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2013-01-26李俊娓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肝性腹膜炎腹水

李俊娓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17)

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李俊娓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17)

目的 探讨重症肝病和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转归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方法 对我院 1998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收治的 32 例肝炎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合并 SBP 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 32 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以腹胀明显或加重,腹水短期增多,利尿治疗效果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腹水常规检查、腹水细菌培养及外周血象并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合并 SBP 预后差、病死率高(12/32,37.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SPB 是肝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其病死率高,临床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早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并发SBP的患者为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慢性重症肝炎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21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为46.2岁。

1.2 诊断

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中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符合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研讨会中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常规中PMN的比值而诊断。

1.3 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2例患者中发热12例(37.5%),腹胀29例(92.08%),腹痛14例(43.75%),腹部轻压痛,反跳痛9例(28.12%),腹水短时间内明显增多,利尿治疗效果不佳25例(78.12%),感染性休克1例(3.12%),上消化道出血5例(15.62%),肝性脑病7例(21.86%),肝肾综合征9例(28.13%),入组患者都有慢性肝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损伤。32例患者均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水做常规检测,其中腹水常规检测中WBC计数>0.5×109/L23例(71.86%),腹水PMN比值>5% 25例(78.13%),其中22例做了腹水细菌培养,发现阳性者4例(18.18%),4例均为大肠埃希菌。外周血常规:WBC计数>10×109/L 7例(21.88%),PMN比值>70% 17例(53.13%)

1.4 治疗方法

①一般和支持疗法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加强支持疗法及调节机体免疫力,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等,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强调早期,足量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一经诊断就立即进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2~3种抗菌素联合应用。选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的抗菌药物阳性球菌。然后根据治疗的反应和细菌培养的结果,考虑调整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不得少于2周[2]。②预防及治疗出血,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立止血,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③控制和消除腹水。④排放腹水。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

治愈:无腹痛及发热,腹水消退,腹水细胞数正常,细菌培养阴性,肝功能恢复。好转:有轻度或不的腹膜炎症状及体征,腹水无增加或较原来减少,腹水细胞数<0.1×109/L,肝功能指标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腹水增加,各项检测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2.2 转归

本组32例,治愈12例(37.5%),好转8例(25%)。死亡12例(37.5%),主要死因为肝肾综合征(6例),其次为肝性脑病(3例)及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为感染中毒休克所致。

3 结 论

SPB多见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此类患者营养状况不良,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菌群失衡,长期体质消耗,宿主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慢性肝病伴有腹水者,其肠道动力的改变,肠道细菌跨膜易位,侵入腹腔引起感染,即发生SPB[3]。资料中显示大多数患者腹膜感染中毒症状不显著,腹膜炎体征不典型,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以腹胀、腹水迅速增多而利尿效果不佳为主。容易被原发肝病的症状所掩盖,不引起重视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腹水培养虽然为SPB确诊依据,但其阳性率低且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诊此类患者过程中,如腹胀加重,顽固性腹水,腹水迅速增多,出现未查到原因的发热等等,用原发肝病无法解释的,应考虑存在SPB的可能。确立诊断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腹水常规,外周血象等综合判断,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从转归状况分析,本组患者治愈、好转率低(20/32,62.5%),病死率高(12/32,37.5%)。SPB会增加内毒血症,迅速加重肝损害,易导致感染中毒休克,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肝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病死率增高。本组病例主要死亡原因为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居首位,其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因此临床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1]2000年全 国病 毒 性 肝 炎 学 术会 议修订.病 毒 性 肝 炎防 治方案 诊断标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贾杰.肝硬化腹膜感染的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2):6.

R657.3+1

:B

:1671-8194(2013)10-0097-02

猜你喜欢

肝性腹膜炎腹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单中心近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