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3-01-26邬斐敏张文志杨春红巫丽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尿潴留腰椎间盘下肢

邬斐敏 张文志 杨春红 巫丽珍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邬斐敏 张文志 杨春红 巫丽珍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 28 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术前及术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切口观察及引流管等护理后,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开展,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安全康复,巩固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引流管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L4~5)之间为最多,腰5骶1(L5S1)之间次之,腰3~4(L3~4)较为少见,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1,2]。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患者经手法、牵引等非手术治疗有效,但对部分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需注意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相关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5~54岁不等,平均40.5岁;病程0.5~10年不等,平均4.5年。其中,L4~5椎间盘突出者18例,L5S1突出者7例,L3~4突出者1例。

1.2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本组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交替痛。其中,腰痛伴有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者16例,腰痛合并双侧下肢疼痛、麻木者12例。28例患者均在入院前通过X线、CT、MRI检查,均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

1.3 手术方式

本组患者中,22例患者行单纯髓核摘除术,6例患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此类患者病程均较长,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一些患者还存在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不良情绪:如耐心讲解手术的方式以及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疼痛、麻木等)、手术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体位要求等等,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3]。②体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和床上排便练习,以防术后卧床期间发生尿潴留或便秘[4],同患者讲明体位训练的必要性,使其主动的进行练习。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进行患侧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③术前准备:术前应认真协助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了解其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进行处理;术前1天常规备皮,用肥皂水彻底清洁手术部位,保持手术区域皮肤无破损,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使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手术前晚常规应用肥皂水灌肠,以防术后出现肠胀气。

1.4.2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6~8h,以减轻伤口疼痛,压迫止血,同时还可预防麻醉并发症的出现。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体温、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面色等情况,每小时记录一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5]。术后4~6h后,每2~3h给予轴式翻身一次。同时,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如出现下肢麻痛感进行性加重或下肢肌力出现减退,应及时告知医师,并作出相应的处理。②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情况。术区引流管应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出,如无特殊情况,引流管可在术后48~72h后拔除。③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应禁食6h,6h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可进食少量半流食,术后24 h内忌食甜食、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排气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由于术后卧床可致胃肠蠕动减弱,故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为主,以防出现腹胀和便秘。④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由于麻醉药的后遗效应、术后体位的改变以及疼痛使膀胱、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等原因,一些患者可出现尿潴留。此时,医护人员应先排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区等措施引导患者自主排尿,如上述措施无效,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导尿术,如尿潴留时间长或尿量较多,需留置尿管1~2d,同时进行会阴部的护理;注意夹闭导尿管,每2~3h放开一次,以训练患者的膀胱括约肌收缩功能;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可进行膀胱冲洗以防出现尿路感染。⑤术后功能锻炼: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意义[6],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和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练习,初次锻炼时可由15°开始,每分钟10~20次,每日约100次。同时,术后12h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即患侧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每组30~50次,训练次数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但不少于10次/天。术后2d后,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动作,高度逐渐增加,以耐受为度。术后3d~1周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提高腰背肌的强度和耐力,开始锻炼可采用五点式,待患者腰部肌肉比较有力,一般情况良好时可进行三点式或四点式,最后进行飞燕式锻炼。需注意的是,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日锻炼的次数。如患者为开窗减压术,可于3d后指导其佩戴腰围下床活动[7,8]。⑥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至少半年以上,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以及坐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腰部及下肢的保暖等等。

2 结 果

本组28例患者经过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相关护理,均痊愈出院,未见术后脊柱不稳、神经症状加重、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时治疗十分重要。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2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如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等,无1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护理效果理想。

总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积极、有效、全面、细致的护理十分重要,高质量且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1]张龙.活血通络颗粒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1):44-46.

[2]邓寿华.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治疗心得[J].中国卫生产业,2012, 10(32):138.

[3]支琴,朱莉敏.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综合护理41例[J].中医正骨,2011,23(7):78.

[4]崔 立敏 ,于兰贞.运用Delphi法完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内容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38-41.

[5]王彩红,汤顺英.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60-61.

[6]吴爱华,陈洪.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临床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2855-2856.

[7]黄秀琴.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2065-2066.

[8]姜雪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9):285-286.

R473.6

:B

:1671-8194(2013)10-0314-02

猜你喜欢

尿潴留腰椎间盘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