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火补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

2012-11-24马松楠叶晨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脾阳阻型单纯性

马松楠,叶晨琳,邹 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天津市河北区新开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0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肥胖症是指人体因各种原因引起进食热量多于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的一种病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肥胖患者中,凡中等以上肥胖者均有明显症状:轻则自觉乏力、多汗,稍事活动就出现心悸、气促,常有水肿、手足发胀、关节疼痛;重则行动不便,长时间坐卧不动,伴有性欲减退或性冷淡;女子月经稀少,甚至闭经,有的甚至不孕不育,并因此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进火补针法和传统针灸方法对比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为提高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例均来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门诊患者,年龄为19~40岁,其中男24名,女36名。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火补针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法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主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多食善饥,头晕,口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烦躁,五心烦热,便秘或便溏,浮肿,尿少,腰膝酸软,月经失调,舌苔腻,脉沉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BMI指标。BMI是全世界目前通用的衡量肥胖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2(m2)。WHO 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洲成年人 BMI正常范围为18.5~22.9;≥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Ⅰ度肥胖;30~39.9为Ⅱ度肥胖;≥40为Ⅲ度肥胖。

1.3 纳入标准

①属于单纯性肥胖者;②符合BMI肥胖诊断标准(BMI≥25);③患者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6周岁以下或65周岁以上者;②不符合上述肥胖症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③已接受其他治疗措施,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疗效判定的观测者;④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痛风,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5 脱落标准

①第1次诊断后未能来复诊者;②未完成治疗、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疗效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进火补针法。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进火补针法针刺中脘、阴交及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带脉、滑肉门、天枢、外陵。针刺时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入穴,由浅入深,慢提紧按,三退三进,在酸胀感觉基础上,令病人鼻中吸气,口中呼气3次,并用拇指向前小幅度捻转,患部出现热胀感觉,若无热感则依前法再做1~2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热胀感觉。若针刺过程中患者感觉迟钝,可用拇指向下弹刮针柄1 min,以达取热目的。每日1次,每周7次,1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法。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患者仰卧位,直刺中脘、曲池、天枢、上巨虚、大横、丰隆、水分、三阴交[1],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50 min。每日1次,每周7次,1周为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研讨会制定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疗效评定统计,于3个疗程治疗后判定。

3个疗程后的体重:脱鞋,除去外衣,在同一测量仪器上于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精确到0.1 kg。

3个疗程后的腰围:WHO推荐测量腰围的方法为:测试者双脚分开25~30 cm,体重平均分配于两腿。测试位置为水平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皮尺紧贴身体,但不要压迫软组织,重复测量2次,如果误差大于1 cm,则重新测定,精确到0.1 cm。

显效:体重减少5 kg以上,BMI指数下降≥3 kg/m2,腰围减少10 cm以上;有效:体重减少3~5 kg,BMI指数下降≤2 kg/m2,并≥0.5 kg/m2,腰围减少5~10 cm;无效:体重减少不足3 kg或无变化,BMI指数下降≤0.5 kg/m2,腰围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进火补针法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67%,传统针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经χ2检验,进火补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针法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4 讨论

肥胖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全身性脂肪过多,肥胖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则称之为肥胖症。中医学认为肥胖多因脾不健运,致使运化失调、痰湿内阻。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因其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有湿邪困脾,则会脾阳不振、脾失运化,导致痰湿水饮内停,无法起到“升清”的作用,则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各处,更加遏制脾阳,湿浊内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传统方法认为祛湿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湿不运者指定的法则[2]。邹伟教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应以温补为主,针刺治疗时应注重针刺手法的运用,施以进火补针法,在脐周取穴中脘、阴交、滑肉门、外陵、天枢,可以温化脾阳,使脾气得升,达到振脾阳、祛水湿、除痰饮的作用,从而健脾燥湿。人体的脐周是一个生物全息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和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当深刺腹部穴位时,会刺激腹腔内脏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而引进相应的内脏系统的应激反应,直接对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全身的变化[3]。在此基础上再配以足三里、三阴交及带脉腧穴则会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此外,西医研究表明针刺在取得减肥效果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VMH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还可以升高VMH组织中TYR、DA、色胺酸(TRP)、5-HT/5-HIAA 水平,回降 5-HT水平。提示针刺对VMH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关键性因素之一[4]。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系统总结了各种针刺补泻手法,在复式补泻手法中提出进火补和进水泻法,是烧山火和透天凉的简化术式。进火补法较烧山火刺激量轻,较为柔和。《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进火补,初进针一分……退三退,进三进……自然热矣。”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多由于湿阻内停、脾气不运引起,进火补法综合调整脾胃功能,使得造成肥胖患者水谷精微的异常输布得到调整和恢复,运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及进火补手法温煦燥湿的特性,从而达到抑制食欲,提高脾运化功能,促进储备在体内的脂肪分解,获得了良好的减肥效应,达到了较好的治疗目的。笔者应用进火补针法治疗疗效优于传统针法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1]康诚峻.针灸减肥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7,39(4):63-65

[2]马兰萍.针灸减肥的研究思路[J].中国针灸,2007,27(S1):23-24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1-83

[4]张艳红.针灸治疗肥胖症11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17-118

猜你喜欢

脾阳阻型单纯性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