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澄城富源种猪扩繁场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调研

2013-01-25常福仓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种猪无害化养殖场

王 选,杜 洁,常福仓

(陕西省渭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陕西 渭南714000)

1 基本情况

澄城县富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种猪扩繁场坐落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方向约30km的富源村南2km处,四周环境清静,远离村庄与水源,交通便利,占地面积50余亩,2009年建成竣工,目前存栏种猪570头,品种为大白约克、比利时长白、台系杜洛克种公猪、母猪,二元母猪、杜长大三元等后备种猪。该场具陕西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工商、税务证照齐全,存栏能繁殖基础种母猪3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6 000头。2011年实现产值180万元,利润60余万元。该场现有职工10人,设总经理1人、生产场长1人、组长2人,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实施,经营模式为畜-沼-果可持续循环发展,2010年先后确定为澄城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与生猪防疫“示范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场、澄城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人工授精供精点”、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点”。

2 调查内容与结果

2.1 调查时间 2012年5月21日~25日。

2.2 调查方法 采取驻场方式,同养殖场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2.3 调查内容

2.3.1 规模养殖场选址条件 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公共场所及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m以上。

2.3.2 养殖场布局 场区周围建有围墙;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圈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各圈舍之间距离5m以上。

2.3.3 养殖场设施情况 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2.3.4 养殖方式 全进全出,自繁自养。

2.3.5 种猪的调入调出 购入前实验室检疫;混群前隔离观察30d。

2.3.6 免疫预防和疫病监测 制定免疫方案、长期净化方案;定期监测。

2.3.7 粪便和病死猪的处理 病死猪处理:有病死记录;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

粪便处理:养殖场固体粪便处理场可根据资金、占地等实际情况,选用条垛式或机械强化槽式、密闭仓式堆肥等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态粪便可以选用沼气发酵、高效厌氧、好氧、自然生物处理等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上清液和沉淀物应实现农业综合利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定期报告粪便产生量、粪便特性、贮存、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2.3.8 防疫消毒和卫生条件 场区大门口的卫生消毒;生产区的卫生消毒;畜舍及环境的卫生消毒;定期对车辆清洗消毒;常年做好免疫工作,并结合日常消毒,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以防蚊、蝇孪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2.3.9 养殖场管理 专车管理;进场人员消毒;兽医疫病诊断;参观人员身穿防护衣;建立养殖档案;专用装卸平台、通道与生产区隔离。

2.3.10 饲养管理 饲养品种、数量、畜禽存栏数量、基础或能繁母猪数、种公猪品种、数量;近六月出栏情况、经济收益、效益数据;人员管理,总体职工数、技术人员数、资质证书、聘用书等合同;生产区人员休假制度与作息安排等;饲养方式是否分阶段、有无科学的管理模式、工艺、流程等;半开放式或全封闭式;有无添加剂管理记录、病死无害化处理记录、消毒记录、饲料使用记录、发病及诊疗记录、销售记录、生物品疫苗使用、保管记录、抗体监测品种计划、记录情况等;人员培训记录。

2.3.11 制度建设 养殖场隔离制度;养殖场检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养殖场免疫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养殖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动物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以上我们调查了11大项71个方面的风险控制因子内容。

2.4 调查结果

2.4.1 该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场内分生活办公区和生产区,两区之间设有隔离设备,该场门口设有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生产区设饲料库1栋、生产猪舍8栋、公猪舍1栋、产后母猪下床活动圈舍1栋及面积约1 000m2的母猪运动场,同时配套设施有水帘、排气扇、日本进口应急发电机和先进的圈舍移动消毒机等。

2.4.2 该场采取自繁自养方式进行养殖,调查期间,该场出售种猪1 265头,产值189万余元。生产种仔猪1 684头,死亡仔猪130头,存活种仔猪1 494头,产子断奶存活率88.72%,为周边村镇提供优质种仔猪,带动了周边养猪业的发展,为澄城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树立了典范。

2.4.3 该场制定免疫方案,但未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猪瘟的免疫是自购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细胞苗。虽有监测计划,并不定期实施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但监测指导免疫的作用不强,不能更好地促进免疫工作,与此同时并没有制定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喘气病、慢性猪瘟等病的中长期净化方案。因此,存在着潜在风险因子。

2.4.4 该场内与场外分别建有100m3和80m3沼气池一座,并能正常使用沼气、沼液、沼渣;还建有40m无水深井一口和医用废弃品焚烧炉1座进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固体粪便采取堆积发酵,但堆积处无防雨设施。

