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2012-12-23赵明优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腺肋花楸黑果

赵明优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系蔷薇科(Rosaceae)腺肋花楸(Aronia)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树形丛状,树高1.8~2.7m,冠幅1.3~1.9m,丛状主枝23~36条,每年3月下旬枝条开始萌动,7月下旬枝条停止生长;叶片椭圆形、革质,单叶互生;花期7~10d;果实为梨果、球形,8月末成熟,成熟后呈黑紫色,果实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105~110d(图1)。定植后3a开始结果,7a达盛果期,鲜果产量可10~15t/hm2。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2 ℃的低温)和耐干旱性。

1 应用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是以生产果实为主的经济林树种,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集食用、药用、园林绿化、生态保护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在欧美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功能食品工业中。

图1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

1.1 果实的营养成分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生物化学活性物质。每100g果实中含有维生素P2 500~3 500mg;L-抗坏血酸8~55mg;β-胡萝卜素1.1~2.5 mg;维生素B20.165 mg;维生素E0.8~2.2mg;烟酸0.46~0.64mg;叶酸1.5mg;矿质元素锰3.56~9.64 mg;铜0.81~2.97mg;钼0.38~0.71mg;碘6~10mg,还含有微量的铁、钴、锌等元素。其他物质含量分别为:糖类1.7%~1.8%;果胶质1.5%~1.7%;花色素总量0.9%~6.37%;儿茶素0.6%~0.8%;黑酮醇葡萄糖苷0.2%~0.3%;绿豆酸0.24%~0.3%;三萜2.4%。还有卵磷脂和脑磷脂。

1.2 药用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多酚、黄酮和β-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花青素、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黄酮含量高达0.25%~0.35%。花青素和黄酮能够维持人的心脏和机体的健康,多酚是改善血管结构与机能的重要物质,还有助于刺激和改善循环系统。果实提取物在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尿道感染、重金属中毒、辐射病、癌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具有抗衰老功能;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P,对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糖尿病、毛细血管中毒性出血和放射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及其制品对疣状心内膜炎、风湿病、蛛网膜炎、麻疹、斑疹伤寒、猩红热以及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疗效。果实中富含Vc和抗氧化剂胡萝卜素(Beta Carotene),具有抗衰老功能。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证实,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含有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特定化合物。果皮中富含生物化学活性物质,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都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其果实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

1.3 食用价值

由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富含营养物质,果汁酸甜,因而可加工制作浓缩果汁饮料,也可混合其他果实制作混合果汁。也可制作果酱、果脯、果干和罐头等。果实可深加工,如酿制果酒、浸提型白酒、保健醋、果冻、果汁、果酱、化妆品、饮料、提炼天然色素等,价值可提高数十倍。

1.4 园林观赏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树形美观,具有四季皆宜的观赏效果,是集观花、叶、果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花灌木,而且有较强的抗寒性和对土壤条件的广泛适应性,在园林绿化领域用途广泛,在欧美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珍贵花灌木品种,用于私家花园观赏或城市绿地美化环境都很好。

该树种经济效益显著,成园每公顷产量可达10~15t,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达10kg,每公顷年产值22~30万元。

1.5 生态价值

该树种可以广泛用于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能在生态恢复重建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会形成灌木群落,也可与其他乔木组成乔灌混交林,增加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提高生态林的防护功能。对于治理荒山、荒坡、荒沟该树种是极好选择。

2 国内外产业开发状况

2.1 国外开发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在欧洲已有近100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加拿大、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有大规模的栽培和较成熟的加工产业,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也有较大的栽种面积。日本和朝鲜都有引种栽植。特别是前苏联从1946 年起就在全境普及栽培,总面积已达到9 000hm2以上。特别是在近20年时间里,腺肋花楸在全世界的栽种面积迅速扩大。

在上述国家中,用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加工的药品、保健品和各种食品在市场上非常普及和流行。美国用果实加工纯天然食品、饮料、食品添加剂、药物和保健品,提取色素;立陶宛用果汁与其他果汁制作甜酒;乌克兰用黑果腺肋花楸果汁改善果酒颜色、单宁和糖含量等。在育种方面,多倍体良种早已从欧洲培育出来,四倍体良种也已经从北美地区选育出来。

