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朝汉族学生的体脂率、BMI和腰围切点比较研究

2012-12-11金元甲李美子刘丽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脂率朝鲜族腰围

金元甲,李美子,刘丽萍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高校朝汉族学生的体脂率、BMI和腰围切点比较研究

金元甲,李美子,刘丽萍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对高校朝鲜族和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三围、BMI、体脂率进行了抽样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学生的体重过低比例略高于朝鲜族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汉族学生的体重正常比例高于朝鲜族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朝鲜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略高于汉族学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汉族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显著高于朝鲜族学生,但腰围∕身高、WHR、BMI、体脂率均值低于朝鲜族学生,男生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是腰围∕身高和WHR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肥胖;BMI;体脂率;腰围切点

本文通过对朝鲜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体重指数,体脂率,身高,体重,三围的测量与分析,了解朝汉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及身体发育状况,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不同民族的体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1.1.1 在延边大学1-4年级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3921名,其中汉族2239名(男生906名,女生1333名)平均年龄20.5±1.6;朝鲜族1682名(男生503名,女生1179名)平均年龄20.6±1.5作为测试对象。1.1.2 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的数据是通过相关文献[1]整理。

1.2 测试指标的采用

1.2.1 体重指数BMI(body mass index)评价标准参照了WGOC专家对中国人群体重指数的分类标准: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 为超重,BMI≥28 为肥胖[2]。

1.2.2 对腰围切点的判断标准参照WGOC专家提出的中国成年人群适宜腰围切点的建议,男性为85 cm,女性为 80 cm[3]。

1.2.3 体脂率评价标准是参照梁蕾等亚太地区普遍采用的男子:<10%为消瘦,10~19.9%为正常,20~24.9%为超重,≥25%为肥胖;女子:<20%为消瘦,20~29.9%为正常,30~34.9%为超重,≥35%为肥胖[4]。

1.3 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

身高、体重是天康牌xtc-gfcis型身高体重仪,三围的测量是使用没有弹性的、最小刻度为1 mm的皮尺,测试时要求受试脱鞋、尽量少穿衣服,均以“体格测量方法”[5]进行,记录时体重以kg为单位、身高和三围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MI和体脂率是采用OmRon HBF-306身体脂肪测量仪。

1.4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所测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分布特征比较

2.1.1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分布特征

汉族大学生的BMI分布于13.0~41.66之间,中位数为20.21,峰度值为4.184>0,偏度值为1.376>0,均值为20.66±2.81,其频数分布图形呈粗头窄峰细尾型;朝鲜族大学生的BMI分布于13.56~36.58之间,中位数为20.29,峰度值为3.15>0,偏度值为1.31>0,均值为20.92±3.05,其频数分布图形同样呈现粗头窄峰细尾型,但汉族大学生的高峰比朝鲜族更为陡峭。

2.1.2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各等级分布比较

由表1可知,汉族大学生的体重过低比例略高于朝鲜族大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学生的体重正常比例高于朝鲜族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朝鲜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略高于汉族学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各等级人数、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1.3 朝、汉族男大学生的BMI各等级分布比较

由表2可知,汉族男生的体重过低比例略高于朝鲜族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男生的体重正常比例高于朝鲜族男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朝鲜族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高于汉族男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朝、汉族男大学生的BMI各等级人数、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1.4 朝、汉族女大学生的BMI各等级分布比较

由表3可知,汉族女生的体重过低和体重正常比例略高于朝鲜族女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朝鲜族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略高于汉族女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朝、汉族女大学生BMI各等级人数、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2 朝、汉族大学生的体脂率各等级分布比较

2.2.1 朝、汉族男大学生的体脂率各等级分布比较

由表4所示,汉族男生的消瘦体重比例看起来有明显高于朝鲜族男生,但经独立样本T检验,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朝鲜族男生的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比例高于汉族男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朝汉族男大学生的体脂率各等级人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2.2 朝、汉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率各等级分布比较

由表5所示,汉族女生的消瘦体重比例略高于朝鲜族女生,但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朝鲜族女生的正常体重比例略高于汉族女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与肥胖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朝汉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率各等级人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3 朝、汉族大学生的腰围切点(向心性肥胖)比较

