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貂气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3-01-25刘焕奇毕可东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单胞水貂涂片

任 桥,徐 玉,刘焕奇,毕可东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2012年1月山东省文登市一水貂养殖场突然发病。该水貂场饲养水貂已有4年,水貂共400只,母320只,公80只。从2011年12月开始发病,病程有一个月,死亡90多只,曾在某动物医院按肠炎用氟苯尼考、头孢他啶和黄芪多糖治疗过,有短暂好转,但现又反复发病。第二次发病后,将病死貂送来检验。本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疑似为气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1 临床症状

病貂多数突然发病,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委靡,体温升高到40.5℃以上。继而出现腹泻,腹泻先以黄色粪便出现,后转为排煤焦油样的粪便。病程一般2~3d,快则1d左右死亡,慢则5d左右死亡。

2 病理变化

肺脏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弥漫性出血,红黄相间,边缘光滑,稍脆;脾脏肿,有少量黑色坏死灶;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出血、坏死;胃内容物呈煤焦油样。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取新鲜病死貂的心血、肝脏、肺脏、脾脏直接进行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见有菌体两端钝圆的的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同时发现一种革兰阴性直杆菌,无荚膜,散在或成对。

3.2 分离培养 取新鲜病死貂的肝脏、肺脏、脾脏及肠黏膜等病料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上,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结果普通培养基上长出圆形、边缘整齐、中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半透明、颜色由灰白色至浅黄色、带有芳香气味及灰色、边缘整齐、光滑、表面有光泽的两种小菌落。挑选有芳香气味、浅黄色的可疑菌落再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得到细菌的纯培养物,涂片镜检见有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杆菌(以下简称病菌Ⅰ)。挑取另一可疑菌落再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在培养基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涂片镜检见有大量的革兰阴性直杆菌(以下简称病菌Ⅱ)。

3.3 病菌Ⅰ的鉴别

3.3.1 生化试验 取分离纯化后的培养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本菌能利用甘油、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水杨素、阿拉伯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发酵乳糖、棉籽糖和肌醇。靛基质、M.R、V-P阳性,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该生化反应试验结果与气单胞杆菌生化反应特点相符。

3.3.2 动物试验 采取濒死或刚死不久的病死貂的肝、脾病变组织,按比例制成1∶10的悬液,或纯分离菌24h培养物,经口或皮下接种敏感水貂。通常3~7d致死。也可给小鼠腹腔注射,在2~4d发病死亡。从死亡鼠的心血中分离到与接种菌菌落形态Ⅰ菌体涂片、染色特征一致的细菌。根据以上综合诊断,病菌Ⅰ为气单胞杆菌。

3.4 病菌Ⅱ的鉴别

3.4.1 生化试验 取分离纯化后的培养菌进行明胶穿刺培养后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发酵乳糖、甘露糖、D-木糖、海藻糖;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V-P和枸橼酸盐试验均为阴性;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该生化反应试验结果与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点相符。

3.4.2 动物试验 取分离菌的肉汤22h培养液0.1mL、0.2mL,分别腹腔接种20g左右的小鼠各2只,18h4只小鼠全部死亡,对照组正常。从死亡鼠的心血中分离到与接种菌菌落形态Ⅱ菌体涂片、染色特征一致的细菌。根据以上综合诊断,病菌Ⅱ为大肠杆菌。

4 诊断结果

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气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5 药敏试验

分别选择新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头孢噻呋、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林可霉素及强力霉素等10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新霉素和头孢噻呋高敏;强力霉素中敏;其他各种药物未出现抑菌环。

6 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隔离发病貂,对笼舍、地面环境、粪便等用5%热火碱水喷洒消毒,每天1次,连用1周;食槽及饮水槽,彻底清洗消毒,每天2次。对病死貂焚烧深埋,杜绝再用来饲喂貂。鱼类饲料必须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充分煮熟后饲喂,不得生喂。供给新鲜清洁、无污染的饮水,避免本病的继续传播。

6.2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按临床常规剂量注射头孢噻呋,1次/日,连用3d;新霉素,口服,15g/kg饲料,连用5d;葡糖糖、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50mg/kg饲料,连用2周。

7 讨论

水貂气单胞菌病又称水貂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嗜水气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海水、含有有机物的淤泥,以及鱼类的体表;健康鱼的带菌率甚高,因此,水域和鱼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1]。本病主要由污染的鱼类饲料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在饥饿、饲料蒸煮不完全、抵抗力降低等因素诱发下可引起暴发流行。

大肠杆菌是肠道的一种常在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水貂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呈现致病性。在气候突变、管理不当时,幼貂容易受寒感冒,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环境中和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容易入侵机体,造成水貂发生疾病[2]。

该貂场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鱼类饲料长时间生喂,使之存在于鱼体表面的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机体导致发病,再加之气候忽冷忽热,水貂场的消毒工作不到位,继发大肠杆菌的感染。通过药敏试验表明,嗜水气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耐药性,可能与平时滥用药物有关。所以治疗此类疾病时最好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药物,才能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避免浪费药物和延误防治时机,减少损失。

[1] 钱国成.毛皮动物细菌性病害(6)[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5):19-20.

[2] 邹玲.水貂大肠杆菌病的诊断[J].中国畜牧兽医,2006,36(9):147-148.

[3] 吕俊,徐镔蕊.鸡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9):98-99.

猜你喜欢

单胞水貂涂片
基于单胞模型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基于NURBS的点阵材料参数化建模方法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新型负刚度吸能结构力学特性分析1)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笼养数量对育成期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
为防疫荷兰要杀1万只貂
3D打印TPMS多孔材料力学性能数值仿真
做好水貂冬毛生长期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