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家畜布鲁菌病防控措施分析

2013-01-25康京丽张海燕吴文学范伟兴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布鲁菌检疫疫病

康京丽,张海燕,吴文学,范伟兴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 青岛266032;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100193)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各国的流行形势严峻[1]。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存在布鲁菌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家;在101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牛有布鲁菌病发生,主要分布于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以及欧洲南部等;在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中有布鲁菌病,主要集中于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等[2]。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冰岛和维尔京群岛一直没有发现布鲁菌病存在。各个国家针对本国的疫病形势都开展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也取得了不同的成效,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了布鲁菌病,包括海峡群岛、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英国、荷兰、日本、奥地利、塞浦路斯和保加利亚[3-4]。法国、以色列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地方性流行已得到控制;欧洲的部分国家以及美国疫情较轻。

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消灭布鲁菌病的实践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防控计划科学合理、多部门共同参与、稳定持续资金投入、分阶段分区域实施、综合防控措施运用等,是最终达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无布鲁菌病认证条件,实现全国无布鲁菌病的必要条件。

1 防控计划科学合理

针对布鲁菌病的防控,各国在充分考虑发病特性、政府支持度、产业界参与度等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疫病消灭计划开始时间、历经阶段、最终目标等内容,制定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最优策略和防控计划。加拿大的防控计划初期对农场的检测是以“志愿”为主,后期由政府大力投入实施消灭计划。美国虽与加拿大有相似的防控计划,但每个州却另有自己筛选和确诊的方法,制定区域性动物疫病消灭计划。澳大利亚于1970年开始实行布鲁菌病根除运动,国家集中各种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消灭计划[5]。

2 多部门共同参与[6]

在与疫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行政官员和兽医专家们普遍认识到,消灭一种病原体相当于改变一种自然平衡,没有多部门合作、付出艰辛努力和经历漫长过程的准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实施动物疫病扑灭计划时,必须多部门顺畅合作,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强调协调配合、发挥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动物疫病消灭和根除计划有效实施。在发达国家布鲁菌病消灭过程中,几乎所有布鲁菌病防控计划都以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公布。多部门共同协作是防控布鲁菌病的基础。其中,政府主导使多部门共同协作机制建立成为可能。在布鲁菌病防控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验是,财政部门负责资金预算、交通部门负责交通秩序维护、卫生部门负责医学监护、军警部门负责扑杀患病畜,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林业部门则主要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等,兽医行政部门承担疫情调查、监测、评估、技术支持、政策咨询和国际合作等技术行为。产业界的支持是防控布鲁菌病的保障。发达国家布鲁菌病防控行动无一都取得了整个产业界的支持,所有养殖业主或企业采取统一措施防控布鲁菌病。其中,调动产业界积极性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即只有监测合格,达到无布鲁菌病的农场才可将其动物及动物产品投放市场消费,未达到要求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流通,以此促进全社会统一采取行动,达到全国扑灭布鲁菌病的目标。

3 稳定持续资金投入

动物疫病病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是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一种病原体,相当于改变这种自然平衡,必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并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才可能实现。政府的资金投入、产业界的支持,养殖者的共担,多元化的持续投入是避免防控计划延时或失败,实现动物疫病最终消灭的关键所在。综合分析有关国家布鲁菌病防控实践,不难发现,各国均开展了防控行动成本效益研究,对免疫、监测、检测、追溯、扑杀等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估,通过向联邦政府申请,向产业界宣传,最终制定详细的资金支持计划,对疫苗、监测、标识、扑杀、疫情处置等行动给予资金支持,保证布鲁菌病防控行动的有力实施。澳大利亚为了扑灭布鲁菌病投入了巨大成本,大约共进行了1亿次的试验,到1992年底已用去了7.5亿美元,为布鲁菌病防控打下了雄厚的资金基础[7]。加拿大在中期布鲁菌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后,停止资金支持用以免疫,则又导致疫情反弹,联邦政府又出资继续支持强制免疫措施,最终消灭布鲁菌病。

4 分阶段分区域实施

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养殖模式、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尽一致,不可能按照同一模式实施疫病防控,更不可能同步实现疫病扑灭目标。各国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计划的实施,均是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的。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疫病、环境、财力等时机情况,自行制定疫病扑灭计划时间进度,与全国防控计划相统一和衔接。有关国家布鲁菌病防控也遵循国际惯例,在实现全国无疫之前,各州、各地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推进控制扑灭计划的实施。出于贸易和消费的需要,达到无布鲁菌病认证条件的区域,奶牛及牛奶等动物及动物产品可以在州内或国内自由流通,而未达到无疫认证条件的区域,实行严格检疫监管措施,奶牛及牛奶不能向区域外流动,确保疫情在局部地区控制和消灭。澳大利亚牛布鲁菌病防控行动中,塔斯马尼亚州是最先实施布鲁菌病根除运动的,1938年,通过不懈努力,弗林德斯岛率先实现无布鲁菌病认证,1945年,该州其他地区也相继消灭了布鲁菌病。继而在1970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布鲁菌病根除运动,塔斯马尼亚州的防控经验也给全联邦防控行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5 综合防控措施运用[6]

