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2-11-22曾宇锋罗荣城杨接辉米贤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4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标志物辅助

曾宇锋 罗荣城 杨接辉 米贤军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中山 52840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临床意义

曾宇锋 罗荣城▲杨接辉 米贤军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中山 52840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期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改变原因及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4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ER、PR、Ki-67、C-erbB-2、pS2)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量变和状态改变,ER和Ki-67表达的改变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相关 (P<0.05)。 结论ER和Ki-67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因子。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分子标志物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不断被揭示并应用于临床。有部分分子标志物已用于指导乳腺癌临床治疗,预测乳腺癌术后的转归,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本研究拟通过对40例Ⅱ~Ⅲ期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对分子标志物(ER、PR、Ki-67、C-erbB-2、pS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了解新辅助化疗对这些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观察这些分子标志物对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否有预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Ⅱ~Ⅲ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原发性乳腺癌,具可评价病灶;性别均为女性,且为初治;年龄最小29岁,最大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无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病史。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18G空芯针(CNB)进行穿刺活检,经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穿刺组织的ER、PR、Ki-67、C-erbB-2和 pS2水平。 采用CEF方案(环磷酞胺500 mg/m2,表柔比星75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对全部患者进行化疗2个周期后,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术后标本再次行同样分子标志物测定。

1.3 评定标准

1.3.1 疗效评定 按照RECIST 1.0标准,化疗前后均进行CT扫描检查,测量每个可测量病灶治疗前后的最长径以及最大垂直径,计算最长径以及最长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代表肿瘤面积)及其变化率。疗效分为4个等级,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

1.3.2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ER、PR、Ki-67、C-erbB-2、pS2 量变的含义为阳性反应仅有程度改变。状态改变的含义为由阳性(阴性)变为阴性(阳性)。C-erbB-2由过度表达(低表达)变为低表达(过度表达)称状态改变。由于ER、PR均定位于细胞核,故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表达率的标准为: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细比例为10%~25%为(+),阳性细胞比例为 26%~50%为(++),阳性细胞比例>50%为(+++)。C-erbB-2 呈 (+++)被认为是过度表达;呈(-)~(+)被认为是低表达。Ki-67的增殖指数(PI)是指计算1 000个乳腺癌细胞,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PI≥20%为高表达,<20%为低表达。pS2表达率的标准与ER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关系的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CEF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30例Ⅱ期乳腺癌患者中有24例达到PR,其临床部分缓解率为80.0%(24/30);1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7例达到PR,其临床部分缓解率为70.0%(7/10);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中共 30例达到 PR的效果,总有效率为77.5%(31/40);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中分别有6例和3例达到SD;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CR与PD病例。Ⅱ、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即可以认为Ⅱ期乳腺癌和Ⅲ期乳腺癌患者经CEF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一致,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一致性比较(例)

2.2 分子标志物在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4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 (ER、PR、Ki-67、C-erbB-2、pS2) 的量变依次为 17.5%、15.0%、22.5%、32.5%、7.5%;状态改变依次为22.5%、42.5%、12.5%、50.0%、45.0%;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03)。

2.2.1 ER表达在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表达的改变与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为0.313。临床疗效为SD时,ER 表达改变 5例(12.5%),其中,3例(7.5%)和 2例(5.0%)分别为阳性表达上调和阳性表达下调;临床疗效为PR时,ER表达改变10例(25.0%),均为阳性表达上调。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临床疗效的增加,ER阳性表达逐渐上调;反之,随着临床疗效的降低,ER阳性表达逐渐下调。

2.2.2 Ki-67表达在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的改变与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为0.373。临床疗效为 SD时,Ki-67表达改变 12例 (30.0%), 其中,9例(22.5%)和3例(7.5%)分别为PI下调和上调;临床疗效为PR时,Ki-67表达改变20例(50.0%),均为PI下调。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临床疗效的降低,Ki-67增殖指数下调减弱;反之,随着临床疗效的增加,Ki-67增殖指数下调明显增强。