由表5可知,未达腰围切点比例来看,朝鲜族女生略高于汉族女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男生是明显高于朝鲜族男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超过腰围切点(向心性肥胖)比例来看,汉族女生略高于朝鲜族女生;朝鲜族男生高于汉族男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在BMI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似乎是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6]。本研究中BMI在正常范围学生中向心性肥胖比例是汉族男女生占3.4%和2.3%,略高于朝鲜族男女生的2.4%和1.5%,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BMI和腰围切点的关系来看,BMI正常情况下,男性腰围85-94.9、女性腰围80-89.9也会增加相关疾病的危险;而男性腰围≥95、女性腰围≥90时相关疾病的危险就极高[7]。本研究中,向心性肥胖比例朝鲜族男女生占14.7%和4.7%;汉族男女生占12.5%和4.8%,其中男女生腰围≥95和90cm的比例是朝鲜族男女生占4.0%和1.1%,汉族男女生占3.2%和0.6%,预示这些人群已经相关疾病的危险就极高,急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表6 朝、汉族大学生的未达和超过腰围切点人数、百分比、均值及独立样本T检验

2.4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体脂率、WHR、腰围/身高均值比较

2.4.1 朝、汉族男生BMI、体脂率、腰围/身高、腰围均值比较

由表7可知,朝鲜族男生的体重、BMI、体脂率、腰围平均值明显高于汉族男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汉族男生的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朝鲜族男生,但腰围∕身高指数明显低于朝鲜族男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朝鲜族男生比汉族男生矮而敦实,但和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高于汉族男生,应引起重视。

表7 朝、汉族男生的BMI、体脂率、腰围/身高指数平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4.2 朝、汉族女生的身高、体重、三围、BMI、体脂率、腰围/身高、WHR均值比较

表8、表9显示,汉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臀围均值明显高于朝鲜族女生,分别具有P<0.05和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胸围和腰围均值虽然略大于朝鲜族女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朝鲜族女生的腰围∕身高和WHR指数大于汉族女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和体脂率均值虽然略大于汉族女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朝鲜族女生比汉族女生矮而较敦实,但和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和汉族女生相比无明显差异。

表8 朝、汉族女生的身高、体重、三围平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表9 朝、汉族女生体脂率、BMI、WHR、腰围/身高均值、标准差及独立样本T检验

2.5 高校朝鲜族学生和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的身高、体重、BMI均值比较

由表10可知,经单样本T检验结果,中国11省市大学生(城男城女)[8]的身高明显高于朝鲜族大学生,男女生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朝鲜族男生的体重和BMI均值明显高于11省市男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朝鲜族女生的BMI均值是略高于11省市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0 朝鲜族大学生和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的身高、体重、BMI均值及T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朝、汉族大学生的BMI频数分布同样呈粗头窄峰细尾型,但汉族学生的分布高峰更陡峭,头粗些、尾更细,说明汉族学生的体重过低和消瘦体重比例高于朝鲜族学生,而朝鲜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大于汉族学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3.2 汉族男生的未达腰围切点的比例明显高于朝鲜族男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朝鲜族男生的向心性肥胖比例高于汉族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女生是均无显著性差异。尽管差异不显著,但样本的9.7%超过腰围切点,尤其是男女生腰围≥95和90 cm的高度肥胖样本已占2.23%,预示这些人群已经相关疾病的危险就极高,急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3 汉族大学生的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朝鲜族大学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朝鲜族男生的体重、腰围∕身高、BMI、体脂率均值明显高于汉族男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朝鲜族女生的腰围∕身高和腰臀比均值略高于汉族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朝鲜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矮而敦实,但肥胖趋势较汉族明显,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4 体重过低学生应建立正确的时尚观念,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注重锻炼;肥胖学生应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健身意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更有效的锻炼。

[1][8]季成叶,廖文科,邢文华,等.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皮褶厚度测定与体成分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2):60-64

[2][3]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

[4]梁蕾,王蕴红.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55-57

[5]孙庆祝,郝文亭,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94

[6][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9]王欢,蔡睿,刘新华,等.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129-132

[10]吴秀琴,周晓东,葛林伟,等.福建省3城市居民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特点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90 -93

[11]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Com 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of Body Fat Percentage,BM I and W aist Circum ference Cut Point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of Korean Nationality and Han Nationality

JIN Yuan - jia,LIMei- zi,LIU Li- ping

(College of sports,Yanbian University,Yanji133002,Chin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ce ofheight,weight,measurements,BMI,body fat rate between the Korean and other Han students in college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an students'underweight ratio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Korean students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Han student's normal weight is higher than the Korean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Korean students'overweightand obesity a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Han students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verage heightof Han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Korean student,butHan students'waist/height,WHR,BMI,body fat rates lower than Korean student.

college students;obesity;BMI;body fat rate;waist circum ference line.

G804.49

A

1007-323X(2012)02-0111-04

2012-01-15

金元甲(1954-),男,龙井市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质测量与评价

猜你喜欢

体脂率朝鲜族腰围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胖不胖?体脂说了算
不胖不瘦,需要运动锻炼吗?
KORE A TOWN
腰围佩戴有讲究
体脂率下降5%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我渴望一个健康标准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