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国内哮喘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3-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界白三烯激动剂

高 鹏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 鄱阳 333100)

解析国内哮喘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 鹏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 鄱阳 333100)

目的 分析国内哮喘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搜集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哮喘治疗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总结各种新药物作用特点,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国内新型哮喘药物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结论 药物研究与应用正随着对哮喘病研究的深入及医疗条件的提升不断发展。

哮喘;治疗药物;临床研究

哮喘病是一种受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相关组分影响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此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会导致患者气道明显变窄,发作时多呈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喘息症状,夜间及清晨病情发作严重[1]。多年来,国内哮喘病临床多依赖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为主,近年来,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理及临床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国内涌现出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类药物、硝酸酯类等非经典治疗药物、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等免疫治疗、黄芪等中药治疗为主的四大类多种药物治疗新方式。本文通过搜集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哮喘治疗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总结各种新药物作用特点,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现将国内哮喘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 常规类药物

常规类药物是在国内既有的哮喘治疗理念之上取得药物成分上的突破而得到广泛应用推广的。目前,国内医学界哮喘治疗新型常规类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阻滞剂、茶碱类药物、抗白三烯药物、色甘酸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多个药物种类。

1.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作为医学界抗炎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药物,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哮喘病的控制与治疗之中,此种药物除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还具有很好的免疫抑制效果,适量使用可有效改善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进而有效控制哮喘疾病中炎症的产生与蔓延。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途径已发展为静脉注射与滴注、口服、雾化吸入三类,其中以雾化吸入类使用方法最为普遍。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不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形成明显抑制作用,但长期、大量的药物使用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产生抑制,产生药物依赖,诱发食道感染、骨质疏松[2]。

1.2 β2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β2受体激动剂同样是控制与治疗哮喘病的主要药物方式之一,国内医学界的一些临床试验表明,β2受体激动剂的大量、单独使用会不同程度地恶化哮喘病情、破坏肺功能、增加临床症状,因而国内临床多将少量β2受体激动剂与适量ICS或FP-沙美特罗复方制剂(舒利迭)共同使用,消除气道炎症效果显著,且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肺功能。国内医学界正尝试将β2受体激动剂与福莫特罗共同使用,实践证明,两种药物起相辅相成的作用,福莫特罗能有效聚集人体内的β2受体激动剂,帮助β2受体激动剂更好地发挥抗炎作用[3]。

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是国内哮喘临床治疗的一大突破,我国2005年推出的信必可便是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支持可调维持量服用治疗。相关研究表明,使用可调维持量的信必可类复方制剂能更有效、更合理地缓解哮喘症状、降低发作频率,且毒副作用大大降低。

1.3 M受体阻滞剂

此种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兴奋达到缓解哮喘症状、降低疾病发作频率的效果。使用M受体阻滞剂之后,机体气道平滑肌收缩受到抑制,粘液分泌得到控制,并有轻度的支气管舒张作用。此类药物起效较慢,可长期服用,也可短期服用,不易产生药物依赖,对儿童及老年群体疗效显著[4]。此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口干等现象,因而药物的临床使用量仍受限制。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出现M受体阻滞剂联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药物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舒张气管、缓解哮喘症状。同时,新型的抗胆碱类药物的研究与推广能加快药物起效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长,药物使用方式也发展为口服、喷雾多种形式。

1.4 茶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茶碱、多索茶碱、氨茶碱等。传统的茶碱类药物使用效果尚可,但药物起效相对较慢、作用时间较短,不能很好满足广大患者实际需求。新型的茶碱类药物在药物起效速度、作用时间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改善,且国内医学界一直致力于茶碱类药物药效时长及作用时间的改善工作中[5]。

茶碱类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能有效克服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毒副作用强的缺陷、减轻大量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率加快等),又能实现不同种类药物作用互补。

1.5 抗白三烯药物

此类药物的使用可抑制白三烯活动性,进而缓解或消除气道痉挛、变应性炎症,达到控制与治疗哮喘疾病的目的。国内研究与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白三烯类药物主要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利用其对白三烯的抵抗功能,在缓解哮喘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调节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

国内医学界以白三烯抗体拮抗剂为主的药物多应用于中度或重度哮喘疾病的临床控制与治疗,且多为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抗白三烯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机体对外部或体内刺激的耐受力,并能更好地起到增强肺部功能的作用。应当明确的是,由于白三烯本身的多态性,国内医学界尚未形成对此类药物实际应用群体的准确定位。

