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2012-11-20朱同华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检验科江苏吴江2152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朱同华 沈 昊 沈国荣 杨鸿林 李晓平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检验科,江苏 吴江 2152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粥样斑块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斑块的大小直接影响颈动脉狭窄程度,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一直是近年来血脂专家们的研究目标。但由于近年来随着生化检测sdLDLC的发展,sdLDL-C将会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初诊病例149例,男85例,女64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6.57)岁。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年龄≥65岁;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入院前两个月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检测所有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sdLDL-C水平;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或2次不同日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的诊断参照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在用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均未停用降压和降糖药物。

1.2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被检查者取卧位,低枕,头略向后仰,偏向检查者的对侧,取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处2 cm处、分叉部、距离颈外动脉分叉处1 cm处或更远、距离颈内动脉分叉处1 cm或更远。在颈总动脉远端距分叉2 cm处血管后壁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区分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0.9 mm)和异常组,异常组再采用管腔内径法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在最大斑块位置。狭窄程度<29%者为轻度狭窄,30% ~69%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

1.3 sdLDL-C检测 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 ml(空腹12h),广州阳普公司生产的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采集,30 min内以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储存在-80℃直到检测。sdLDL-C采用两点终点法测定。

2 结果

2.1 老年脑梗死患者sdLDL-C水平及其临床资料 149例患者中无狭窄61例;有狭窄8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4例。无狭窄的61例患者血sdLDL-C水平为(0.54±0.19)mmol/L,其中伴有糖尿病11例(18.0%),伴高血压24例(39.3%),伴高脂血症15例(24.6%),有饮酒史10例(16.4%),有吸烟史13例(21.3%)。有狭窄的88例患者血sdLDL-C水平为(1.02±0.23)mmol/L,其中伴有糖尿病55例(40.1%),伴高血压 84例(61.3%),伴高脂血症 58例(42.3%),有饮酒史45例(32.8%),有吸烟史60例(43.8%)。无狭窄患者的血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

2.2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年龄和sdLDL-C水平并未显示相关。见表1。

2.3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患者sdLDL-C水平 轻度狭窄30例,血sdLDL-C水平为(0.71±0.18)mmol/L;中度狭窄34例,血sdLDL-C水平为(0.98±0.19)mmol/L;重度狭窄24例,血sdLDL-C水平为(1.32±0.17)mmol/L。各组间sdLDL-C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sdLDL-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411,P<0.001)。

表1 颈动脉狭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病死率较高的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与脑梗死呈线性关系已由许多学者研究证实〔2~4〕。在sdLDL-C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这一危险因素已经公认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利用生化方法检测sdLDL-C来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的关系。一般临床资料显示,颈动脉狭窄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sdLDL-C与无狭窄组有显著差异。

本项研究说明sdLDL-C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且sdLDL-C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说明血sdLDL-C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sdLDL-C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脂蛋白〔5〕,颈动脉斑块是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寻找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及早干预,减少斑块的形成,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故重视和及早干预上述危险因素,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2 Naji F,Suran D,Kanic V,et al.High homocysteine levels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cessful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J〕.Int Heart J,2010;51(1):30-3.

3 沈 昊,沈国荣,杨鸿林,等.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劲动脉斑块形成及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1):926-8.

4 秦正良,陈心岭,李作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1):18-20.

5 秦彦文,王绿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4):370-3.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