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2013-01-23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王思洁武建康孔丽丽卢祖洵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不合理抗生素用药

胡燕, 白继庚, 胡先明, 王思洁, 武建康, 孔丽丽, 卢祖洵

据WHO资料显示,我国抗生素使用率中,门诊感冒患者75%、外科手术高达95%、住院患者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应用的患者占58%,远高于国际上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率不超过30%的标准。而且我国每年有8万多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伤及病原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将会使人类为对抗疾病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

1 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此导致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抗生素滥用主要表现在临床、患者以及畜牧业使用不合理等3个方面,而且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1.1 临床使用不合理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医疗市场中,医生作为药品的间接购买者和使用决策者,他们用药行为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我国,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是抗生素滥用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1.1.1 选择药品不正确 在临床用药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医生在抗生素的使用上经常会无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如大多数医生都是依靠经验用药,同时我国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高,研究数据显示,住院患者的病原学送检率仅达16.5%[1]。因此,容易导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随着医疗行业日益市场化,医生的行业道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部分医生受到利益的驱使,在抗生素使用上趋向于价格昂贵的药物;同时,一些医生由于用药知识和经验不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医生更倾向于频繁使用新药、进口药,频繁更换抗生素不仅难以达到期望的疗效,而且更易产生耐药。

1.1.2 抗生素用法用量不正确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抗生素用法不正确的现象,如给药途径不当,剂量、疗程不合理,配伍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等。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输液量占门诊输液总量的93.7%,其中97.3%的儿童输液含有抗生素[2]。据某医院的调查显示,28个临床科室单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69.9%,二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3.8%,三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22.5%,四联及以上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6%。由此可见,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3]。

1.1.3 预防用药控制不严 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范围过大。医师为保险起见,抗生素成为外科手术必开的预防性药物。如广东某医院对1 235例外科、妇科、眼科无菌手术患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4]。

1.2 患者使用不合理

患者不仅是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也是加剧致病菌耐药性的参与者之一。医学知识的欠缺或一知半解;自行采购抗生素,随意用药;依从性差,不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等因素都导致了患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如某医院对门诊160名就诊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2.5%以上的患者在1年内自行使用过抗生素,因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普通感冒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40%以上[4]。

1.3 畜牧业使用不合理

我国每年约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业,占抗生素年产总量的46.1%。其中,90%的抗生素被作为饲料添加剂,10%被用作治疗畜牧疾病。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超市销售的食用肉制品、乳制品中检出各种抗生素代谢产物的比例为50%左右,这些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等人畜共用型和明令禁止型药物。研究表明,人们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对肾脏及耳朵的不良反应;四环素类残留可能抑制人骨骼和牙齿发育;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磺胺类等残留食品中,会引起过敏体质人群出现荨麻疹、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反应,严重情况可致人休克;奶中残留的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胃肠炎等疾病。人体长期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使人体肠道菌群耐药性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人体使用抗生素疗效降低[5]。

2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滥用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既造成了人类健康的损失,也加重了社会和患者的负担。这些危害有:产生耐药菌株、各种不良反应、资源浪费、不良的社会心理影响、菌群失调、二次感染等。

2.1 产生细菌耐药性

人们在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性。以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A)为例,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它对95%的患者有效;1985年,有效率下降了20%;到1996年,72%的患者无效;而现在已基本无效。20年前抗菌药环丙沙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当时被证明是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的药品,而现在环丙沙星对60%以上的病人失去了作用[6]。虽然人类新发现的抗生素也在不断增加,但对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2年的时间。

2.2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滥用极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2004~2006年期间,美国因药物不良反应就诊患者的20%是由于应用抗生素所致,每1万个抗生素门诊处方,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就诊事件10.5次,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的1/3由抗生素引起[7]。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7年,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人,占耳聋儿童总数的30%~40%,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只占0.9%。另外,抗生素可能会使人体菌群失调,引起二次感染。

2.3 浪费资源,加重社会和患者的负担

抗生素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种方法,其中前2种都需要粮食作培养基。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粮食、卫生资源等的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据专家估计,每年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达800亿元。国内调查报道,抗生素用量占门诊处方用药量的24%、占住院患者用药量的40%,是药费开支最大的一类临床用药[8~9]。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3.1 制度缺乏,监管不够

