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应用

2013-01-24龙丽华王慧君杨爱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足量奶量经口

龙丽华 梁 勇 王慧君 杨爱梅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二科,贵州 铜仁 554300

早产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应用

龙丽华 梁 勇 王慧君 杨爱梅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二科,贵州 铜仁 554300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试验组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对评价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效果并无肯定意义。

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

随着我国卫生医学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但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常伴各种胃肠疾病和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如何合理喂养在早产儿治疗中显得至关重要[1]。我院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吞咽及胃肠蠕动功能,减少因留置胃管而引起的感染,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96例,入院时无并发症。孕周<37周,体重<2500g,无任何疾病,不能经口足量哺喂。观察组48例微量喂养),男25例,女23例;出生体重1300~2500g,平均(1920±370)g,胎龄29~36周,平均(32.8±3.08)周。对照组48例(传统喂养)男24例,女24例;出生体重1500~2 500g,平均(2060±280)g;胎龄28~36周,平均(33.8±2.61)周。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对比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均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入院后均置暖箱中,保证合适中性温度与湿度,维持正常体温。留置胃管。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以保证足够液体量并维持正常血糖。不足热卡由胃肠外营养补足。

1.2.1 喂养方法 试验组:入院后观察4~6h如生命体征稳定,无胃肠喂养禁忌证,开试喂糖水,无腹胀呕吐者2h后开奶,开奶时间均<24h。开奶量为10~20ml/(kg/d),每4~6h1次(2h持续喂养,间歇2~4h),经口或鼻饲,每1~3天加奶1次,加奶量10~20ml/kg·d。对照组:开奶时间>72h,喂奶量按2~4ml/kg·次,每2~3h1次,经口或鼻饲,加奶量15~20ml/kg·d。2组喂养途经的选择原则相同:<34周早产儿或呼吸频率60~80次/min或呼吸-吸吮-吞咽不协调的新生儿需鼻饲,其余经口喂养。

1.2.2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参照董梅等[2]诊断标准,有以下1项或1项以上表现者提示出现喂养不耐受:①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肠型);②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③胃潴留量超过喂入量30%;④胃内咖啡色样物;⑤禁食超过2次;⑥第2周末喂入奶量<10ml/kg·次。出现喂养不耐受者予禁食、不增加或减少奶量、延长喂养间隔时间,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每天奶量、体质量、有无喂养不耐受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奶量120m l/kg·d)时间,住院时间。

2 结果

2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相似(P>0.05)。试验组患儿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早产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全面有效的营养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肠动力、胃肠激素水平都比较差,喂养存在一定困难。传统采用胃管喂养,由于胃管的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食管及胃黏膜,破坏消化道黏膜屏障,又因胃管内残留奶液形成良好的培养基,而增加感染机率;加之缺乏吞咽动作参与,腹胀发生率增加。早期经口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及消化功能成熟。增加肠道组织细胞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分泌及活性[2]。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成熟,提高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成熟。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现主张早喂养和足量喂养能够提高成活率,但亦须注意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早产儿早期经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全面有效的营养可以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和生活质。

胎儿肠蠕动在孕28周时发育最快,对早产儿来说,少量喂养可使肠蠕动增加,胃排空和肠蠕动与喂养的次数和数量直接相关。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肠道激素胃泌素和高血糖素的分泌,加速肠道细胞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时间。早产儿微量喂养,是为胎儿继续维持宫内吞咽羊水的正常模式所设计的一种延续方法,以允许肠道动力沿着比较正常的发育时间顺序成熟,同时也预防胃肠系统出生后萎缩。近年研究发现早期微量喂养对VLBW生长发育有较好促进作用[3]。有关文献报道胃肠外营养对胃肠道功能帮助很少,而肠内营养对维持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需的。肠内营养兼有直接营养和间接促进肠内激素分泌的作用。

[1]江载芳.中华儿科临床手册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8.

[2]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3]王丹华.早产儿喂养[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317-319.

R722.6

A

1007-8517(2013)08-0051-01

2013.02.02)

猜你喜欢

足量奶量经口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一V”语法结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