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英语跨文化情景导学模式初探
——以《新思维综合英语》为例

2012-10-27陈艳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导学跨文化情景

陈艳莉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常德分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开放教育英语跨文化情景导学模式初探
——以《新思维综合英语》为例

陈艳莉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常德分校,湖南 常德 415000)

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情景导学模式综合运用录音、录像、幻灯和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地道的录音,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学习英语,从而越过了文化差异的障碍,缩短了思维的过程,加快了理解的进程,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情景导学

一、跨文化情景导学的运用背景

1.语言教学中对文化导入的缺失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上缺少语言环境,学习效果往往不太令人满意。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和实际交际时遇到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词汇或语法上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以东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记忆和运用英语,教师也未能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及时导入文化背景,英语教学普遍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将跨文化情景导学法运用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高文化的敏感性,防止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2.情景教学法已普遍运用于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法首创于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的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推广法语研究所,所以又叫圣克卢法。其代表人物是古布里纳(P.Guberina)和古根汉(G.Gougenhein)等,当时叫做视听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英文的理解,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

3.多媒体手段已普遍运用于开放教育教学

随着教学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的蓬勃发展,教学的辅助手段已不仅限于幻灯和录音。从九十年代起,人们把电影、录像等融入电子课件,这些多媒体手段现已普遍运用于开放教育教学。它以内容直观、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性、多动性的学习环境。

二、跨文化情景导学的模式构建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包括文本学习、面授学习、上网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笔者对跨文化情景导学法构建了包括“四个环节”的导学模式,有如下面的方块图:

现以《新思维综合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具体实施步骤。

1.情景预热这一环节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文本学习和网上学习。在前一次的面授课中,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也就是场景,要求学生借助文字资料或网上资源查找与该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预测交际时可能会发生的文化冲突。

该教材第八单元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应邀到朋友家用餐的相关注意事项,辅导老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的场景定为“出席家宴”,让学生通过文本、网络等途径对与该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做一个初步了解。如:西方赴家宴客人通常要比约定时间迟到十几二十分钟,以便主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就餐时客人除了要赞美主人的饭菜,还要和小主人说说话;离开时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第二天还要打电话再次致谢。

2.情景展现

这一环节在面授中完成。教师通过录音、录像、幻灯等各种形式展示情景,呈现对话内容。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整体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还为其创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在上一环节中接触到的文化点一一呈现在其面前,并加以补充。在展示情景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放完录像后要提问:在前两个环节中,你发现了哪些中西文化差异?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观看录像并积极思考。

3.情景解读

这一环节仍在面授中完成。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

仍以赴家宴这一情景为例,宾主见面时互致问候这看似简单的一两句话都大有文章可做。西方人对“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的回答一般用“Fine,thank you.” 即使你不太舒服或不太顺利,也照样说:“Very well,thanks.” 这已是英美人见面是的习惯。这种日常问候大多是寒暄式的,并不是要了解彼此的真实状况。所以有些中国学生用“Not very well.(不太好)” 或“Just so so.”来回答别人的问候,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奇怪。再举一例,在用餐时,如果主人提出“What about another cup of milk?中国人面对这种情况,无论内心是否想接受,都要礼貌的推迟一番,而西方人并不会将此理解为“讲客气”的做法,因此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便不会再次提出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比较与融合,全面地呈现异民族的文化,通过与本族文化作全面对比,用融合方式把跨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之中进行教学,将跨文化能力与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

4.情景模拟

这一环节可在面授课的巩固阶段进行,也可在小组学习时进行。学生运用录像中所学到的就餐用语,结合跨文化语境,融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发挥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以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文化表现者的互动展开教学,在亲身参与的跨文化实践中感知外来文化,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的态度与能力的原则。

三、跨文化情景导学的特点剖析

1.环节设计科学

四个环节的任务设置都与跨文化主题紧紧相扣,把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结合起来,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

根据乔姆斯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输入和输出,为了刺激输出的产生,教师必须对输入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如下图所示,跨文化情景教学法在前三个环节中通过三种学习方式不断强化语言和文化信息的输入,厚积薄发,为第四个环节的输入打下基础,确保了语言输出的顺畅和准确。

2.所选情景实用

跨文化情景教学法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室设施,整合最新的英语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学习语言,使原本严格拘谨的课堂教学在尽可能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将遥不可及的英语及英语国家文化,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录音、录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每次课下来都有较大的收获。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社会实际需要和学员感兴趣的情景展开,着重练习口语和听力,每个情景中学生都能掌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英语。

3.强调自主学习

以上四个环节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充当组织者和帮助者,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贴近生活的情景,组织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在情景模拟这一环节中,在学生出现表达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笔者发现情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了文化障碍,抛开了母语的干扰,缩短了思维过程,加快了理解进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李欣.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G72

A

1008-7427(2012)04-0051-01

2012-02-17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分校讲师。

猜你喜欢

导学跨文化情景
情景交际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楼梯间 要小心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