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变量因素

2012-10-27袁为民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可控性体育课变量

袁为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变量因素

袁为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本文列出了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情有关的“可控性变量”与“非可控性变量”的基本框架,阐明了各变量的意义及相关变量间的关系,并指出变量系统分析在检查、监督和评估学校体育课健身目标执行情况中的作用。

可控性变量;非可控性变量;体育教学

1.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变量

1.1 可控性变量

所谓可控性变量是指由教师人为因素决定的变量,换言之,即可以通过教师的主观作用来改变的或调整的变量,教师的上课内容以及受教师教学安排而影响的学生不同的身体活动状态等等。可控性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可控性变量

可控性变量分三大类,共14项。第一大类是每堂课中学生身体活动强度及其所累积维持的时间,其中,有5种状态:躺卧、坐位、站立、行走、中到强的活动状态。每种状态含有两个变量,即1节课中的累积绝对时间以及该总时间占1节课的全长的百分比。

这一变量值的测试方法,是指派专人经过训练,熟悉测试规范以后,进行课堂的现场观察记录,按每30秒为一个观察单位记录学生活动状态。其中,中到强活动状态是指行走状态和强活跃状态的时间之和。观察记录时可进一步分学生活动组或按男女分别测试。

第二大类是每节课中不同的上课内容,观察记录和测试方法与第一类变量相同。

第三大类是学生的生理机能状态,是衡量学生在课堂上身体活动程度的生理指标。其计算方法是用各种状态的累计时间值乘以该状态下相应年龄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值,再求其总和。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躺卧的基础代谢值是0.029kcal/kg/min;坐位时为 0.047kcal/kg/min;行走时为0.096kcal/kg/min;强活跃时为 0.144kcal/kg/min。因此一节课的能量代谢率(EER)即为:躺卧时间百分比×0.029+坐位时间百分比×0.047+站立时间百分比×0.144。一节课的总能量消耗值为EER×1节课时总长(分钟)。

1.2 非可控性变量

所谓非可控性变量,是指相对来说不受教师人为因数影响的变量,如表2所示。

从总体上而言,非可控性变量往往是在教师上课前就已经被确定了。

2.变量的健身目标含义

在可控性变量中,学生上课时所表现的5种身体活动状态的变量和10个参数,主要反映体育课的客观健身效果。因此,健身目标首先体现在保证学生在一节课中身体活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持续时间。而能量消耗率和总能量消耗则是身体活动状态的生理机能表现,更本质的体现体育课的健身目标。

表2 与体育教学相关的非可控性变量

可控变量的上课内容这一项中,包括7中变量和14种参数,主要表现教师在动员学生参与积极的身体活动,自觉体现健身目标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个人素质。

非可控性变量主要反映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对体育课的安排,师资、场地、器材等物质人员保障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因素对体育课实现健身目标教育的影响。

3.体育教学中变量分析的意义

3.1 评估体育课教学的健身效果

体育课的健身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际参加身体活动的净时间和活动的适宜强度来体现。美国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青少年参加增强身体发育和心血管适应性为目的的较大强度体育活动,每周3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里所说的20分钟是指实际进行身体活动的净时间,并不是体育课的课时。也就是每周至少要达到用分钟从事较大强度体育活动的净时间。

在我国,学校体育课一般每周为2~4节课。如每周2节,按照上述要求,每节课从事较大身体活动的净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这是不容易达到的。如果是每周4节,则每节课从事较大强度体育活动的净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这也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

从体育课健身目标变量系统上分析,主要是强活跃状态的累积时间及其占一节课课时的百分比,以及中到强活动状态的累积时间及其占一节课课时的百分比,这两组变量直观的反映了体育课的健身效果。而能量消耗率和总能量消耗则是评估体育课教学健身效果的运动生理学指标。

3.2 探索强化体育课健身目标的途径

3.2.1 可控性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可控性变量中,教师上课内容的各变量与学生身体活动状态的变量之间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在不同的上课内容时,学生的能量消耗值不同。以“健身活动实践”时的能量消耗率为最大,为0.10 kcal/kg/min;“游戏”、“技术”练习和“自由活动”次之,为0.057-0.079 kcal/kg/min;“一般知识介绍”时最小,为 0.052-0.055 kcal/kg/min。由此可见,体育课教师在上课时应更多地让学生直接投入健身活动,而减少过多的技术讲解性教学,也不宜放任学生进行过多的自由活动。

3.2.2 可控性变量和非可控性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相关性较大的变量组合。如美国的研究表明,室外上课与室内上课的能量消耗率之比是 0.0793:0.0739(kcal/kg/min),两者经过t测验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上课地点与学生身体活动状态,是相关性较大的变量组合。此外,专业体育教师与非专业体育教师上课时相比,学生身体活动状态的各项变量值也有显著差异,其总能量消耗之比为2.6:2.7 kcal/kg,有非常显著差异。在学生性别这一非可控性变量与上课时身体活动状态这类可控性变量的比较中发现,同一节课中男女生在“坐位”上的相对时间值之比为40.5%:44.4%,而花在“中到强活动”上的相对时间值之比为38.5%:33.9%。以上两个比值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因而男女生的能量消耗率之比 0.0763:0.0730(kcal/kg/min),同样有非常显著差异。由此可判断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学生性别均是高相关组合中的变量。通过变量的测试、统计、比较和分析找到相关组合后,便可以有目的地调查变量,确定改进措施和强化健身目标的途径。

G807.04

A

1008-7427(2012)04-0152-01

猜你喜欢

可控性体育课变量
阻尼板振动复模态可控性和可观性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体育课
基于驾驶员行为的车辆可控性评估
徒步游记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Hilbert空间中随机二阶微分包含的可控性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