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中美体育教学实践课的思考
—— 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研讨会”上两节体育交流课为例

2012-11-06蔡卫明夏锦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教材

蔡卫明 夏锦阳

(1.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2.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泰兴 225400)

观摩中美体育教学实践课的思考
—— 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研讨会”上两节体育交流课为例

蔡卫明1夏锦阳2

(1.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2.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泰兴 225400)

以“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研讨会”上交流的两节初三年级体育实践课为例,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客观分析与理性思考,指出我国近十年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上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 比较研究

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7~30日在美丽的姑苏城——百年老校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一百多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既有理论方面的交流也有实践方面的探讨,会议主题为“合作、发展、创新”。本人以一个基层普通教研员身份,参与了这一会开放、活跃的国际学术交流。印象特别深的是看了中美两节初三年级体育实践课,引发了与会者深度的思考。

1 基本情况比较

这次共有四节体育实践课进行了交流观摩,基本情况见表1。

从基本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中国授课人员的年龄比美国小近20岁,美国既有男教师也有女教师授课,而中国没有选派男教师授课;第二、中国的授课内容都是国际认可的规范性动作技术(排球、韵律操),而美国授课的内容在正规教材中难以找到这样的规范动作名称(篮球节奏、终极飞盘);第三、中国派出的是初中体育教师和铜山县教研员,而美国派的是两名大学教师(其中他们有一名专职小学体育女教师随队)。

表1 中美两节初三年级体育实践课的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中美两节初三年级体育实践课的内容与目标确定的情况

思考:首先,美国50岁开外的大学体育教师仍可以活跃在中学的体育课上,而我国的大学教授有几个人能深入到中小学体验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情,难怪大学教授的理论研究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脱节。其次,在中国不要说大学教授即使是中小学50岁开外体育教师大多数也退出了体育课堂教学,参与行政管理或享受退居二线的快乐。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还需要30万名左右的体育教师。[1]一方面体育师资紧缺,一方面体育教师早早退出体育教学,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2 确定教学内容与制定教学目标的比较

在交流的四节观摩课中,我重点看了第一节中国的排球课和第二节美国的篮球节奏课。根据他们教案的设计,把他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进行比较,见表2。

从上面两节课的目标表述来看,我国选手更多注重的是技术传授与素质练习要求,而美国选手在目标表述中就没有提及篮球的概念,更没有篮球的技术要求,她更多注重学生节奏能力培养。在课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授只是把篮球作为一个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工具,让学生有选择性的使用。因此,中国的学生非常不适应,因为中国学生拿篮球后的期望就是要运、传、投、抢、移动等规范的练习。

思考:我国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扩大了体育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但大多数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作为教材的首选,很多地方的教师还没有丢开体育教学大纲这一拐杖。近年来,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到侧重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锻炼活动[2]。另一方面我国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已经十多年了,基层很多教师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任务的束缚,把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混为一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国在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执行力差。第一,培训不到位,教师不能完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第二,教师本身的执行力有问题,当前的体育教师还不具备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这包括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课堂的控制、教学评价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的学科建设,这包括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3 教学过程的比较

在观摩过程中,一同与几个教研员和体育教师讨论,我们重点对准备活动、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做出比较,见表3。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选手的准备活动是为了准备而准备,用球操(静力拉伸)导入体育教学与课的主题没有多大关联。美国人从准备活动开始就引入节奏变化,采用序列组合:双脚跳、踏步、走、走、走、走、跑、跑、跑、跑、跑跑(重复)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进入基本部分中国采用了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练习法开展技术教学。美国采用讲解启法、指导练习法诱导学生进行序列组合练习:.单脚跳、大跳、大跳、微蜷身、踮足尖、踮足尖、踮足尖、踮足尖拍球、抛球、接球、手传球、拍球(低拍8次)。这一过程给我们的感觉是中国课上的学生学习一直在接受控制、命令,学生的被动执行多。美国课上的学生商讨、探究的多,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自主、操练、探寻之中,投入的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课堂上的学生。在评价方式上中国的课堂以自我感觉、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为主,美国的课堂采用的是激励性评价、单个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最后放松阶段中国课堂有专门的放松活动过程,而美国没有放松过程,直接回到主教材进行总结。

表3 中美两节初三年级体育实践课的准备活动、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的情况

表4 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

思考:第一、准备活动是配合课的进行而设计的,一定要考虑他的实用价值。主要目的是热身,而热身的办法有很多种,如果能与主教材紧密联系做到既达到热身的目的,又为完成主教材做铺垫,这样才更趋有效教学的最大化。我们千万不要为做准备活动而采用低效率的活动。

第二、整节课让我们看到中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按部就班,将技术传授视作课堂的生命,至今难以走出“师傅式”的教授方法,学生完全掌控在教师的管理之中,极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而美国的教授对他们本国的教育思想把握准确,课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动作的模式和组合,音乐的模式的组合,让学生在动作与音乐之间享受练习。在课的过程中先用节拍,后用音乐。学生掌握基本的节拍,在练习中就会舞动自如。近十年来,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到着重于学生的“学”。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动作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等都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采用。[2]

第三、结束部分的放松是否一定要做,怎样根据学生运动量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放松活动。在美国的课上我们就没有看到放松,因为学生的运动量并不大,学生更多的是在积极用脑子思考如何把二个、三个、四个动作进行有节奏的序列练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大于肢体活动。

4 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表4)

吴键对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学观摩课近100例教案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他们得出了我国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序为:准备活动→主教材的教学和练习→放松整理活动。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术形成和熟练化规律与运动负荷的规律为主线进行设计的。[4]中国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侧重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技能,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尽快地达到教学要求。但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对培养学生个性、能力和从事体育的兴趣不利。

思考:美国体育课堂看上去很随意、很难找出体育课的准备、基本、结束三大部分结构,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热烈。老师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和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潘绍伟教授在评课时说: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爱体育、喜欢体育、会体育。中美体育课的差异表现在:1.对老师的主导作用的看法不同:美国更多的是情境的创设,我国更多的是指导。2.对动作教学的不同:美国更多的是方法,学生体验,我们是关注模仿我们的动作、学会什么动作。3.美国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挑战,我们的是想让学生学会。让我们的孩子的学习更有内在的动力,这是我们在大课堂上要追求的一个问题。

5 结语

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是,中美两节体育课不能全面代表一个国家的教学水平,但他反应了一定问题。通过观摩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结构上,强调还是三基教学,新课程改革并没有全面深入到基层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路还很长,需要各级领导与体育教师重新审视,不断总结,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体育教师要运用教师智力、知识和想象力资源不断突破自我,爱岗敬业,这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再努力。

[1]全国体育老师紧缺 各校体育课开课不足[N].中国教育报,2011-04-08.

[2]王建宇,卞薇,黄爱峰.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9):62.

[3](美)Neil J. Dougherty.当代体育教学论(英文版),1987:14.

[4]王淑之.中外体育教学模式之比较[J].科技信息,2007(35):236.

[5]王书彦.中美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关系的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9):138.

G807

A

2095-2813(2012)01(b)-0045-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