1.6 色甘酸钠类药物

此种药物不仅能抑制气道炎症细胞活性,还起到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能有效提升气道对刺激的耐受度。色甘酸钠类药物作用于儿童哮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多用于哮喘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中[7]。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着重研究此类药物隔断肿胀依赖氯离子通道功能,相关药物如曲尼司特正在国内哮喘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能有效提升气道对刺激的耐受度,常与β2受体激动剂共同应用,使药物缓解哮喘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效果显著提升。

1.7 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在我国哮喘临床治疗中使用已久,近年来,此类药物更新换代较快,最新一代的抗组胺类药物主要包括氯雷他定、特非那定等药物,此类药物均有良好的H1受体拮抗功能,目前常用作哮喘类疾病防治辅助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多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有较好的哮喘症状控制与疾病治疗辅助功效,近年来也常与抗白三烯药物联合应用,共同使用时,能适当减少主体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激素类药物毒副作用。但抗组胺类药物本身也有嗜睡等不良反应。

2 非经典药物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在潜心研究常规药物的同时,还重点发展了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类药物、速尿雾化吸入等局部利尿类药物、异搏定与硫酸镁等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酚妥拉明等α-受体拮抗剂、红霉素、肝素等抗凝血类药物,上述多种药物虽并未得到哮喘疾病临床控制与治疗的广泛应用,但经过多年临床试验与实践,证实有良好的哮喘疾病临床控制与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药物

目前,国内医学界正潜心研究和推广哮喘疾病的免疫治疗,主要有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卡介苗BCG、抗IgE免疫疗法、神经激肽NK受体拮抗剂等免疫治疗方式。

特异性免疫疗法(减敏疗法)是免疫治疗中研究和应用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疗法。近年来,国内医学界研究范围最广、使用最多免疫治疗方式为过敏原免疫治疗,此种疗法对哮喘疾病发病机制有很强的针对性。

IL-4与IL-5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机体内Th2细胞产生的IL-4与IL-5细胞因子,有效阻断机体IgE形成,分散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并能显著增强机体对外部或体内刺激的耐受力,并能更好地起到增强肺部功能的作用。

4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我国哮喘研究与治疗中独有的药物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哮喘疾病产生与蔓延的主要原因皆在肺部,肺部集中了过多的痰液,致使机体气道阻塞,肺部功能严重受损,气道舒张性不足,进而引发支气管哮喘。中医对哮喘的治疗主要通过对哮喘疾病的分类、分期辨证治疗,根据哮喘疾病不同的症状类型、发病严重程度、发病阶段配以相应的中药治疗[8]。中医临床常用的哮喘类疾病治疗药物主要有银杏苦内酯、地黄、黄芪、甘草、雷公藤等等。实际使用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增减不同药物用量、调整药物搭配。目前,中医临床常将银杏苦内酯、地黄、黄芪、甘草、雷公藤等类药物辅助中医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综合治疗,能显著增强机体对外部或体内刺激的耐受力,并能更好地起到增强肺部功能的作用。

总之,近年来国内医学界涌现出了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类药物、硝酸酯类等非经典治疗药物、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等免疫治疗、黄芪等中药治疗为主的四大类多种药物治疗新方式,治疗药物临床研究的改进与创新主要依赖于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的探究与深入分析,同时离不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医学界将更深入地研究哮喘发病机制与治疗原理,将药物治疗与哮喘疾病研究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

[1]周新.哮喘治疗新药临床应用及开发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1, 32(2):4-6.

[2]潘颖,付秀华.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 66-69.

[3]张燕萍,苗青.哮喘研究进展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292-297.

[4]王 居 然 .近 年 治 疗 支气 管 哮 喘 的 药 物 进 展 [J].医 学 信 息 (中 旬刊),2010,5(9):2655-2656.

[5]田硕涵,周颖,张慧琳,等.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进展与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4):205-207.

[6]王长征.哮 喘 治 疗 新 药的 研 究 进 展 [J].中 华 肺 部 疾 病 杂 志(电子版),2010,3(2):76-79.

[7]武密 玲,郭莉 莉.支气管 哮 喘药物 治疗的进 展[J].内蒙 古中医药,20 11,30(14):134-134,130.

[8]肖志刚,王继昌.抗哮喘药物的进展与应用评价[J].中原医刊,2008, 35(2):68-70.

R562.2+5

:A

:1671-8194(2013)10-0057-03

猜你喜欢

医学界白三烯激动剂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当今医学界的应用与发展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戒断综合征
毛细支气管炎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这10种人难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