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口疮病例

2013-01-25陈绍辉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泻火舌体口疮

陈绍辉,温 伟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疮,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染快,羔羊病死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严重地危害了养羊业的发展。2011年6月,九台市上河湾镇一养殖户所饲养的500余只山羊发病,死亡12只,故前来就诊。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羊先在牙龈出现明显充血的小红斑,逐渐发展蔓延,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逐渐形成连片的丘疹和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脓疱,经3~7d,波及整个口腔、舌头、口唇周围。不久水疱和脓疱破裂,被黄色或绿色渗出物所覆盖,随后渐成黄褐色痂垢。随着病情的发展,痂垢不断增厚,形成大面积龟裂,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有个别羔羊甚至发生牙齿脱落,严重影响吃奶、采食。有些病例伴有化脓病原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舌头、口腔黏膜发生脓疱和溃烂,病情恶化,个别病羊可因继发肺炎而死亡。

2 诊断与鉴别

根据特征的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确诊为羊传染性脓疱病。

与绵羊痘的鉴别:痘诊多为全身性的,痘疹呈圆形凸出于皮肤表面,中间凹陷呈脐状,界限明显,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

与坏死杆菌病的鉴别:坏死杆菌病局部损伤主要为组织坏死,而无水疱,也无疣状增生物。

与羊溃疡性皮炎的鉴别:溃疡性皮炎主要侵害成年绵羊,病变特点为溃烂和组织破坏,痂下没有桑椹样的肉芽组织。

3 治疗

3.1 冰硼散外敷 口咽部的病灶可涂抹冰硼散。用时取棉签蘸取少量药末涂擦患处,或用纸筒将此散少许吹口腔患处,一日3次,连用5d。用前先用镊子或牙签剔除口咽部的粘附物,涂擦后0.5h内禁止采食和饮水。

3.2 洗心散内服 方剂组成及用法:天花粉4g、黄芩7g、黄连5g、连翘5g、茯神3g、黄柏5g、桔梗4 g、栀子5g、牛蒡子7g、木通3g、白芷2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鸡蛋清1个,每只羊每天1剂,分2次灌服,连用5d。功效:清热,泻火,解毒。主治:心经积热,口舌生疮。证见舌红,舌体肿胀溃烂,口内垂涎,草料难咽。

3.3 青霉素钾盐80万IU,注射用水5mL,稀释后肌肉注射;5%病毒灵注射液5~10mL,肌肉注射,上药交替使用,1次/d,连用3~4d。

经采用上述治疗措施3d后,患羊停止死亡,症状大为减轻,6d后痊愈。在整个治疗期间,除了病情严重羊16只死亡外,其余504只全部治愈,治愈率97%。

4 讨论

山羊口疮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平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从外地引进的羊只应隔离观察2~3周,严格消毒,证明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疫区内的健康羊要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发病羊的厩舍、场地、用具、饲料等要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皮肤黏膜不发生损伤,应拣除饲料、垫草中的异物,经常打扫羊圈,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科学搭配饲料,合理补充矿物质饲料,保证营养全面,适量喂盐,防羊啃土啃墙,保证清洁饮水。

洗心散来源于“元亨疗马集”,系由黄连解毒汤加味而来,为治心热舌疮之剂。心经积热,上攻于舌,致使舌体肿胀,破溃成疮,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通泻三焦火,导热下行,为主药;辅以连翘助主药泻火解毒;牛蒡子、白芷消肿止痛,茯神安心神,天花粉清热生津,木通清心火、利尿,皆为佐药;桔梗排脓消肿,并载药上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泻火解毒,散瘀消肿之效。主要用于心经积热所致舌体肿胀或溃破成疮的病证。临床上常与外用方冰硼散同用治疗口炎,疗效显著。

冰硼散来源于《外科正宗》,其组成为:冰片、朱砂、硼砂、玄明粉四味药。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方中冰片、硼砂芳香化浊,清热解毒,消肿;朱砂防腐解毒,疗疮;玄明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四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对山羊的口疮有较好的疗效。药理研究表明,本方能够明显促进口腔溃疡愈合,而且对口腔正常黏膜无明显不良影响,还具有抗菌、抗炎和镇痛作用。

在采用上述中药方剂内服、外敷的同时,肌肉注射抗菌、抗病毒的西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更能促进疾病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泻火舌体口疮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羊口疮治疗方法
一种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舌体分割算法
颈脊神经后根选择性离断术后伴发舌体损伤1例
更年期失眠从肝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