我国抗生素的药品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虽然2012年8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标准和规定,但是忽视了对抗生素药品销售的管理,导致了抗生素滥买滥卖的现象非常严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指南、限售令等,但由于市场监管力度不足,部分药店因追求私利不遵从规定,对处方药物采取假处方、先售药后补处方等方法销售抗生素,同时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手段扩大其产品销售,致使抗生素滥买滥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3.2 医方因素

医生用药行为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我国医方不良用药行为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①临床医生观念错误;②过于依赖经验;③医生专业理论水平低;④抵御风险的需求;⑤临床药师未普及。据一项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的调查显示,35%的医生凭经验用药,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用药的医生不到半数(47%),还有5% 的人会听从病人要求;80%的医生知道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控制,但不了解针剂的使用,近半数患者(47%)的医生处方中使用针剂的比例超过30%。理论上说,大多数医生了解抗生素的序贯疗法,但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绝大部分药师未参与临床用药[10]。另外,医师的责任心欠缺,不正当的药品促销行为,也是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因素。

3.3 患方因素

患者医学知识的欠缺和一些错误观念,比如主动要求用药、习惯性自主用药、依从性差等促使了抗生素的滥用。一项1 269名参与者的调查研究表明,23.0%的人在过去1年曾自主服药,25.1%的人未遵医嘱,其中14.7%的人过早停药,5.4%的人自行改变了剂量,5.0%的人自己更换了药物[11]。

3.4 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性大,病源菌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也增多,导致新型疾病普遍产生,促使抗生素的滥用;同时,药品广告的夸大宣传、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食物链传播细菌等也是其重要原因。我国滥用抗生素现象还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经济因素也会影响抗生素的使用。

4 预防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尽管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抗生素滥用的严重性,但是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仅仅有意识是不够的,改变现实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医方以及患方的通力协作。

4.1 加强行政干预,完善药品监督制度

我国最新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施行了分级管理,同时对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数量、品种、监管处罚等有了严格的规定,这是我国在抗生素管理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同时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药品审批不严格、监管松懈、销售混乱及虚假宣传等现象,我们仍然需要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完善监督体制、规范抗生素市场。

4.2 加强医院的监督管理

各个医院应以国家制订的一系列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为依据,特别是卫生部新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院的具体条例、细则,严格遵守、执行。医院应将抗生素的应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医院感染科同药剂科定期对本院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病历和处方抽查,实行质量考评,加大奖惩力度,以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建立科学的用药观念。药学人员应加强再学习和知识更新,并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4.3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专业技能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主要技术力量,他们的知识、信念、行为至关重要。应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操守,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抗生素。

4.4 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宣传

普及并加强对广大民众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针对患方因素的主要措施。要使公众认识到,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药品,不能随意、盲目使用。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意识,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依赖,配合医生的合理医治。

目前,抗生素滥用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滥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使用抗生素。但目前仍有一些因素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譬如本文提及的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医务人员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信念、行为因素等,这些都值得我们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1] 艾热提·艾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相关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84-285.

[2] 顾觉奋,王芸,郑珩.我国儿童抗生素滥用现状危害及应对[C].北京:中国药学会,2010.

[3] 杨广胜,徐斌,魏超,等.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7):38-39.

[4] 宋丹妮,谢惠媛.对当前抗生素滥用现状的一些看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11):64-65.

[5] 云鹏,马越.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及其潜在危害[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9):519-523.

[6] 李晓平,邵宏.抗生素滥用现象剖析与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5,26(10):20-24.

[7] 佚名.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DB/OL].[2011-06-05].http://wenku.baidu.com/view/2bcc7c52ad02de80d4d8-408d.html.

[8] 朱仲生,姜春玲,张卫星,等.5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3):169-170.

[9] 高云.浅谈抗生素的滥用及使用误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13.

[10] 廖晓玲,叶汉琛,薛松,等.我院医师合理用药问卷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49-150.

[11] Grosso G,Marventano S,Ferranti R,et al.Pattern of antibiotic use in the community:non-adherence and self-prescription rates in an Italian urban population[J].Mol Med Rep,2012,5(5):1305-1310.

猜你喜欢

不合理抗生素用药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抗生素的故事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