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D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体会

2013-01-22王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腔隙本院换药

王双

VSD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及深度压疮的治疗中。VSD可以对全创面进行封闭、覆盖、吸引等治疗。术后护理方便,节时省力,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压疮愈合时间,为患者减轻了反复换药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前郭县医院自2009年至2012年应用VSD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例重度压疮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这10例是不能自行翻身,长期处于强迫体位,导致皮肤破损,形成深度压疮的患者,其中5例是本院开展VSD技术前应用普通清创、换药治疗的患者。另外5例是本院2009年开展VSD技术以后应用VSD治疗的患者。

1.2 材料 VSD是应用水化聚乙烯醇泡沫敷料覆盖或填充到各种皮肤或深部组织创面,半透性粘贴膜密封创面后接通负压装置形成的洁净、湿度适宜、面状引流、密闭的循环系统。

1.3 治疗方法 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VSD技术。VSD是应用水化聚乙烯醇泡沫敷料覆盖或填充到各种皮肤或深部组织创面,将传统点状引流变成面状引流,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消除创面感染;半透性粘贴膜密封创面,避免了外源性污染及交叉感染;接通负压源,形成一套完整的闭路循环系统,负压向深部组织传导,消除创伤组织和肉芽水肿,同时促进肉芽生长和创面上皮化等。该系统可以对全创面进行封闭、覆盖、吸引等治疗。

2 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护理的相同点

2.1 心理护理 对1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

2.1.1 对一般疗法患者的心理护理 普通换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根本无效,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丧失信心,患者常有自卑心理,情绪低落。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利用语言技巧给患者以支持、鼓励。

2.1.2 对于应用VSD的患者除上述心理护理外,还介绍本院VSD应用情况,举VSD成功治愈的实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使用VSD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避免压疮部位再次受压的方法,告知如何配合观察负压引流情况,发现压力过高或过低、引流不畅、密封处漏气、引流出较多血性液体等,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2.2 体位摆放 压疮治疗的关键是保证创面绝对不能受压,同时预防其他部位不再发生压疮。1~2 h变换1次体位,根据创面的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的坐位或卧位,每种体位都以创面不受压为前提,兼顾患者的舒适感。也可酌情使用气垫床、坐垫、凉水垫等。

2.3 营养支持 每天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防止发生负氮失衡。

3 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护理的最大差异

3.1 一般疗法每天需换药1~2次,每次都要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有深度腔隙的每次都必须通过引流管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反复冲洗腔隙,以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同时更换引流管及引流瓶。每次换药至少需30 min,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疗效甚微,有的甚至无效。

3.2 应用VSD,护士每天需要认真观察的项目有:①负压吸引情况是否稳定。②负压吸引失效的原因,如贴膜漏气、引流管堵塞或受压、负压故障等。③引流物的性状。④贴膜瘪贴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的处理,否则创面封闭后一般不用做特殊处理,一次封闭引流可保持7~10 d左右。

4 结果

应用普通疗法的5例患者平均经过1~2周的治疗,因压疮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均转到上级医院。采用VSD治疗的5例患者没出现任何并发症最终痊愈,平均住院日为42 d,患者非常满意。

5 体会

应用VSD治疗深度压疮,术后护理方便,7~10 d之内不需更换材料,避免了每日清创、换药这一繁琐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每次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猜你喜欢

腔隙本院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胎盘植入超声征象:“胎盘陷窝”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