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机的临床观察

2013-01-26刘迎娟梁雁冰张超远付鹏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呼吸肌脊髓颈椎

刘迎娟 梁雁冰 张超远 付鹏军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机的临床观察

刘迎娟 梁雁冰 张超远 付鹏军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颈椎骨折;截瘫;肺部感染;康复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抢救措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能及时入院得以救治,但由于呼吸无力、呼吸道堵塞等并发症又使很多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畅通呼吸道,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出现是保证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能否成活,是否能为手术创造机会的先决条件。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骨外科收治76例颈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为保证畅通呼吸道,便于护理和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22例,经进行系统化的呼吸系统管理,防止呼吸系感染,促进肺功能康复,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19~77岁,平均52.6岁,外伤所致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72例,其中单节段骨折62例(C21例,C35例,C411例,C525例,C624例,C76例),两节段骨折10例(C4-54例,C5-66例),C3-4、C5-6椎体结核至病理性骨折各1例,颈4、5椎体肿瘤病理性骨折各1例,出现脊髓损伤至入院时间6h~2.2周,平均4d,合并伤:头部外伤9例,胸部外伤并肋骨骨折8例,肺部挫伤4例,四肢骨折10例,入院前已存在肺部感染7例。

1.2 临床表现

76例颈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伤后第一天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常达20~50次/分,呼吸幅度浅而无力,心率快慢不一,青壮年患者常常心率变慢,老年、发热、呼吸频率较快的患者心率也增快。出现痰栓或痰液黏稠的患者三凹征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叹气样呼吸;伤后第2天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恢复的患者呼吸、心率逐渐趋于平稳,无明显恢复的患者变化不大;伤后第3d~1个月,患者痰液明显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由于呼吸肌疲劳,呼吸幅度变浅、增快明显,患者出现发热。此时最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如病情控制不理想会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否手术,此类患者伤后如果能顺利度过1个月,其呼吸系统病情基本稳定。

1.3 入院后呼吸道管理流程

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呼吸道通畅情况,排痰和气道湿化,同时对颈部进行有效固定,开始肺功能康复锻炼,定时翻身拍背,应用气垫床等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心电监护监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呼吸肌力量、呼吸道分泌物多少,伤前所处环境的清洁度、有无肺部感染等能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气管切开。

2 结 果

76例患者行气管切开22例,其中术前行气管切开6例,做颈椎手术时同步切开13例,术后一周切开3例。术后立即转入ICU治疗6例,术后1~2周转回骨科病房。1例因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于术后2个月死亡,其余患者未出现因呼吸道梗阻并发症而致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

3 讨 论

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当脊髓损伤在C4、C5节以下,膈神经功能仍存在,患者肋间肌功能丧失,只能靠腹式呼吸,虽暂无生命危险,但肺活量较正常人减少可达1~3次/分,不能正常咳嗽与吐痰。当脊髓损伤在C5节以上,即会出现所有呼吸肌包括胸肌、肋肌和膈肌麻痹之风险,胸、腹式呼吸均丧失,而是靠斜方肌等提升胸廓进行呼吸,不会也不能咳嗽,呼吸功能严重障碍[1]。然而多数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病突然,常有吸烟史、醉酒或粉尘吸入环境,易出现气道异物或较多分泌物,存留气道内不能自行排出,因此保持呼气道通畅是患者能否成活的决定性因素,而行气管切开是高颈髓损伤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佳方法。

是否进行气管切开要视患者的具体病情、自身条件决定,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呼气功能评定,预测脊髓水肿所能上升的平面,评定肋间肌、膈肌、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的肌力是否能满足患者完成呼吸动作,然后根据病前患者的工种、生活习惯、吸烟史、肺部感染史、既往肺功能、伤后气道分泌物多少,有无误吸现象等因素,综合评定后与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进行沟通,得到家属的支持及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一旦达到气管切开指征,就要及早切开,防止呼气肌疲劳衰竭,肺内分泌物聚集痰栓形成等造成死亡。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总结气管切开指征如下:①MRI检查颈脊髓水肿上升到C4以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表现;②肋间肌、膈肌麻痹,吸气无力,需要以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辅助呼吸肌带动呼吸,三凹征明显;③肋间肌麻痹,膈肌及辅助呼吸肌可以完成呼吸,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出现误吸现象,面罩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90%左右;④存在短期难以治愈的肺部感染且咳痰无力;⑤合并有颅脑损伤昏迷或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排痰的患者。出现上面一种情况即可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无效腔变小,有利于肺内气体交换,便于吸痰,便于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所致的呼吸衰竭,缓解呼吸肌疲劳程度,为患者能得到进一步治疗提供生命支持。

气管切开的时机一般由患者病情变化及颈髓治疗手术时机决定,原则上越早越好,多数作者[2,3]提出对于C4及以上平面损伤的高位截瘫患者,宜行气管切开,切开率高达100%。本组患者共76例,行气管切开22例,其中术前行气管切开6例,做颈椎手术时同步切开13例,术后一周切开3例。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因呼吸道阻塞死亡。因此,是否行气管切开主要视病情决定,只有掌握好适应症,才会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护理,减低医疗花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胥少汀,郭世绂.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1-656.

[2]曹 阳,王 岩 峰,屠冠军,等.急性 颈 髓 损伤患 者气管 切 开 时 机 的 选择[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0):938-940.

[3]李明利,于丛 ,李丹 卉,等.创伤性高位截 瘫 患者2种人工气 道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1,18(12A):51-52.

R683.2

:B

:1671-8194(2013)10-0163-02

猜你喜欢

呼吸肌脊髓颈椎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