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2013-01-22刘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手术

刘玲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眼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需要住院手术的老年眼病患者比例较大。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合并症较多,病程长,恢复缓慢。造成老年患者思想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常常影响医患配合,影响手术恢复及治疗效果。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健康理念,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眼二病区2012年度收治的256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并观察效果。其中男135例,女121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平均年龄71岁。以青光眼、白内障为居多。

1.2 心理特点

1.2.1 焦虑恐惧心理 眼科疾患对个人的主观感觉和知觉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年人器官机能逐渐下降,本来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动不便,所以非常担心手术的成败,害怕加重对生活的影响。表现为紧张害怕,思虑过重,情绪不稳,甚至影响饮食、睡眠。

1.2.2 抑郁孤独心理 很多老年患者已经不再担任社会工作,不再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角,子女大多工作较忙,身边无人相陪。往往感觉孤独寂寞,抑郁寡欢,沉默无语,不易交流沟通。

1.2.3 偏执顽固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生活及社会经验丰富,在社会及家庭地位尊重,个性较强,固执己见,从不盲目依从,对医疗人员常常有抵触情绪,不易配合治疗。

1.3 心理护理

1.3.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患者初入院时,对医务人员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接诊护士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挥首印效应的正面作用[2]。老年眼病患者行动不便、视物不清,初到新环境后,常感陌生不适。加上有病在身的心理负担,患者心情会消极、压抑、焦虑、孤寂。如果以生硬冷漠的态度对待患者,容易使患者更加紧张、恐惧,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合作,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细致的和老年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可亲。了解他们的发病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帮助他们了解熟悉住院后的相关事宜,消除对陌生环境的不适。适时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卫生知识,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多安慰多鼓励,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温馨亲切的交流沟通,让老人感受到医务人员亲人般的温暖,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 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是紧张、怕痛,尤其是初次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有种莫名的恐惧。老年患者还担心手术会对家庭子女增加负担,整日精神紧张,忧心忡忡,不思饮食,睡眠质量下降。有偏执顽固心态的患者,不易听进医务人员意见,对治疗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术前检查不配合,情绪急燥,甚至同医务人员发生争执。责任护士应配合医生做术前访视,必要时可由责任心较强,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上级主管护师陪同,主动了解患者的心态。对治疗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充分的尊重,施以尊称,耐心听取患者对医院、治疗、及环境饮食的意见,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要求。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详细介绍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教会患者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等,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神秘感,缓解因手术产生的思想压力及紧张情绪。介绍专业科室专科医生治疗专科疾病的优势,以及手术室环境及手术设备相关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信心[3-4]。和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住院期间多陪伴老人,让他们感到亲情长在,老有所依。把身心调整到一个良性状态,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1.3.3 术中的心理护理 尽管术前的心理干预使老年患者减轻了对手术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但患者一但进入手术室后,看到陌生的环境,以及身穿隔离服包装严实的医务人员,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紧张恐惧,忧虑孤独的感觉。此时护理人员应用温柔的言语,主动向患者打招呼,介绍手术室的相关情况,解答患者疑虑,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一些可能引起患者主观感觉不适的操作,应提前告知患者。例如局麻麻醉前,要告诉患者进针时会有些疼痛,但疼痛很快就会消失,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有些操作,眼球会有牵拉感、酸沉感,都应提前让患者有个思想准备[5-6]。手术禁止高声喧哗,不讲与手术无关的话,术中多夸奖患者,一句“您配合的很好”能唤起患者的勇气和自信,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有关心倍至的医护人员始终相伴,共渡难关。

1.3.4 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大多数患者视力暂未恢复,有些患者单眼或双眼有绷带包扎,给老年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在视物不见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浮想联翩、思虑过重,术创的疼痛及术后后继治疗的不适,也容易产生烦燥情绪。这些不良的心态易导致神经活动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抑制,不利于机体的康复[7]。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及需求,告诉患者所患眼病的康复进程,对病情要有正确的认识,安慰患者静下心来,稳定情绪,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详细交待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出院药物应用方法,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以及门诊随访复查时间,让老年患者感受始终如一的温馨服务,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赖程度。

1.4 评价方法 观察患者对检查、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并在出院前以问卷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85%的患者能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保持平稳心态,顺利完成手术。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改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日益得到重视。通过心理护理措施,可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8]。老年眼科患者由于年龄及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针对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亲情化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和疏导,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融恰了医患关系,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极大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当然,要想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要求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理念,加强心理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 李银红.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60-61.

[2] 史瑞芬.护理人际关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13.

[3] 邵偶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临床护理,2005,11(6):77-78.

[4] 吕艳.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08-309.

[5] 徐修华.手术患者的心态与心理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3,8(5):29.

[6] 李学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3010-3011.

[7] 贺新怀,席孝贤.精神心理因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4):40-41.

[8] 乔蕾,鲍慧玲,李娟,等.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67.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心理手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手术之后
心理小测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心理感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