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012-11-03谢张蓉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康庄省道村道

□卢 玫,谢张蓉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卢 玫,谢张蓉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实施以来,农村道路里程大幅增加,农民出行更为便利。但是,由于规划和管理上的不足,道路上存在一些事故黑点,需引起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实地调查省道某段两个交通事故黑点发现,农村道路特殊的交通特点,导致了事故黑点的形成。应通过设置照明灯、交通信号灯,按车型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改善道路环境,坚持不懈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措施来加强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农村道路;乡村康庄工程;事故黑点;交通治理

浙江省自2003年提出实施“乡村康庄工程”规划以来,2003年到2006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1.6亿元,新建通乡通村公路5.57万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了“乡村康庄工程”。在此基础上,2007年又新建农村公路9000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由74.5%提高到88.5%。2008年,新建农村通乡通村及联网公路(路基、路面)7200余公里,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技术等级、路网结构等得到了更大发展。2009年到2011年,结合生态建设和山区农村公路的实际,完成在建及已建山区农村公路里程300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浙江省农村康庄工程通车里程已经接近13万公里。据调查,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后,农民群众到县城的出行时间减少了53.6%,到乡镇集贸市场的时间减少了59.2%,到医院的时间减少了57%。农民的交通活动变得更便利。但是,在康庄道路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需要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如这些道路由于缺少交通安全设施,存在不少事故黑点,而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却没有跟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道路事故黑点的调查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理对策,希望能完善康庄工程的交通安全管理,给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事故黑点的概念

迄今为止,学术界在理论上尚无精确、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定义,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路段”一词,国外则多称为事故黑点。不同国家和地区因道路交通状况和道路安全度不同而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有不同的描述。

(一)部分国家对事故黑点的定义。

1.挪威:长100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长1km的路段内4年发生10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黑段。

2.英国:在100m范围内,1年发生过4次事故,称为危险地点,长100m路段内,3年发生12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3.澳大利亚:亚莫那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欧顿教授(K.w.Ogdend)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书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具有无法接受的高事故发生率的位置。

(二)我国对事故黑点的定义。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1年发布了《全面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工作方案》,其中对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标准做了如下的规定:1.多发点:500m范围内,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地点;2.多发段:2000m范围内或道路桥、涵洞的全程,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与此相对应则产生了许多种黑点的鉴别方法,如事故次数法、事故率法、矩阵法、交通事故累计频率法、质量控制图法、当量事故数——事故率法、安全系数法,以及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多指标综合判别方法等等。鉴别方法的关键在于黑点路段筛选步长与筛选阈值的确定,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出现,并已有成功的应用。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一定数量并产生一定后果交通事故的道路空间,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密集分布的事故易发地点、危险地点。严格地讲,道路黑点可以是一个点,一个路段,整个一条道路,或一个区域,其中路段和点是最常研究的,而区域仅在特殊条件下才进行研究。

二、杨墩村道路事故黑点的现状成因

“乡村康庄工程”的道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村道与国省道的衔接。通常村道都根据自然村落的地形、位置而建,在规划修建之初,对于周边村道的衔接问题欠考虑,因此,造成一些村道自由搭接国省道,从而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点。笔者以某县杨墩村为例,根据实地调查09省道某段交通事故黑点——大丰路口和白云大桥下坡段,分析情况如下。

(一)大丰路口。图1是大丰路口事故黑点。从照片中可以发现该交叉口属于五路畸形交叉口,主要方向是09省道,其他三个方向为三条村道的出口,直接搭接到省道上。

据当地民警介绍,2008年至2009年,此道口已经发生7起事故,死亡4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09省道路面宽阔平坦,交通流量适中,行车速度较高。调查使用当地交警大队提供的6F测速仪对交叉口两侧双向行驶的车辆进行了瞬时车速的测量。测试数据如表1、表2所示,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两个方向车辆行驶的速度统计分布曲线(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图和速度累计频率分布图),见图2、图3。

表1 大丰路口由北向南行驶车辆瞬时车速

表2 大丰路口由南向北行驶车辆瞬时车速

从速度分析中可知,09省道上车辆,由南向北行驶的中位车速为47km/h,85%位车速为65km/h,15%位车速为30km/h,最高车速超过90km/h。根据数据分析,绝大多数车辆在45km/h~65km/h之间行驶。从上述数据看,临近弯道车辆速度还保持较高的数值,这与交叉口两侧均有较长距离长直线道路有关。同时,不限速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据介绍,由于省道上车辆较少,所以没有对此路段限速,从分车型速度分析看,小汽车车速普遍在60km/h到70km/h,在这样的车速下,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制动距离在25到35米之间,从实际道路情况可看出,村道临近交叉路口并不宽敞,因此,可以判断这么长的制动距离,从村道进入路口的车辆因为刹车不及时,侵犯相交道路上临近路口的机动车辆的通行空间的危险性很大,侵犯路边的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通行权益的可能性更大,这正是危险隐患所在。

