直到把市区主要街路半米深的积雪全部清理干净。2011年,夏志国当上了环卫局副局长,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清扫一线。清扫大队的王玉军说:“不论哪里有事,总能看见夏局长的身影。每年大年三十,鞭炮声还未停,他就走上大街,和工人们一起清扫燃放过的烟花爆竹和生活垃圾。”

守护

“职工就是我们的贴心人。立党为公,就是要在工作中给职工群众做出表率,干出样子;执政为民,就是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夏志国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

2002年,夏志国初任大队长的时候,一线工人月工资只有150元,他积极与主管部门协调,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使一线清扫员的工资逐步达到了现在的780元。为了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他多次与劳动部门协调,又与保险公司反复协商,给大队一线的清扫员全部上了包含5万元医疗费和5万元伤亡补偿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008年,夏志国当选朝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后,每年都围绕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和待遇等问题提出建议。其中,增加环卫工人工资、增加清扫员延时加班费等提案得到落实。

多年来,一线职工不管谁遇到困难,夏志国都全力以赴给予帮助。清扫员靳佩杰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女儿租住在郊区的平房里,为了省钱,她家里冬天不取暖。夏志国知道后,买煤送到她家中。听说靳佩杰的女儿交不起学费,夏志国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她女儿上学。在夏志国的帮助下,2012年,靳佩杰的女儿光荣地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

“夏局长就是我们清扫员的大家长,处处为我们着想。冬天给我们发雪地棉鞋,过年给我们发米面油,还给我们上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这是我当清扫员20多年来福利待遇最好的时期。我们一线清扫员没有不说他好的。”48岁的清扫员曹维红边说边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曹维红自己有脚伤,家庭也很困难,但这位爽朗的大姐却很知足。她说:“跟着夏局长干,心情就是好。我们要在夏局长的带领下,上下一心,使朝阳市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让人舒心。”

17年来,夏志国从未间断过对环卫工人的关心与帮助。未来的岁月里,他还将继续守护这群他深爱着的兄弟姐妹。

猜你喜欢

朝阳市守护神环卫工人
杨俊德:农业丰收的“守护神”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重污染天气预报系统建立意义浅析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近海守护神
110,致敬平安“守护神”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