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阳泉布贴艺术中的独特虎韵

2013-02-26张旭峰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阳泉艺术

□张旭峰

(阳泉峰梅琴艺术工作室,山西阳泉 045000)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它一直被当做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就这样,这个带着生命含义的吉祥物,在图腾崇拜的引领下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用传统装饰的方式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阳泉布贴艺术中的虎艺术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

阳泉旧街乡的虎峪村就是虎畜居住的地方,狮脑山和虎威沟隔河相望,五龙泉、狮子峰、老虎沟、卧虎岭……这些带着故事的地名已经在向世人说明虎在人们心中的独特感,对狮虎的凶猛和威严所倾倒,以崇拜和尊重以示向往。阳泉的地域文化,又是集儒、释、道为一体,受五台山佛教氛围的影响,本区域也有许多的庙宇,当地老百姓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同时具有多自然的敬畏和对图腾的崇拜,因此结合环境文化,虎变成了民间布贴艺术中的独特角色,集历史传说、图腾崇拜、图案纹饰、信仰观念与一体,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保护财富、佑福祛祸、赐福增寿、镇宅祛邪”的观念象征,这一吉祥物在阳泉布贴艺术中意味着虎虎生威、生龙活虎,占据了不可估量的视觉位置,虎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形式,手工布贴艺术的一个缩影和点睛之笔。

虎的造型应用非常广泛,帽子、鞋子、玩具、服饰为最多。制作材料有红黄布料,各色丝线和布头,经剪样缝合后,内填锯末、谷糠等物,表面进行绣花、缝饰物或彩绘图案。经过绘、刺绣、剪贴、挖补等许多技法完成五官、头鬓、尾巴、脚腿等关键部位。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共性的特征。

1 创意多变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不断创造的自由。人可以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形式而形式。没有原创的艺术就没有自己的生命,原创式艺术的生命线。阳泉布贴艺术在虎的创作过程,突出了原创、唯美、精致,其中夸张多变是一种典型的创意方法。突出了静中生灵动,柔中带雅趣的艺术特征。

由于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长期的观察和体悟,长期的实践中对既敬畏又钟爱的造型物,进行了独解风情、百般造型的创意变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眼睛的浑圆和微张的大嘴稳定不变,主要多变在体态和五官上。在造型体上,平衡、对称、秩序、疏密节奏、置换同构等手法,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以布老虎为例:五官是传神之处进行单独精心的创意,最后根据需要组合安装在不同的身体上。造型特征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趣味幽默。其中眼睛和眉毛是心灵的窗户,是重点装饰对象。眼睛造型神态基本都为圆形,以显示虎目圆睁,显虎威,妆虎胆,以表达人们的祈盼护佑的心愿。眉毛造型则为面部柔和之所,都以曲线造型,加有绣,贴、缝缀之手法,眉毛或大或小,或憨厚或雅致,或朴实或华丽手法或贴或绣,与眼睛合二为一,起传声之功用(如图1)。

鼻子多变多意,有时为鱼有时为鸡有时又为虎,或大或扁,或长或小,或贴或捆绑,并配合以绣,着实体现虎气十足(如图2)。

虎耳基本造型以柔和为主,或大或小,或宽或柔。可爱至极,动态的点睛之笔(如图3)。

嘴的造型则是画面的最有趣部分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每个虎嘴必须是张开的,同样是突出虎的威风凛凛,配合其他五官传递统一的护佑心愿(如图1)。

图1 虎眼、虎嘴

图2 虎鼻

图3 虎耳

2 造型丰富

艺术的本质是愉悦生命,离开了生命需求,艺术将一无是处。在图腾崇拜的观念下,虎成为了人们生命的敬仰。在阳泉布贴艺术中最大的亮点是虎虎生威,虎的形象深入到布贴艺术的各个角落,同时虎的形象不尽相同,100个妇女能做出100个布老虎的样子。每一个虎艺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制作工艺集中了诸多艺术元素,每一个要素,都与阳泉百姓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阳泉地区虎的造型各具情趣,形态各异,形成了简练概括、憨厚可爱、造型丰富的民间特色(如图4)。

