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优秀女子排球队进攻效果对比研究

2012-12-11黄延春李毅钧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强队扣球中国女排

黄延春,李毅钧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中外优秀女子排球队进攻效果对比研究

黄延春,李毅钧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中外女排;进攻效果;原因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呈现不稳定和整体下滑的趋势。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更是以完败而创造了历史的最差成绩,究其原因,中国女排进攻效果的不理想是导致女排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原因,而后备人才体系的断层与不完善,技战术打法选择的相对简单,过多的伤病队员等客观因素是导致中国女排实力下降的客观因素。本文通过中国女排与国外优秀女排进攻效果的对比研究,结合中国女排面临的客观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阐述,以期能够为提升中国女排的竞技实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中外优秀女子排球队进攻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排球比赛、排球技术统计等相关的文献、书籍,为论文的撰写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录像分析法

通过对2010年中国队所参加的11场比赛录像的整理和对录像比赛的分析,并参照国际排联提供的技术统计,获得了相关的数据,为本论文的数据来源奠定了基础。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数据运用相关的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女子排球队进攻手段界定与效果的整体概况

从排球的竞技规则我们可知,凡是把球从本方场区处理到对方场区的技术手段或方法都可称之为进攻,但从比赛实际效果和运用次数来看,扣球无疑是排球比赛中最为有效和最具攻击性的进攻手段,扣球的实力也往往能够代表一支队伍的进攻实力;而发球技术自每球得分制实施以后,已经不再单单是进入比赛的开始,而已经成为一种带有强烈进攻目的和战术意图的排球技术;拦网技术作为一种以防守为目的的技术,自发明后,随着规则与技战术的发展,在防守同时被各队赋予进攻的色彩愈来愈重。运用自我身体条件、空中优势、预判和移动进行主动拦网已成为该技术的显性特质,拦网不再是单纯的防守技术,而是具有选择性和预判性的一种进攻方式。因此,鉴于拦网技术具有的攻击性和在比赛中的重要得分作用,本文把拦网也作为一种进攻技术加以研究。排球比赛中,比赛的双方主要是通过发球、拦网和扣球的三项技术主动得分加上对方技术失误送分,以求最先获得25分取得一局比赛的胜利,同时比赛双方都期望本队能保持住自己的持续得分势头,争取获胜三局,最终战胜对手取得全场比赛的胜利。

毫无疑问,在排球比赛中,进攻效果的优劣能够左右比赛的胜负,而发球、扣球、拦网得分多少最能够体现进攻效果的差异,这三项技术加上对方失误送分,能够奠定比赛的基调,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本次比赛的结果和得失分情况得以验证。本次比赛中,在中国女排输掉的比赛中,扣球、拦网效果都不如对手,在获胜的比赛中,扣球、拦网效果好于或与对手相当。在11场比赛中,中国队可得分次数为2532次,得分850分,得分率为33.57%,对手可得分次数为2509次,得分804分,得分率为32.04%;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队为129分,对手为195分,平均每局失误送分为中国队3.49分,女排强队为5.27分,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扣球得分效果对比

扣球是排球进攻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主动得分的关键方式。表1是中国队及对手在11场比赛中扣球次数及得分状况表。

表1 中国女排与对手扣球得分对比分析汇总

分析表1可以看出,在中国队输掉的比赛中,中国队的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在失利的5场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的扣球得分率的差值分别为-14.13%,-1.23%,-16.35%,-4.89%,-9.99%,这表明在这些比赛中扣球得分环节落后可能是中国输掉比赛的原因之一,扣球得分率与比赛的胜负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在中国队与俄罗斯的比赛中,俄罗斯的扣球得分率为52.22%,中国队扣球得分率仅为35.87%。

中国女排扣球得分率低于女排强队平均水平,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中国队本身没有绝对的扣球得分点,强攻不具有超强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女排的战术追求快变,因此对一传的要求较高,当对手都十分重视发球效果的作用下,中国女排的一传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在一传不能达到既定要求的时候,又需要较多的依赖强攻和后排攻,而这恰恰又不是中国女排的优势项。

2.3 拦网得分效果对比

表2 中国女排与对手拦网得分对比分析汇总

随着当代排球技术的发展,拦网技术已经不是单纯防守技术,而是一项重要的进攻技术,有效的拦网可以直接获得分数。表2为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拦网得分状况汇总表。由表2可知,中国队11场比赛中拦网平均得分率为19.33%,国外女排拦网平均得分率为21.30%,两者相差1.96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女排在拦网技术整体的发挥水平上没有对手有效,尽管中国女排在身高、网上的高度方面与世界女排强队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部分场次中国女排在这方面高于对手。比如中国队对韩国队,中国队在整体平均身高、拦网高度均高于对手,但中国队网上的实力并未充分展现,甚而是韩国队的拦网得分率高出中国队近11个百分点。韩国1.92 m的金延璟整场比赛进攻32次得到20分,进攻成功率高达62.50%。

通过表2分析可知,在中国队所输掉的5场比赛中,中国队的拦网得分率均低于对手的拦网得分率,其差值分别为 -2.44%、-10.50%、-13.43%、-11.45%、-10.17%,甚至在取得胜利的两场比赛中,对秘鲁和古巴,中国队拦网得分率依然低于对手-5.60%、-10.87%,这表明中国女排的拦网技术运用与世界强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拦网得分能力亟需大的提升。尽管中国女排在身高方面在世界女排排坛并不处于劣势,但通过本次世锦赛来看中国女排,拦网技术的运用和发挥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与欧美球队相比虽然身高上没有很大差别,但在弹跳、力量、滞空能力、体能、协同配合等方面不如人家;另一方面与亚洲球队相比,我们身高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同时对手的预判、移动速度、取位速度等方面又优于我们。因此,中国女排“以快制欧美,以高制亚”的战略打法,值得进一步的商榷或重新厘定。

