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2012-11-20李洪新王德强胜利石油管理局建翔医院山东滨州2566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天行心梗血浆

李洪新 王德强 (胜利石油管理局建翔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患者治疗后要恢复体力以及身心功能则需要进行运动康复治疗〔1〕。研究表明,对于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2〕,因此,早期运动康复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研究拟观察康复运动对AMI患者心功能以及脑钠肽(BNP)水平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6例,女34例,年龄56~83〔平均(63.8±4.6)〕岁;其中下壁心梗28例,前间壁心梗19例,前壁心梗18例,侧壁心梗16例,大面积心梗9例。

入选标准:没有发生AMI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没有合并严重的高血压、肺部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血压在正常范围内,killip分级为Ⅰ~Ⅱ级,心肌酶谱趋向好转。排除标准:患者血压不稳定,有广泛的前壁或者多部位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过正常值的5倍,心功能killip分级在Ⅱ级以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AMI常规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第1周卧床休息;第2周在床上活动训练;第3周在室内活动训练;第4周在室外活动训练。康复组第1~2天卧床休息;第3天行上肢被动活动训练,每日早晚两次,每次5 min;第3天行深呼吸训练,分早晚两次训练,每次5 min;第4天进行手脚和四肢大关节主动活动,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 min;第5天行协助靠床坐位训练,分早晚两次训练,每次5 min;第6天行床上自主活动训练;第7天行扶床走路活动训练,每次10步,每天早晚2次;第8天进行室内步行,每次20步,每天早晚2次;第9~16天进行每次步行50 m的训练,每天早晚两次,此后每次步行增加50~100 m。所有患者住院后24 h内以及康复运动后1、3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分别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1、2个月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NP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24 h与治疗后1个月的LVEDd、LVEF、LVF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24 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LVEDd下降程度以及LVEF和LVFS上升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运动前后心脏各指标比较( s ,n=45)

表1 两组康复运动前后心脏各指标比较( s ,n=45)

与治疗前24 h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心脏指标 时间 康复组 对照组LVEDd(mm)治疗前24 h 61.3±6.4 61.4±6.5治疗后1个月 60.1±5.8 60.9±6.1治疗后2个月 54.9±5.11)2) 58.4±5.91)LVEF(%)治疗前24 h 0.40±0.05 0.40±0.06治疗后1个月 0.42±0.04 0.41±0.03治疗后2个月 0.51±0.061)2) 0.47±0.051)LVFS(%)治疗前24 h 19.78±5.49 19.89±5.69治疗后1个月 21.34±7.23 20.12±6.41治疗后2个月 32.18±7.391)2) 25.21±7.091)

2.2 血浆BNP含量变化比较 正常人血浆BNP含量约为(39±8.9)pg/ml,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血浆BN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康复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BNP含量比较( s ,pg/ml,n=45)

表2 两组血浆BNP含量比较( s ,pg/ml,n=45)

个月对照组 308.9±63.1 278.6±36.11) 167.3±26.31)组别 治疗前24 h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康复组 310.2±62.9 245.1±26.21)2) 92.1±14.91)2)

3 讨论

以往临床研究表明人卧床后每天肌力将会丢失1%~3%〔3〕,所以对于老年AMI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运动,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便秘、血管栓塞、肌肉萎缩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其心肌缺血状况,加快血液流速,增强心血管储备能力,从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修复梗死心肌功能,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功能〔4〕。另外,长期卧床的AMI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并消除这些精神上的并发症,康复运动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以解除部分老年患者对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运动的恐惧心理。需要注意的是AMI后过早的运动易增加心脏负荷,所以在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心功能监测〔5〕。

临床研究表明BNP具有利尿、利钠以及扩血管的作用,并且对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对预测患者心功能和评价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AMI患者的BNP水平升高常常是由于心室扩张、容量以及压力负荷过重,导致非梗死区和梗死区交界处承受的室壁压力明显增加,AMI后诱导心室肌BNP基因大量表达,使该区域发生缺血性损伤的心肌细胞大量分泌BNP,同时也使梗死区存活的缺血性损伤心肌细胞大量表达BNP,从而使AMI患者血浆中BNP含量明显升高,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急剧减弱,容量负荷加重,心室扩展,心室壁明显牵张。另外,BNP还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方式增强心肌舒张功能,并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所以,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与AM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预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心功能变化以及长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7〕。

本研究结果显示提示早期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AMI患者的心肌功能,可使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下降,对于BNP浓度升高的AMI患者,治疗时应积极进行抗凝、抗栓以及抗血小板治疗,阻断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尽早行再灌注治疗以改善预后。

1 金培印,韩勤甫,王淑红,等.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6):523-5.

2 田彩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护理康复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6):44-5.

3 甄严杰,何翠竹,王 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J〕.河北医药,2011;33(21):3340-1.

4 王淑云,张晓春,董玉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预后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49-50.

5 李毓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预后探讨〔J〕.医学信息(半月刊),2011;24(9):4279.

6 王玉敏,任 波,王 权,等.血浆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8):809-10.

7 赵雅琳,蒋宝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中脑钠素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3):168-70.

猜你喜欢

天行心梗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心梗猛于虎
更惜今日手中粮”等十二则
摆拍
羡慕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