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3-03-02宁刘德玉袁普卫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颈痛中医学院根型

张 宁刘德玉袁普卫

1.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张 宁1刘德玉2袁普卫2

1.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择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包括中药热敷散外敷、曲安奈德封闭、口服通络、止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颈痛消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期间间隔1周,两组均治疗2~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消胶囊;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50%~60%[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各种原因致病,而出现根性症状的颈椎疾病,其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保守治疗(牵引、中药、推拿、针灸等)为主,其中,中医药学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笔者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跟随导师刘德玉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应诊期间,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5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56.40±5.80);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18年,平均(7.28±3.60)年;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所有病例常规摄颈椎正侧、双斜位、张口位像。X-Ray片显示全部病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临床上均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或伴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皮肤感觉迟钝。其中单纯颈部疼痛不适者22例,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一侧上肢麻木者25例,伴双侧上肢麻木者8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中药热敷散外敷、曲安奈德封闭、口服通络、止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成药颈痛消胶囊(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提供),每日3次,每次4粒,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连用2-3周。在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于用药前后记录其临床症状(颈部活动、疼痛、皮肤感觉和头晕、头重的程度)和常规X-Ray检查结果,将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记录用药期间药品不良反应。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疗效标准制定。显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感觉麻木区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皮肤感觉麻木减轻或区域缩小,颈部功能活动无受限,但仍有轻度疼痛;无效:治疗后疼痛、麻木、头晕、功能活动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3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35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35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用药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中医学虽无颈椎病的名称,但将其系列的临床表现归属于痹证的范畴,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内因是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气血亏虚。气血不足,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颈肩部经络,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故见颈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痹病日久,瘀血入络,与风湿相搏,形成风湿瘀阻,闭塞经络,进而引起颈项僵硬,关节畸形;风湿阻络,气血亏虚,清阳不升,髓海失养,则见头晕、头痛,气血不足,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症。本病多为外邪侵袭和慢性劳损,而且正气虚是其发病的基础,外感六淫是其发病之始因[5]。导师刘德玉教授从医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他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病,正气不足是发生本病的基础,即本虚;而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麻木则是风、寒、湿邪在本虚的基础上侵袭机体的临床表现即标实之症。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气血”为治则。

颈痛消胶囊由黄芪、桂枝、天麻、钩藤、葛根、乳香、没药、白芍、姜黄、生姜、大枣组成[6]。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资生血之源,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为君药,共奏益气温阳,和血通经之功,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祛风止痛,钩藤味甘、性凉入肝、心经,清热、熄风定惊,二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功,凡肝风内动、头痛头晕、颈部不适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此外,天麻和钩藤还可以增加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的阻力,改善血管收缩功能,能有效改善颈部及上肢疼痛、皮肤感觉麻木症状。葛根解肌祛风,通经活络,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使津液得以上输颈项而舒缓筋脉,能有效缓解头晕、头痛、颈项僵硬疼痛。乳香辛温能行气活血,没药苦以散瘀止痛,二药相伍,散结气,通瘀血,以调脏腑之气血,经络之瘀滞,有助缓解风湿瘀阻之颈项僵硬,肩背酸痛。白芍既能滋养肝血,柔筋止痛,以缓解颈肩筋脉挛急作痛,又能滋养肝阴,敛阴潜阳,以缓解风阳上扰,头痛眩晕。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肩臂疼痛、剌痛,风湿痹痛。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两者能和营卫,调诸药[7]。诸药配伍精当,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散敛相合,升降双调,共同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气血之效。颈部热敷、封闭治疗既能使颈部肌肉松弛,减轻椎间盘压力,减缓钩椎关节骨赘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又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液循环,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减轻神经根刺激症状。

综上所述,颈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标本兼治,其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率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度高,因此,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1]李建民.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267-277LI Jian-min.Spinalcordtypecervical-spondylosistreatedby-Chinese-medicine.ChinaJournalofTCMandPharmacy,2007,22(5):267-277.

[2]周学龙.痹痛消药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8):7-8.

[3]石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26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28.

[4]周秉文.颈肩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29-230.

[5]董毅.施杞应用补肾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14-15.

[6]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R681.5+3

A

1007-8517(2013)07-0094-02

2013.03.10)

张宁,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刘德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E-mail:317110398@qq.com

猜你喜欢

颈痛中医学院根型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