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临床探讨

2013-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胼胝侧脑室

陈 钫 谢 薇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100)

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临床探讨

陈 钫 谢 薇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100)

目的 采取措施对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本组所研究的 32 例三脑室区肿瘤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 20 例,女性 12 例,他们的年龄在 18 ~ 59 岁。对这些患者采取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入路的方式,胼胝体 -侧脑室 -脉络裂的入路方式或终板 -翼点联合的入路方式等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所有的手术方式在显微操作下进行。结果 运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结果包括全切除的概率为 53.12%,次全切除的概率为 31.25%,部分切除的概率为 9.38%,病死率为 6.25%。结论 在对三脑室区肿瘤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且在显微操作下进行,有助于降低手术结束之后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研究

由于三脑室所在的位置较深,在手术过程中的视野相对狭窄,再加上三脑室周围具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组织结构,所以对三脑室区的肿瘤进行手术的难度相对较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临床效果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32例三脑室区肿瘤患者是从本区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12例,他们的年龄在18~59岁。在这些患者中4例胶质瘤,10例室管膜瘤,18例颅咽管瘤。其中三脑室区肿瘤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5例有下丘脑症状,表现为嗜睡,有视觉障碍,9例有高颅压症状,表现为视神经的乳头水肿、头痛、呕吐,单侧肢体的功能障碍,6例有内分泌功能的障碍,表现为尿崩症、发育迟缓、闭经以及性功能障碍。既有下丘脑症状,又有高颅压症状4例,既有高颅压症状,又有内分泌功能的障碍症状5例,下丘脑症状、高颅压症状及内分泌功能的障碍均有者3例,这些患者经过MRI与CT检查都符合临床病理的规定。

1.2 方法

对患者采取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的方式,其主要的步骤包括:所采取的开颅方式同下,将三脑室的室间孔的前缘切开1cm,从中进入患者的三脑室。根据患者该区域肿瘤的特质,运用穿刺的方式将其中的囊液放出,使得显微镜下的脑室壁间与肿瘤之间的粘连的现状相对清晰,可以进行分块切除的操作。而对于三脑室双侧生长的肿瘤,则需要从患者的双侧侧脑入手将肿瘤进行切除。运用这种方式切除9例患者的肿瘤。

对患者采取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的入路方式,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从患者的右侧额后进行开颅操作,骨瓣后缘达到冠状缝,内侧达到中线,硬脑的膜瓣缓慢翻向矢状窦的一侧,运用电烧的方式将该处的桥静脉切断,将额叶牵开直接达到胼胝体,接着分离并保护患者双侧的大脑前动脉。将该处的前动脉切开胼胝体大约4cm的时候进入患者右侧的侧脑室,将其中的脉络丛牵运用电烧的方式进行切除处理,切开穹隆体、脉络丛以及三脑室顶部中间帆进行牵向内上,从三脑室的外缘逐步进入到三脑室的内部,从显微镜下降其中的肿瘤切除。运用这种方式切除7例患者的肿瘤。

对患者采取终板-翼点联合的入路方式,其主要的内容包括:采用冠状切口的方式,从三脑室的外侧裂将脑脊液放出,在减压处理后将额叶抬起使得终板得以显露出来,施行先穿刺后抽液的手法。经过终板将三脑室中的肿瘤进行切除操作,同时经过颈内动脉与颈神经的间隙,从侧面与前缘的方向将肿瘤切除。这种方式的运用有助于三脑室区肿瘤的完全切除。运用这种方式切除16例患者的肿瘤。

2 结 果

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2例死亡,其余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全切除的概率为53.12%,次全切除的概率为31.25%,部分切除的概率为9.38%,病死率为6.25%。导致患者在手术后死亡的因素包括脑积水、脑部结构的深度损伤。

3 讨 论

三脑室区肿瘤疾病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的一种,但由于三脑室所在的位置较深,在手术过程中的视野相对狭窄,再加上三脑室周围具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组织结构,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一旦手术入路方式选择不恰当,将会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是死亡[1]。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三脑室区肿瘤的疗效研究,将有助于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手术结束之后并发症甚至是死亡病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2]。

当前作为常见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包括取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的方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的入路方式以及终板-翼点联合的入路方式等六种方式。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与体质进行彻底地了解,并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

经过胼胝体的入路方式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具有以下四点优势[3-4]:①这种入路方式的解剖标识非常清晰,在双侧大脑的前动脉的间隙切开胼胝体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到三脑室中的侧脑室;②这种入路方式不需要切开患者的大脑皮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脑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大的功能性障碍或者在手术结束之后而出现的癫痫并发症的发作;③这种方式对于三脑室区中双侧处生长肿瘤的治疗,从两侧的脑室将肿瘤切除,有助于降低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④这种入路方式的运用,使得三脑室两侧的壁间与显微镜视野内的病区处于平行的层面,不存在视角的遮掩,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三脑室的深部[5]。

而经过脉络裂的入路方式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具有以下三点优势:①这种入路方式不需要将患者的穹隆切开,降低了记忆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这种入路方式所经过的侧脑室壁相对薄弱,只有软膜与室管膜组成,在分离操作后就可以进入到三脑室中;③这种入路方式经过脉络裂的部位向后切开就可以到达三脑室外侧的静脉汇入大静脉的地方,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三脑室中的肿瘤病变[6]。

在对三脑室区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肿瘤治疗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全切率的影响,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全切率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经最近的入路途径到达病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的原则。同时要根据患者三脑室区肿瘤具体的生长位置与患者的体质特征等多个角度出发,选择最为适合的、对患者脑组织损伤最小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徐荣.三脑室区显微解剖及其手术入路[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8,30(1):4-7.

[2]王东成,王东军,贺民,等.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华西医学,2007,22(2):223-224.

[3]金保哲,张 新中.三脑室 区肿瘤手术入 路及 经 胼胝体-穹隆间入 路的显微解剖[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19(3):90-93.

[4]高超,黄峰平.三脑室前部病灶手术入路选择[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34(6):551-554.

[5]陈立一,王东军.三脑室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探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667-1669.

[6]Woiciechowsky C,Vogel S,Lehmann R.Transcallosal removal of lesions affecting the ventricle an anatomic and clinical study[J]. Neurosurgery,2007,49(1):117-123.

R739.41

:B

:1671-8194(2013)10-0171-02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胼胝侧脑室
基于BOPPPS 模型的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进修医师显微外科培训中的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