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2013-03-03王宗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花素灯盏神经功能

王宗喜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100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王宗喜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10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辛伐他汀。治疗组60例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60例给予维脑路通0. 8g,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灯盏花素注射液;脑梗死;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其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所以寻找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促进人类健康,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发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为(63±3.1)岁,糖尿病25例,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43例。对照组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为(65±2.5)岁,糖尿病30例,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45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所选病例均为第一次发病;③均经颅脑CT排除了脑出血。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辛伐他汀等综合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对照组加用维脑路通0.8g,静脉滴注,一天一次。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意识、语言、四肢肌力,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②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③观察治疗前后颅脑CT的变化情况;④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患者症状消失,患肢肌力完全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评分为0级;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恢复Ⅱ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评分为1~3级;有效:症状好转,肌力Ⅰ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变化,肌力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治疗中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或死亡。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治愈 +显效 +有效)为93.3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2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说明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更好。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

3.3 两组颅脑CT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部行颅脑CT检查,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或明显缩小者,治疗组47例,占78.33%,对照组29例,占48.33%,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

3.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头晕、恶心、皮疹及皮肤瘙痒的情况。

4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使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临床上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三种类型,其中约60%以上的脑梗死是脑血栓形成,它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腰臀比过大、过量饮酒、高脂血症是本病的高危因素。脑梗死中医称之为中风,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所致。血瘀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在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为主。

灯盏花产于云南省,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瘫痪等症,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总黄酮,主要有效成分为4,5,6-三羟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对抗由二磷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并且还有促进纤溶,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有利于梗死部位的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

通过本观察可以发现,在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和颅脑CT改善方面,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都要明显优于维脑路通,并且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灯盏花素注射液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1]蓝海,李金荣,潘国辉.蕲蛇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J].内科,2008,3(4):534.

[2]姜秀娥.灯盏花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8):915.

[3]崔连华,刘荣雅,闫芳.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2446-2448.

R259

A

1007-8517(2013)08-0068-02

2013.02.23)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神经功能
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注射用灯盏花素常见配伍禁忌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