2.4.5 该场注重消毒制度的落实,场外围墙建有密闭的装猪台窗口,外来车辆无法进场,人员入场必须进入消毒室紫外线消毒15~30min;坚持每周2次带猪喷雾消毒与空圈舍产床的彻底清除,用5%火碱液消毒1次、间隔3d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熏蒸剂或甲醛与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次、再间隔2~3d采用过氧乙酸消毒1次,空舍期达到20~30d后才允许产床上猪生产。

2.4.6 该场技术人员繁育技术娴熟,从种公猪采精、精液品质显微镜镜检到精液稀释、分装与冷藏保存、人工授精等技术,为周边村镇提供杜、长、大3品种优质的种公猪精液。夜间繁育舍产床值班制度场内饲养人员虽有分工,但存在串舍现象,增加潜在风险因子。

2.4.7 该场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特别注重消毒制度与夜间繁育舍产床值班制度的始终贯彻落实,同时配套有养殖档案,并做认真记录,使得养殖场生产有序进行。

2.4.8 笔者经连续5d临床检查与实验室诊断,排查诊断了全场的5头患病猪与1头死亡猪的病情,现场示范、指导场长与技术员学习小劁猪手术和实验室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诊断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3月该场种猪发生了饲料真菌毒素中毒与圆环病毒感染,造成9头种母猪,1头杜洛克原种公猪和所产仔猪151头中的70头哺乳仔猪中毒发病死亡,经济损失惨重。从中总结得出,饲料真菌毒素是严重危害富源种猪扩繁场的病种之一。也探索出一整套解决方案,调整、更换饲料玉米比例,具体为配合料减少玉米35%、添加小麦20%,并加大应用脱霉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使用量和给配合饲料添加机体解毒排毒的中草药物,使种猪群饲料真菌毒素中毒与圆环病毒感染得到妥善解决。

3 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子与解决对策

通过我们入场调研、查找、分析与座谈,该场尽管生产、经营、利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诸多的生物安全风险,要进一步提升种猪的生产性能、经营利润、确保该场的种猪长久、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必须认识和排解这些安全隐患。

3.1 经临床与初步的实验室采血涂片染色镜检等综合诊断,该场个别猪疑似有慢性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病、喘气病等疾病感染的隐患和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免疫工作,特别应使用国家统供的猪瘟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苗免疫,同时调整免疫程序,加强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免疫。另外在秋末冬初至来年3月加强猪喘气病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价灭活苗的免疫工作。

Then, Merrell talked about the military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ciprocity with Tibetan authorities:

3.2 特别提出应进一步改善猪舍的温控设施,尽量达到温控自动化水平。并更科学及时处理动物尸体,避免因向保险公司索赔而久置动物尸体,引起养殖环境污染或疾病对种群的二次感染,剔除对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威胁与危害的因素。

3.3 建场规划设计有污道,但至今没有硬化路面与铲除杂草,没有正常使用污道。现净道与运送粪便的污道合用,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应尽快修复污道并科学使用。另外在集粪池上方应修建防雨水简易棚,以免雨水渗漏粪池、污染场区环境引发猪病。

3.4 对购入的种公母猪与出售的种猪均应加强产地和实验室检疫工作,现在的运营模式没有检疫,存在生物安全风险,严防将种猪疫病引入与传出。

3.5 对种猪舍、饲料库窗户应加设防护钢网,以防野鸟随意进出采食污染饲料、传播疫病。

3.6 采精室应加强防蚊灭蝇工作,场区应铲除杂草预防滋生蚊蝇切断虫媒传播媒介,对滤除的精胶应及时无害化处理,预防细菌污染环境影响精液品质。

3.7 没有制定出猪地方性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慢性猪瘟等猪病的中长期净化方案。应监测制定并实施。

3.8 产后母猪保健性消炎工作薄弱,应科学更换抗生素品种,将现在使用的青霉素加鱼腥草针剂变更为产后康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加鱼腥草针剂,并给母猪产前1周产后1周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散中药预防繁殖系列产科病与乳房炎的发生,改变现在使用无效用药的青霉素针剂。特别是夏季细菌病多发,解决现在产后母猪因保健消炎不好而引起的产后感染死亡现象发生。

3.9 全场种猪不同程度的感染耳螨、皮肤疥螨和体外寄生虫病,解决的办法是尽快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针1~3次。目前该场虽然进行了1次种群结构的调整,但能繁殖母猪群仅有152头,与设计存栏的300头基础母猪群相差近50%,而场子的空闲面积将近占到50%左右,建议扩大种猪群存栏,充分提高生产效益。

总之,该场如能消除以上9项生物安全因子的隐患,种猪的生产性能与养殖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提高,种猪场也能更安全、健康、持续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种猪无害化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四川省出台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