2.4 发球得分效果对比

表3是中国女排和其对手发球得分状况统计表。由表3可知,中国女排在11场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为57分,平均发球得分率为6.75%,外国对手发球直接得分为41分,平均发球得分率为5.20%,在这方面中国女排领先对手1.5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女排在发球得分这一环节有一定的实力,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并没有形成对国外女排发球得分环节的绝对优势。同时,分析发球得分率与比赛胜负的关联,我们可以看出,发球得分率的大小和比赛的胜负并不具有显著关联性,如在一些场次中国女排发球得分率高于对手但却输掉了比赛,有些场次中国女排发球得分率低于对手,可也获得了比赛的胜利。因而,发球得分率的大小与比赛胜负的关联不是很强。

表3 中国女排与对手发球得分对比分析汇总

2.5 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进攻效果差异分析

通过观看、分析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的比赛,本文认为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得分差异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中国女排的进攻得分手段相对简单和有限。

王一梅四号位的斜线强攻、马蕴雯的背飞和薛明的近体快球是中国队的主要进攻得分手段。面对这样的打法,对手在中国队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就盯紧马蕴雯的二号位背飞,或者薛明的前快和背快,一传或球不到位就盯紧王一梅的斜线强攻,只要拦防有效,中国女排就异常被动。目前排坛流行的立体进攻、多点跑动进攻、交叉进攻、强力接应进攻等进攻手段或方法,中国队运用较少。

第二,接发球环节与世界女子排坛主要趋势有较大差异。

当今女子世界排坛,接发球一般有两个主攻加自由人完成,接应不再接一传。但中国女排的主攻王一梅不接一传,因为一传较差,改由主攻加接应加自由人接一传,这样的结果是对手发球往往就找我们接应,从而使得三点攻变成两点攻,实质等于少了一个攻击点,这样对手的拦防也更为有效和有针对性。

第三,中国女排缺少进攻的明星球员。

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需要能够得分的明星球员,如俄罗斯的加莫娃、土耳其队的内斯里汉、荷兰队的弗里尔、古巴队的卡尔卡塞斯、波兰队格林卡甚至韩国队的金延璟和日本的木沙村织这样的实力明星。而中国队现在的王一梅显然距离这些实力明星有着一定的差距。

第四,中国女排接应的使用与世界女排强队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目前接应队员的运用与世界女排强队接应队员运用有着不同理解和打法差异。国外强队较多使用的是强力接应,即接应都具有相当超强的进攻实力,中国缺少这样的队员,而使用较多的是多变接应,且承担较多的一传、防守和串联行为。而在这次比赛期间,跑动进攻的周苏红显然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的状态,而另一接应张磊的防守能力尚未达到中国队的需求。

第五,中国女排队员伤病过多。

中国女排的12名参赛队员几乎全是带伤上阵,李娟需要吃止疼药才能缓解伤病带来的疼痛;周苏红的膝盖韧带有伤;王一梅的脚踝和膝盖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魏秋月的双膝绑着厚厚的绷带、手腕需要缠上胶布才能打球;薛明在比赛中拇指错位;张娴的颈椎有伤;徐云丽有腰伤。过多的伤病,阻碍和限制了中国女排实力的发挥,甚至导致中国女排发挥失常。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的比赛,在所有输掉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扣球、拦网得分率均低于对手;在获胜的比赛中,中国队的扣球、拦网得分率高于对手;扣球、拦网等主要得分技术发挥的优劣与比赛的胜负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3.1.2 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在扣球、拦网等主要得分环节上与世界女排强队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发球得分方面,中国队平均得分率与世界女排强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球得分率与比赛的胜负不具有正相关性,且发球得分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性不如扣球、拦网得分与比赛胜负相关性高。

3.2 建议

3.2.1 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技战术、训练理念,提高中国女排得分能力,尤其是扣球、拦网的得分能力;加大对发球得分能力的提高;完善训练调控和监督,减少队员伤病。

3.2.2 进一步加强对扣球、拦网等主要得分技术的训练和提高;适当改进和加强接发球技术的训练与要求;加大对排球联赛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排球后备人才的储备,培养得分球星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加强队员的国际、国内交流的频率和力度,进一步提高女排队员适应不同队伍的比赛能力。

[1]张承玉.第8届世界女子排球比赛各参赛队进攻技战术运用特征规律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26-27

[2]周爱东.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96 -98

[3]朱征宇.从技术统计看九运会男子排球决赛的技术运用[J]. 体育学刊,2002,37(3):117-119

[4]陈卓儒.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67 -70

[5]展更豪,牛晓雷.第9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技术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5):46-49

[6]沈富麟.合理选择排球一攻战术的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2):10-12

[7]尹兆友,董天姝.中国女排一攻现状研究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04 -107

[8]盖洋,赖亚文.中国女排战术运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86 -89

Study on the Different Attack Effect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Women Volleyball Team

HUANG Yan-chun,LIYi-j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Based on the ten games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2010 World Championships by video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ttack effect of the China and foreign women volleyball te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China women volleyball score lower than world average in blockingwhile service ace higher,but there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foreign women volleyball;attack effects;reasons;

G842

A

1007-323X(2012)02-0091-04

2011-12-25

黄延春(1979-),男,河南人,讲师,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强队扣球中国女排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事件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