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12-10-27宋利真

创新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班加罗尔法兰克福集群

文/宋利真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文/宋利真

综览当今世界上众多富裕的区域,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而实现的(见下表)。美国境内比较均匀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各类产业集群,一些州还有多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更是产业集群的代名词;法国的产业集群也不少,不过主要分布在四周,而中间地区较少;德国则在前西德境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各类产业集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较富裕地区亦不例外,如印度的一些富裕地区基本上是产业集群发展得较好的地区;墨西哥、印尼、巴西等国亦如此。正如斯科特与斯多波所言,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来的(Scott and Storper,1992)。

世界知名产业集群一览表

美国东部硅谷——政府主导的创新网络

高科技是推动美国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到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在美国应首推西部硅谷,但在美国东部地区一个被命名为东部硅谷的北卡大三角地区(North Carolina Triangle),逐渐受到很多高新企业的重视,并成为了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在北卡三角科学园已经发展成为与“硅谷”齐名的美国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区。获得美国发展的首选地、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都会区、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地区、世界生物技术的后起之秀等多项荣誉,从只有烟草、纺织和家具等传统产业发展到集中了信息、通讯、制药和环保产业等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这里拥有大量世界顶级的高新科技机构,包括:IBM、格拉索、思科、联想、索尼爱立信、RTI、NIEHS、SAS学院、红帽子软件、美国最大的电信企业Verizon等。另外,这里汇聚了八所美国的高等学府,包括在美国排名第八的杜克大学,排名第27的北卡大学,及在州立大学中排名前三位的北卡州立大学等著名学府。

三角科学园(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是美国最大的并公认为最好的科研园区。

1954年北卡成立调研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北卡州现在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未被开发的优势,可以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州内,并引导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科研中心。而这些州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成长会吸引来现有的工业企业,并在州内发展新兴产业。1956年9月成立由政府、大学和企业组成的三角科学园委员会(Research Triangle Committee Inc),到1959年1月从全州850多个捐资者中筹集到142.5万美元,成立了新的非营利组织三角科学园基金会(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来负责管理这个园区。成立于1958年的三角科学园研究所(RTI)成为三角科学园第一个入住的机构。从1959年到1965年最初的六年,三角科学园发展很慢。只有几个公司在三角园内建立组织,之后,美国卫生部宣布投资7 000万美元,选择在三角科学园建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院。几个月后,IBM表示将在三角园内160公顷的土地上建立56 000平方米的科研机构。从此,三角科学园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平均每年吸引6个新公司和大约1 800名新职员。

东部硅谷的形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该地区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其次,很多大型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再次,这里有众多的高科技专业人才。这些条件加上政府之手的强力推进,造就了新的人间神话。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区位优势造就的创新之城

法兰克福全称为“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西北部是有着德国工业经济心脏之称的鲁尔工业区。法兰克福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非常突出,古代的法兰克福就位于多条商道的汇合处,处于欧洲大陆交通的十字路口上。现在的法兰克福更是德国莱茵美因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德国最大的机场和欧洲大陆上最大的货运和客运量。

法兰克福是德国莱茵美因地区的经济中心,位于欧洲中心位置,是欧洲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根据德国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2002年法兰克福就业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 648欧元,位于德国第二。

目前,法兰克福的主要工业部门为化工、精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工具制造等。德国工业企业100强中有20家把总部设在了法兰克福。服务业是法兰克福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为全市提供了80%以上的增加值,服务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也占到80%。法兰克福作为欧洲最具活力和竞争力之一的中心城市,各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境内有德国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是德意志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单一货币联盟成员国管制银行的所在地。目前构成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的四个主要金融市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此外,投资公司也在法兰克福金融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法兰克福约有50家国际投资公司。这些公司负责了从德国流出的80%的资本。

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电信业中心和互联网交流平台,多个数据网络在此交汇,几乎所有国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都在法兰克福设立有子公司和办事处。此外,多个国内外产业联盟也纷纷驻足法兰克福。目前,莱茵美因地区的电信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总数超过了320家,另有4 400多家的IT企业,其中包括各类IT咨询及软硬件公司。法兰克福在电信通讯及互联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都是非常耀眼的。

法兰克福是名副其实的媒体之城,被业内人士称为“隐蔽的广告业之都”。法兰克福及其所在的莱茵美因地区占了德国超过40%的广告销售额。法兰克福之所以能成为德国最大的广告业中心,与其独特的多元文化、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密不可分,尤其是法兰克福文化的多样性为广告制作人提供了灵感。

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天堂

在意大利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全国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制造”的传统产品也是其外贸出口的主力,占半壁江山以上。正是这样的中小企业集群创造了二战后经济上的“意大利奇迹”,使意大利成为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

意大利中小企业如此重要的作用与其发展特色是分不开的。如果说,日本中小企业的特色在于分包——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美国中小企业的特色是高新技术含量高,那么,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色是地域同业形成中小企业集群,被称之为“第三意大利现象”。