2.交叉口位置在一个弯道上,影响了驾驶员行车的视线。长直线行驶的驾驶员进入弯道后,由于路况良好,一般不会减速行驶,往往忽视了在弯道两侧的村道出口多条道路形成的畸形交叉口。在弯道上经常还有一些摊贩设摊,妨碍驾驶员在弯道上的空间视认,导致视距不良,见图4。

3.行人、摩托车违法现象严重。行人、摩托车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不断发生,造成在省道上行驶的车辆避让不及,险象环生。

4.交叉口缺乏交通设施。如此复杂的交叉口没有设置必要的限速标志以及交叉口预告标志,更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同时缺少村道出口的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不良的交叉口条件加上没有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预先给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交通状况信息,形成交通事故黑点也是必然。

5.重载车辆多。重型车辆在省道上大量通行,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超载会让制动距离延长。这不仅容易造成车祸,而且使制动系统的制动片、制动鼓出现早期磨损。实验证明,时速在30公里时,每超载1吨重量,制动距离要延长0.5-1米。按照调查中得出的货车行驶速度以及不良视距的影响,当驾驶员发现从村道出来的车辆或行人时,采取制动往往为时已晚。

(二)白云大桥下坡段。白云大桥事故黑点与大丰路口比较相似,也属于村道出口与09省道衔接形成的交叉口,不同的是,该路段此处属长下坡的弯道,车速较快。笔者对该路口也进行了双向瞬时速度的测量,然后进行速度频率曲线与累计频率曲线分析,以确定最高最低限速。

与白云大桥相接有村道口,还有比较多的企业出入口,早晚高峰有大量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交通流,公路缺乏照明。据当地民警介绍,此道口2010年已经发生多起大小事故,死亡2人(系夫妻两人下班过马路时被车撞所致)。

调查发现,由于缺乏较为充分的规划和设计,与农村道路以及单位大门开口衔接的交叉口事故隐患频现。

三、农村道路事故黑点的预防对策

(一)设置交通信号灯,预防夜间交通事故。事故黑点多为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无疑是造成夜间交通事故的重大原因,因此,在黑点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时间上分离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路口照明灯,以便照亮夜间路口附近及道路周边状况,给省道车辆驾驶人提供较清晰的视线。

(二)分车型限速,控制超速行驶。由于从总体上来讲该省道路况较好,平时的车流量不足以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交通部门没有特别对该路段进行车速限制,导致少数车辆超高速行驶。建议在黑点路段设置限速标志。由于制动距离与车辆的载重有关系,因此必要时应按车型来进行限速,特别要对大货车进行限速。

(三)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提示交通危险信号。

交通标志标线是道路的语言,是提示驾驶员交通危险情况的重要因素,设置足够的交通标志标线,尤其是警示、引导、限制等类型,如人行道、边缘线、急转弯标志、限速减速标志、标记等,是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关键。可以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采用一些新型的交通标志标线设施,如利用反光标贴作为标线或其他标识。由于反光标贴具有较强的反光效果,因此,反光标贴作为桥梁、道路边缘线,小型交叉口的提示标识,对改善道路的视认性非常有效。

(四)改善道路环境,正确处理道路横断面和线形组合。调查发现,事故黑点多为线形组合不合理之处,且往往道路环境复杂。建议清除交叉口遮挡视线的障碍,重新整治道路的横断面;尽可能开辟交叉口临近处的非机动车道,最好有机非物理隔离,减少非机动车给机动车带来的影响,合理优化线形组合,尽量避免多路口畸形交叉。

(五)坚持不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应结合公安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发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管作用,将对驾驶人的重点教育与对大众普及化的宣传相结合,开展内容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

[1]应成亮,李江.道路交通事故危险点鉴别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31(2):93-97.

[2]杨轸,朱照宏.道路合理分段鉴定事故黑点研究[A].上海市公路学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212-217.

[3]姜华平,许洪国.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交通事故多发点识别[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3):15-18.

[4]胡新民.道路黑点识别与改善[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1):1061

[5]卢玫.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D631.5

A

1674-3040(2012)03-0098-04

2012-03-08

卢玫,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交通管理教研室副教授;谢张蓉,该学院2010级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华 滋)

猜你喜欢

康庄省道村道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桥防落棚及防护架设计与施工
村道弯弯
康庄:侠之大气 寄情山水
宋自重
美南村干群齐心协力开山筑路
有家不能归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
有家不能归
华通动力HM1000铣刨机助力254省道
二次再生混合料在S102省道杭昱线的试验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