2.2.3 其他分子标志物在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他分子标志物PR、C-erbB-2、pS2表达的改变与化疗疗效并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重点已转向注重早期全身治疗的新模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辅助化疗的出现。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2~4个周期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1]。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保乳率,根据临床的治疗反应评估和选择有效化疗方案,为术后残留病灶的治疗提供化疗选择依据。ER、PR是乳腺癌的预测因子和预后因子,在激素治疗时可以预测效果[2]。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否使乳腺癌ER、PR表达出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ER、PR状态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部分患者ER的状态受化疗的影响。ER、PR表达出现变化的原因,费伯健等[4]认为可能是:对ER、PR的染色技术水平的不同以及化疗后肿瘤细胞染色的透明度可能会降低影响判断。另外,肿瘤组织内部存在着生物学差异,术前活检标本和术后用于检测ER的肿瘤标本作为整个肿瘤组织的一部分存在着差异。

C-erbB-2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乳腺癌对多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均能有效预测且已有文献报道[1]。有研究提示,新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变C-erbB-2基因的增殖状况[5]。本研究显示,C-erbB-2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auther等[6]研究报道的结果相同。但C-erbB-2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这可能提示C-erbB-2主要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对增殖性影响较小。

Ki-67是一种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核抗原,Ki-67表达能可靠而迅速地反映恶性肿瘤增殖率,其表达的高低能够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进行评价,并且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评估、肿瘤的临床化疗及推断其预后均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在相关的研究中,卫燕等[7]的研究提示,Ki-67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并无明显相关性。经多组研究证实,肿瘤细胞的增殖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细胞增殖越快,提示对化疗的反应性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能明显降低乳腺癌Ki-67的表达。

pS2对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激素依赖性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学者认为,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测指标,其作用可能要优于ER和PR。本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前pS2表达与ER表达正相关,但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S2与化疗疗效却显著相关性。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能使Ⅱ/Ⅲ期乳腺癌达到PR,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组织Ki-67的表达,且Ki-67高表达的患者对化疗更敏感,因此,Ki-67可能是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因子;对PR、C-erbB-2、pS2的表达虽无显著影响,但仍能改变部分患者的上述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此研究仅选择CEF方案,尚未包括紫杉醇在内,故不能代表所有的新辅助化疗;且本研究的样本量尚小,观察疗效的时间也较短,所以还有待增大样本量及增加化疗方案做进一步探讨。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中存在许多未知因素,而且这些预测指标与以后长期随访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将会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

[1]陈浩华,张红梅,陆春燕,等.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151-152.

[2]罗荣成,韩焕兴.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6-57.

[3]Lee SH,Chung MA,Quddus MR,et a1.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in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03,186:348-355.

[4]费伯健,周士福,金留根,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状态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1):772-774.

[5]毛杰,海健,预衡平,等.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C-erbB-2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5):432-434.

[6]Taucher S,Rudas M,Mader RM,et al.Influence of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epirubicin and docetaxel on the expression of HER2/neu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3,82:207-213.

[7]卫燕,李金峰,王天峰,等.激素受体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5):481-48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olecular markers ex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ZENG Yufeng LUO Rongcheng▲YANG Jiehui MI Xianjun
Zhongshan Bo'a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olecular markers ex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MethodsMolecular markers ex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mong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stageⅡ-Ⅲ was tes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The changes reason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markers and clinical effect were analyzed.Results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biological molecular markers of 40 patients(ER,PR,C-erbB-2,Ki-67 and pS2)all had some quantitative and status changes,and the changes of ER,Ki-67 expres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effect(P<0.05).ConclusionER and Ki-67 expression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ensitivity of chemotherapy curative effect.

Breast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Molecular marker

R737.9

A

1673-7210(2012)08(c)-0048-02

曾宇锋(1970-),男,2008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2012-03-30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标志物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