2.2 国内开发现状

1989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从朝鲜引进一个品种;2001年从俄罗斯引进一个品种;2002年从美国引进5 给品种。这些品种在适应性、丰产性、果实品质和观赏性方面各有特点。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为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快速繁殖黑果腺肋花楸苗木的技术,达到了国外同等技术水平,并且有所创新。栽植技术成熟,栽植面积迅速扩大,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均有广泛栽植。

我国现在利用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提取黄酮、花青素、食品添加剂,并且利用提取物研发出各种化妆品,利用果汁制成发酵型果酒、浸提型白酒等。

3 栽植技术

3.1 立地条件

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在1°~3°的地段,最大不能超过5°,以免引起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并给灌溉和机械化作业带来困难。若因条件限制,必须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栽植,则应进行水平耕作或修筑梯田。山地栽植应选择在阴坡、半阴坡的山脚平缓地带并尽量修成水平梯田。在寒流汇集的洼地,阳光稀少的山沟河谷,密林中的小块地,脊薄干燥的山顶,冲风的山口山洼等均不宜作栽植地。

3.1.1 土壤条件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水分适宜的沙质壤土、壤土和轻壤土作为栽植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黑果腺肋花楸喜欢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pH 值大于8.5时,就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现象。

3.1.2 水源条件 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必须选择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地方。如无自然水源,也应设法打井灌溉、修建集水窖等,或采取必要的抗旱保水措施。

水源应设在栽植地最高处,以利自流灌溉。如水源较低则需有提水设备,如水泵等;如是用深井灌溉,则井位力求分布均匀并修筑晒水池,以防井水过凉,不利树木正常生长发育。

3.2 栽植方法

3.2.1 栽植时期 黑果腺肋花楸在春季、秋季和雨季均可栽植。春季是主要的栽植时期,秋季和雨季可作补植而不宜进行大面积栽植。

春季栽植,在土壤化冻后,树液流动前进行。此时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栽植后根系开始恢复活动,当地上部分开始发芽时,根系便可吸收水分供给树体生长需要,有利于花楸苗体内保持水分平衡,栽植苗容易成活。

秋季栽植,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这时苗木刚停止生长,根系尚未停止活动,栽植后根系可以恢复生长,因而易于成活。秋季栽植不宜过迟。栽后应立即灌一次透水。

雨季栽植,最好选择阴天和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应避免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栽植,如此时栽植土壤泥泞,苗木根系不易舒展,又会破坏栽植地土壤结构,影响栽植苗的成活和生长。

3.2.2 栽植方法 株行距以2m×3m 为好,相邻两行三株苗成“品”字形排布。为了便于管理,减少苗木分化现象,栽植的苗木要挑选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植株,按大小分级,然后进行分区栽植。分级时要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剪去过长的和受伤的根系,保留长度应在15~25cm 左右。要求做到随起苗、随分级、随运输、随栽植,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穴中央,然后将表土填入坑内达2/3时用手提苗使根舒展后踩实,再填满坑土第二次踩实,最后再覆一层土。栽植不宜过深,以土没过根系2~4cm为宜。力求苗干端直、根系舒展。

3.3 管理方法

黑果腺肋花楸属浅根性树种,因而要经常进行松土除草,要使土壤保持湿润。在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间,要定期灌溉。

每年施腐熟的有机肥30~35t/hm2,施氮肥150~275kg/hm2,磷肥300kg/hm2,钾肥150 kg/hm2。

春季要进行修剪,保留15~20个枝条,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

4 小结

黑果腺肋花楸,是我国近20多年才引进的经济林树种。该树种适应性强、结果早、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无论是食用、药用、园林绿化还是生态恢复都会有更好的开发推广前景。

[1] 马兴华.优良的经济树种—黑果腺肋花楸[J].林业科技通讯,1992,(11):31-33.

[2] 李翠舫,马兴华,孙文生.黑果腺肋花楸形态学特征与生物学特征观察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95,(2):30-31.

[3] 韩文忠,姜镇荣,马兴华,等.国内外腺肋花楸产业和技术发展概况[J].防护林科技,2007,(3):57-59.

猜你喜欢

腺肋花楸黑果
25种广义花楸属(Sorbus)植物叶脉序特征研究
欧洲花楸与陕甘花楸的遗传差异性及其果实成分分析
核桃黑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黑果腺肋花楸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黑果枸杞化学成分研究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