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护理

2013-01-22陈晓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血运皮片肉瘤

陈晓清

软组织肉瘤是指原发于脂肪、肌肉、神经和神经鞘膜、血管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肉瘤。目前,广泛的根治性切除联合化疗已成为软组织肉瘤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广泛切除后由于切除范围过大使得直接缝合困难,常需行修复重建。而皮瓣转移修复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皮瓣转移修复是指把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从身体某处移植到另一处,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传统手术方法,由于早期皮瓣的血运和营养完全依靠蒂部供应,因此术后需密切观察皮瓣血供、避免蒂部扭曲、受压,由于术后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

1 临床资料

30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2例,脂肪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滑膜肉瘤1例,纤维肉瘤6例,恶性神经鞘瘤6例。术前经过影像学详细评估后采用肿瘤广泛切除术,一期带血管蒂肌皮瓣修复。例中使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例、腓肠肌肌皮瓣修复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例。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2 结果

30例皮瓣均获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积极处理后成活良好,修复缺损满意。

3 一般护理

3.1 预防感染 病室紫外线消毒2次/d,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换药等操作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降低外源性感染可能性。

3.2 支持治疗 患者术后需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及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血容量不足可引起心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全身及局部血供,影响皮瓣存活,故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如不足可加用肠外营养,充分营养支持以保证伤口愈合需要及患者术后恢复。

3.3 供区皮片护理 皮片植皮术后需纱包加压固定,绷带均匀加压包扎,胶布固定远近端,以避免因术后体位改变等活动时加压纱包发生移动,影响皮片成活。每日换药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渗出及加压区固定情况,保证植皮区成活,7-10 d拆除纱包。

4 皮瓣护理

4.1 改善微循环 安置患者于专用病房,注意保暖,维持病室内温度在 25 ℃左右,湿度 50%~60%。使用60 W烤灯持续照射7~10 d,灯距30~40 cm,距离不要太近以免烫伤。无菌敷料覆盖皮瓣使之保暖,皮温注意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差在0.5~2 ℃,若比正常皮温低 2 ℃以上,则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2]。

4.2 体位选择 了解患者手术皮瓣类型及血管蒂位置用以选择体位。体位选择原则应符合不影响皮瓣的血运,不使移植皮瓣受压原则,防止血管蒂发生扭曲和产生张力。原则范围内尽量采取患者舒适的体位,经常巡视,并向患者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3]。

4.3 皮瓣引流 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术后渗血渗液较多,彻底有效引流是防止皮下积液的关键,因此需常规放置伤口引流,本科采用皮片引流与负压引流结合的方式,术后早期渗出较多,皮片利于大皮瓣周边引流,负压引流利于皮瓣与皮下组织紧密贴合,迅速建立血运。

4.3.1 引流管选择硅胶管,较普通橡胶管对组织刺激性小,加压后不易粘贴,保证了有效负压的持续存在;引流管保证负压球囊内的负压状况 护理人员要注意定时挤捏引流管,勿使其形成凝血块,在挤压过程中要注意由内向外,用力要适度, 勿扭曲引流管或将引流管拔出。

4.3.2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变化。一般术后第1天引流量较多,引流条视引流量变化于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待引流量减少、颜色变淡,由医生决定是否拔除。如每天引流量出现持续较多、颜色鲜红或突然增加,则考虑术区渗血严重或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对症处理[4]。

4.4 皮瓣血运观察 皮瓣血运是皮瓣成活的关键,可通过皮瓣颜色、皮温、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指标进行判断,早期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处理。术后72 h内应每1~2 h观察 1次皮瓣的情况。①正常皮瓣颜色红润,若皮肤颜色变浅或苍白,提示动脉供血不足,有栓塞或痉挛的发生;若颜色变深变紫,应考虑静脉回流受阻。观察时既要与供皮区周围肤色相比,又要与受皮区肤色相比。②术后皮瓣温度比健侧皮温及邻近皮温高 1~2 ℃,低于1 ℃提示有血液循环障碍,皮温突然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且局部有刺痛或疼痛加重,提示感染可能。③术后皮瓣均会出现水肿,一般于3~4 d后随皮瓣静脉回流改善而消肿。可依据皮纹、水泡的有无判断肿胀程度:皮瓣塌陷,皮纹增多提示动脉血供不足;皮纹消失,张力增大,表面光亮,有水泡或皮纹出现提示静脉回流受阻;如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④毛细血管反应:用棉签压迫皮瓣皮肤,待颜色变白后移去棉签,皮肤颜色即转为红色,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 s。如果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则可能是血液循环中断,应引起注意。

5 体会

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术后予以I期皮瓣修复重建皮肤组织缺损,具有创面愈合快、疗程短、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可按期行进一步治疗等优点,但为保证治疗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对术者本身的要求较高外,还必须依靠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完成术后观察与护理,使治疗获得成功,让患者从中受益。

[1] 任建华,李兰.交腿皮瓣移植的观察与护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1):1140.

[2] 李秀芝,盖秀云.皮瓣移植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4):387.

[3] 徐小姣.皮瓣移植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98-1199.

[4] 林姬,王绥江,罗鉴兰.护理干预对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97-199.

猜你喜欢

血运皮片肉瘤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