第三意大利现象的实质就是中小企业的有序分布。意大利中小企业大部分存在于工业区。单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专业化是联结同一工业区的中小企业的纽带。工业区内具有中、小型规模的家庭企业,主要依靠将生产过程分割为一系列渐进的过程,构成了企业间商业和生产内在联系的网络。每个中小企业负责一个阶段,使工业区内企业彼此依赖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

目前,意大利专业集群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西北部58个,占29.2%;东北部42个,占21.2%;中部84个,占42.2%;南部15个,占7.5%。集群地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其中,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占34.7%;皮鞋和鞋27个,占27.3%;家具39个,占19.6%;机械32个,占16.5%;食品17个,占8.6%。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乡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度高、产业链完整、技改能力强、限量及创意。

瑞士汝拉山谷——特色时光钟表谷

瑞士的制表历史已有四百年之久,从1587年日内瓦生产手表迄今,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据统计,消费者在腕表上每花费一元,有超过五角流进瑞士。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

在日内瓦城向北到巴塞尔,沿汝拉山脉有一个200公里的秀丽山谷——汝拉山谷。1740年,当时山谷里的几个年轻人,听说日内瓦的制表业迅速发展,就毅然到日内瓦城拜师学艺,后来学有所成,回到故乡收徒传业,要令这行业在小小山谷中发扬光大。当时山谷里的居民多以务农为生,在漫长而严寒的冬季里,手表制作无疑为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绝好机会,于是,他们开始用特别的工具和方法制作手表。

由于他们精于钻研,又有大量的空余时间,遂研制出能够敲响每时、每刻、每分的三问腕表、万年历机构及其他细致复杂的钟表配件。久而久之,他们的精湛工艺世代相传,更发展成为独门秘技,200多年来,这个山谷的制表师均以专门制造复杂机件闻名于世。

今天,这个山谷附近约有万人居住,建有近百间钟表零件制造厂,更衍生出近百种专业,包括表链匠、镀金师、制造束缚器、表面、呼钟、钥匙及至其他配件的工匠。他们分工明细,大部分都是专于复杂配件的制作,他们的产品更占到瑞士复杂手表配件总产量的95%,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时光钟表谷。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罗尔打拼,他们创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微软、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素有“印度硅谷”的美称。

班加罗尔是一座“IT化”了的城市。全球、地区和印度国内的各种IT商务研讨会议,排满了班加罗尔的城市日程。

HOSUR是班加罗尔的一条著名商业街,漫步其中,满眼望去都是IT公司——英特尔、通用、微软、IBM、SAP、甲骨文、德州仪器等131家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挨肩接踵,印度本地的著名软件企业信息系统(INFOSYS)、惠普罗(WIPRO)和TATA咨询公司等雄踞一方,让人深切感到其雄厚的实力。

现在,班加罗尔拥有近11万IT外包员工,居印度各城市之冠。此外,这里还有约11万人在为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的企业编写程序、设计芯片、进行计算机维护、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重要的地区或国际性工作。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5家资质为5等的软件研发企业,其中有45个在印度,而这其中又有将近30个在班加罗尔。

目前在卡邦有1 500家软件研发公司,其中外国公司超过150家,绝大部分在班加罗尔安家落户。卡邦科技部前副部长库尔卡尼表示,过去4年中平均每周有一个公司来班加罗尔注册,这个速度在印度是独一无二的。

在班市软件园区短短1.5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了4.5万个外包工作机会,仅在通用电器公司的印度研发中心内就有1 800名博士在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工作。

班加罗尔的成功,主要归结为,环境、教育和政府投入。

一是自然环境。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刚刚独立之际,尼赫鲁政府为选定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煞费苦心。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选择海拔700多米、四季气候宜人、干净整洁美丽的班加罗尔作为首选城市,其主要理由是,班加罗尔的空气质量很好,符合精密制造业研究发展的要求。

另外,由于环境、气候条件好,大批科技人才愿意前来这里定居,有利于吸引人才。正是从50年代开始,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科技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尔安营扎寨,形成了以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为龙头的一批产业,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础,成为印度有名的“科学城”。

二是教育环境。卡邦从7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目前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现在,卡邦共有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是美国工程学院数量的一半。班加罗尔还云集了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许多名牌大学。

由于有上述条件,班加罗尔从8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国际软件和高科技公司的注意。1987年开始,德州仪器开始在班市开展外包业务。1991年,国际商用机器IBM进驻班加罗尔。之后的通用电器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才真正标志着班加罗尔作为高科技之都的“第一桶金”,正式开始了其蓬勃发展的历程。

三是政府扶持。创业伊始,班市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最后一英里障碍”,即所有管道都铺设好了,如果只有最后一英里没有通,整个系统就无法工作。当时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这个“最后一英里障碍”就是数据传输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于1991年投资兴建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微波通讯网络Soft NET,“这在当时是个创举,至少满足了10年内软件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也为后来班市能够不断吸引其他著名企业前来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

1999年,印度成立IT产业部,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2000年10月17日,印度IT法案生效,为该国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此外,政府还提供了完全免税的进口硬件和软件,到2010年前为止,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等许多优惠政策。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班加罗尔法兰克福集群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卖口罩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中国力量为何成 法兰克福车展中的一丝暖意?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印度硅谷”水荒,地下450米无水
2017法兰克福车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