从体态的丰富来说:如狮虎兽造型特色极具夸张性,厚重朴实,身正头册,四蹄蹲立状。狮虎合身造型(如图4),是一身双头,从一侧看是老虎,虎嘴大张,巨齿獠牙,呈欲吞万物之势,虎虎有生气;从另一侧看为狮子造型,由于面部各器官用刺绣的方法进行了特意的装饰,色彩斑斓,明显地刻画出狮子喜庆可爱的特征,整个头部的缝绣十分丰富。狮虎兽阴阳相合,表达了民间传统的阴阳结合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观念。工艺很复杂,要缝、裱、贴、绣等等。狮虎兽造型变化不仅仅在头部,肢体造型从态势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味道,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一种简约美和质朴美。在构图原则中运用了平衡和对称,留白的身体衬托丰富的脸部,卷曲的尾巴弥补脊背的空洞,彼此对比统一,遥相呼应。有的布老虎则身体浑圆,四足微微外撇,粗、短、胖,表现了敦厚、健壮的形态。

从头部表情的丰富来说:造型各异,五官传神并灵活多变,不变的是眼睛,突出黑圆特色,嘴部张开、牙外露,传递虎的威猛精神,起到护佑功能。其他部位变化丰富令人惊叹,重点的变化在耳、眉、嘴、鼻,以曲线造型为特色,突出柔的特性,鼻子以立体、夸张、替代为主;眉毛有扁有圆,有大又小;嘴也以大为主,有宽有扁,有弯有直。造型丰富、霸气十足。

从色彩的丰富来说:依旧遵循中国传统五色观,以红、黄、蓝、黑、白五色为主,彼此互动,形成了艳而不俗、华而不乱的喜庆色彩观。

图4 各种虎形

3 图腾崇拜

“在一种直觉的情感中重构一个精神世界”,人类的原始崇拜传递着人性的永恒信息,给人生命抚慰与关怀,寻找一种生命的平衡。阳泉布贴艺术中图腾崇拜传递着神话、图腾、“天人合一”的意境。

阳泉地区传说很多,在古代时候毒虫、狼豹很多,经常给老百姓造成伤害,尤其是儿童。有一位仙人看到这种情况,便送给当地百姓一只神虎,从此百害皆无。于是就留下了用布老虎镇邪的习俗。布老虎表现了阳泉人们生存意识和生存方式的特定惯例。如当地有给出生的小孩“望满月”的习俗,孩子过满月时,姥姥送虎帽,姑姑送虎鞋,用红布做面料,前脸制成一幅粗犷的虎头图案。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在年幼孩子的睡床边,虎头朝向小孩身体,或放在孩子怀中,可以使孩子不受惊吓,睡得安稳。希望这只“虎”能护佑孩子像虎一样健壮,虎耳高竖,以金、黄、黑、白等色线勾出“王”字额、虎眼、虎牙、虎须,栩栩如生,是民间避邪之物,镇宅之宝,借喻保佑婴儿健康成长。布帖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社会功能:“驱邪护婴”、“镇灾护院”、“福禄象征”。汉代典籍中记载:“虎为阳精,百兽之长,能避鬼魅,”“艾虎驱毒”,爱和“艾”谐音,寓意爱虎,心诚者灵,爱它才能得到它的爱护,显灵。虎福相依:虎福谐音,迎合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吉祥文化。贵人多福相:虎虎生威、虎头虎脑、龙腾虎跃、虎背熊腰。

虎作为保护神,代表吉祥、健康、平安。在人们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虎文化遍布全国的民俗文化视野中,同中有异,充满活力久盛不衰。

在历史的更替中,中国文化以一种永恒的姿态默默支撑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变化,如今也正在悄然地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了得到传承,一些老艺人在默默地做着保护和挖掘的工作,阳泉布贴艺术中的虎文化以其独特的姿态,绽放在三晋大地,用一种独特的视觉表现,将传统融入现代,为虎文化的推陈出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1] 许德民.中国抽象艺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吕胜中.造型原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闽红]

猜你喜欢

阳泉艺术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阳泉:宣传推广 农资打假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泉阳泉,你听我说
纸的艺术
《阳泉 草书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