各国消灭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免疫、监测、检疫、扑杀等。首先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进行分区,不同区域都需采取免疫、检疫、扑杀相结合的防控措施,用疫苗免疫来控制疫病,用检疫扑杀来根除疫病;其次建立完善的检疫监督体系和动物标识追溯体系,不同区域之间的动物流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监管才能进入流通领域;再次根据感染率或分区不同,确立检疫的不同间隔时间,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采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最后确诊.发达国家经费充足,兽医体系完善,畜牧业集约化程度高,扑灭疫病时多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发展中国家没有充足的经费扑杀发病动物,多选择以实施免疫接种、提高易感动物保护水平为主,辅之实施扑杀清群措施。

5.1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提高易感动物抵抗力的关键措施。实施疫苗免疫接种,必须适时分区域推行疫苗免疫退出计划。在疫病临床病例不再出现时,应选择适当时机逐步停止免疫接种,此后再发生疫情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扑杀措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布鲁菌病防控中都采用S19号疫苗进行免疫,都在防控计划实施前期采用疫苗免疫措施,提高牛群的抵抗力,降低布鲁菌病流行率。

5.2 疫情监测和报告 只有发现疫病,才能扑灭疫病。疫情监测和报告是疫情扑灭行动的关键措施之一。另外,疫情监测对判断疫情扑灭计划实施效果同样重要,只有清楚疫情流行和易感动物带毒情况,才能科学判断何时停止疫苗接种,何时宣布无疫情、无感染等。因此,疫情监测是疫病扑灭计划的先导,也是评估防控效果和判断无疫状态的基础。美国和澳大利亚布鲁菌病扑灭计划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过程:布鲁菌病全国普查(监测)→布鲁菌病感染畜群清群→布鲁菌病目标群监测→无布鲁菌病感染群→持续监测→保持无布鲁菌病感染群→布鲁菌病扑灭。从疫情扑灭行动开始到疫情扑灭,始终以疫情监测结果为依据,引导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从而保持行动的科学性。

5.3 检疫监管 检疫监管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出于贸易和消费的需要,完全限制易感动物移动是不现实的,所以,各国普遍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监督制度,只有达到无布鲁菌病认证条件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才可进入市场流通。活动物的产地检疫,也就是动物出场启运前的检疫至关重要。动物产品的检验,也就是宰前、宰后检疫也十分重要。

5.4 扑杀清群 扑杀清群是消灭传染源的基本措施,即对发病动物、同群动物及其他接触暴露动物全部予以扑杀。扑杀清群是最彻底、最直接、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根除动物疫病的措施。这一措施,通常用于无布鲁菌病区域突发疫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在疫病扑灭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发病和感染动物较多,实施严格的扑杀措施费用太高,经济成本较高,在扑灭计划实施初期,结合免疫政策,只对临床发病动物进行扑杀,实施改良的扑杀措施,直到大部分地区都宣布为无疫后,才转为实施严格的扑杀措施。

6 灾后生产能力恢复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往往实施封锁措施,并引发严重损失和消费者消费信心下降,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好解除隔离封锁。一般情况下,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期为疫病的一个潜伏期。在最后1头发病畜扑杀并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措施后,疫点、疫区经一个潜伏期再无新的疫情时,封锁应予解除,并准许当地重新恢复饲养。二是要实施赔偿制度,对受灾养殖场户实施合理补贴。三是注重恢复消费信心。人畜共患病发生后,如果处理不当,居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出现消费信心不足,造成相关动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进而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此时,要通过加强正面宣传、政府要员表态等多种方式,逐步恢复消费者信心。四是推行规模化养殖方式。小型动物养殖场,防疫条件较差,疫情传入风险高,发生疫情后扩散风险大,因此,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是发达国家实现疫病防控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 Seleem M N,Boyle S M,Sriranganathan N.Brucellosis:a reemerging zoonosis[J].Vet Microbiol,2010,140(3-4):392-398.

[2] 卫生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布鲁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286号)[R].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33-34.

[3] 毛开荣.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保健,2006(9):28-30.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port of the WHO working group meocting on Brucellosis control and research[R].Geneva,2-4June 1992.

[5] Robert Lehane.Beating the odds in a big country-The eradication of bovine Brucelllosis and Tuberculosis in Australia.CSIRO Publishing,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1996.

[6] 黄保续.兽医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332-338.

[7] Scholz H C,Hubalek Z,Nesvadbova J,etal.Isolation of Brucella microti from soil[J].Emerg Infect Dis,2008,14(8):1316-1317.

猜你喜欢

布鲁菌检疫疫病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布鲁菌基因缺失株ΔVceA的感染特征研究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