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输液的潜在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2013-01-24乐文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护士

乐文珍

山西省忻州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忻州 034000

门诊输液的潜在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乐文珍

山西省忻州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从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对策,确保门诊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成立门诊输液管理小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流程,由医生护士等共同完成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结论:就门诊输液的潜在隐患提出防范对策,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1 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管理方面 诊疗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等候时间长。

1.2 护士方面

1.2.1 护患沟通不及时,沟通技巧欠佳,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不能及时合理恰当解释,使患者及家属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对患者教育不到位,使患者对违规执行医嘱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易导致意外发生。

1.2.2 专业技术不熟练 新聘护士日益增多,护理队伍年轻化,临床经验欠缺,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低,重复穿刺;在输液过程中观察病人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漏液或肿胀,患者局部疼痛或静脉炎未及时处理,特别是病人输注钙制剂等药物出现渗漏造成局部皮肤坏死等。

1.2.3 责任心不强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核对工作不能仔细认真完成;对患者病情了解欠缺,使护理差错的发生机率增加。

1.2.4 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容易因药名混乱引起差错,同时药品种类繁多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根源,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目前对头孢菌素类皮试液的选择尚无明确规定,给护理活动带来风险。

1.2.5 门诊患者输液时间集中,不仅环境嘈杂拥挤,而且病种复杂,此外护士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也使护理差错的机率增多。

1.2.6 针刺伤现已正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为HBV、HCV和HIV。

1.3 医生方面 门诊病历书写简单,每个医生字体各不相同甚至潦草;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甚至辨别困难;部分医生观念陈旧,对药物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进展缺乏了解,对一些新药的规格、剂量,不同年龄对象的剂量、应用范围等含糊不清或误解。

1.4 药剂人员方面 在配方时有时不够细致,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把关不严,或把不同用法的药物混放,如:最常见的把利多卡因针剂与静脉输液针剂放在一起或发出的药物在剂量上与处方上的不等,缺少差对易造成差错。

1.5 患者方面

1.5.1 部分患者缺乏医学知识,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发生意外。

1.5.2 输液高峰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就易产生烦燥不满情绪,易引发与护士之间的冲突。

1.5.3 患者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不断增高,要求护士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及丰富边缘学科知识,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2 防范对策

针对以上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以下防范对策。

2.1 建立门诊管理组织 以医院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由门诊药房主任、门诊输液护士长、门诊主任、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院感办主任、医务科科长等组成管理组织,定期举行会议,就各部门平时工作中收集到的有关问题进行汇报讨论,原因分析,然后进行沟通协调,提出解决方法,工作中实行分工合作,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方式,定期检查与科室绩效挂钩。

2.2 建立健全门诊输液的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患沟通制度、健康宣教内容以及建立科学的相关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及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明确岗位职责,互相协作,保质保量完成好输液工作。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技巧,认真落实 《文明服务规范》,要求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字当头,把 “人性化服务”,融入每一个环节中,经常了解病人的各种合理需求,针对性提供满意的服务,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增强为患者服务意识,善于换位思考,化解护患矛盾,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

2.4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拓展护理人员知识面 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参加院、科组织的各类小讲座、业务学习,同时鼓励她们通过各种渠道如:外出学习、自学等形式获取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定期组织培训、考核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技能,实际工作在代教老师指导下,积极锻炼并结合绩效考核,最终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2.5 充分发挥科学质量控制小组作用 严把护理质量关,加大督促、检查落实力度,做到人人把关,层层查对,卡物相符,照卡执行,强化护士质量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通过对输液流程及对病人意见的调查,找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顿措施并定期评估,对出现频率高后果严重的问题建立预警机制,消除不安全因素。

2.6 加强职业防护 静脉输液操作中的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护士在给传染病人治疗操作时尽可能使用防护用品,如: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或隔离衣、戴双层手套、防护靯等,对临床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上报,优先处理完善事件分析体系,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化、安全化、程序化的制度要求,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警觉性,增强护理人员参与意识,有效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应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重视细节、环节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静脉输液病人的安全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1]吴绪锋,马丽莉.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 [J].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2):152.

[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3.

[3]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8-59.

R473.5

A

1007-8517(2013)08-0110-01

2013.03.02)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门诊支付之变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