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接产业转移的科技创新战略

2012-10-27黎程

创新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河南河南省

文/黎程

承接产业转移的科技创新战略

文/黎程

产业转移,这是世界经济不平衡向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产业转移,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具有向外扩张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全球布局的有形拓展。这对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的结局。

河南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要素成本优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突出,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热土。目前,有18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河南建立了经贸关系,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河南设立了近500家境外企业;在豫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8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28家。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的区位、市场、人力资源、要素成本和政策优势进一步凸现,中原地区秉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迎来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

面对这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施符合省情的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河南的产业技术层次,加快推进河南省经济转型,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这是摆在河南各级领导面前的崭新课题。笔者认为,面对产业转移的大潮,不能就产业谈产业,就市场论市场,必须把承接技术转移作为产业转移的中心环节,以市场换技术,以产业引人才,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与现代产业在河南的无缝对接,推动河南新兴产业的规模发展,推动河南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只有这样,这种产业转移的承接才是富有成效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入制度。制度中必须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是那些高新技术武装的产业,是那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产业是不能够承接的,那些纯资源消耗性又没有技术武装的产业也是不能够承接的。否则,这样的承接产业转移,就会付出环境和资源的沉重代价,就会走上沿海及西方社会“先承接,再治理”的老路。

其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加强技术的对接。河南省科研机构有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但缺乏迅速转移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河南省的企业又有着强烈的科技需求,但缺乏获取成熟高新技术成果的渠道。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这个有效平台,促进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实现高科技项目和资本的对接,实现产业转移中的有效的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转移,实现产业界、科技界、金融界的双赢和多赢局面,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第三,促进产业转移中的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在河南省建设技术研发机构。要克服省外企业产业转移中,只限于在河南承接代工的功能,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把研发机构建在河南,不仅让河南成为他们的产业中心,还要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成为技术集散的转移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科技计划立项制度,使这些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在经过标准认定的基础上,享受同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机构同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使这些企业在申请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时,能够享受同等的条件和待遇。目前,台湾富士康集团已经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建立基准精密制造研究院,应该是技术转移的很好的开端。

第四,推动国家和省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在产业转移的企业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近几年,国家和省为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税赋减免政策,金融科技信贷优惠政策,政府采购扶持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按照世贸组织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也应在产业转移的境外企业全面贯彻和有效的落实,以促进他们在河南发展产业的同时,提高其开展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第五,把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重要基地。目前,河南省200余家产业集聚区中,已经形成了20余家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这些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在承接境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和技术转移中,应该发挥独特的优势,在涉及企业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上应该进一步的放开优化,而在涉及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的门槛上,应该不断地提升,使其办成真正具有河南特色的科技特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转移市场换技术,以产业引人才,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与现代产业在河南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河南河南省
送伞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