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2012-10-25李吟遒

上海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化学法蛋白尿微量

李吟遒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2)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占有较大比例,故早期诊断对糖尿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尿液干化学分析和免疫比浊定量(QuikRead仪器法)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社区糖尿病肾病的监测中,为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的差异,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9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0月-12月本社区门诊的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932例。其中男427例,女505例,平均年龄(67.0±6.2)岁。

1.2 方法

患者门诊时随机留取中段尿,在收到标本的2 h内完成检测。

尿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采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的Miditron JuniorⅡ型尿10项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尿10项试纸条),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检测。

免疫比浊定量法(QuikRead仪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芬兰QuikRead仪器及配套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试剂盒。测量管中加入1 ml缓冲液及20 µl尿标本,轻轻混匀。读取空白后按下试剂帽加入试剂,拿出测量管充分混匀,再把测量管放回检测孔,仪器在120 s后测定出尿微量白蛋白浓度。

质量控制: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伊华尿液质控品(批号:20115507),并通过室内质控,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试剂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液。

1.3 结果判定

干化学法:按试纸在在仪器上定性为阴性或阳性,阴性时尿微量白蛋白为<300 mg/L。

免疫比浊定量法:尿微量白蛋白(u-ALB)<20 mg/L为正常,u-ALB 20~150 mg/L为轻度微量蛋白尿,u-ALB>150 mg/L为重度微量蛋白尿。

2 结果

干化学法测尿蛋白:阳性95例,占总数的10.19%,阴性837例,占89.81%。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20 mg/L者441例,占总数47.32%。干化学法测尿蛋白阴性的837例中,u-ALB>20 mg/L者346例,占阴性人数的41.34%(表1)。

表1 两种不同方法测定尿蛋白结果比较 n(%)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时,尿蛋白定性呈持续阳性,此时肾脏的病理损害已不可逆转,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多,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量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1]。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增高是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2]。已有资料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较高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较低者[3]。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含量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损伤及损害程度的重要标志[4],与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5,6],因此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测定在早期监测肾功能损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采用的是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尿液中的蛋白质与试带上的试剂块发生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快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原理是一种以微粒子包被的抗人白蛋白血清为基础的微粒子增强速率免疫比浊试验,存在于样本中的白蛋白和微粒子进行速率反应,溶液中浊度的最终变化通过QuikRead仪器被测定。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仅为定性方法,当尿中蛋白>300 mg/L才能被检测出阳性,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筛查病人。而微量蛋白尿的检测为定量方法,最小可测定出尿中5 mg/L的微量蛋白。由此可见干化学法的敏感性远远差于尿微量法。

本研究表明:在干化法检测尿蛋白阴性的83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46例出现微量蛋白尿,如果不进一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即有41.30%的患者漏诊。同时分析发现干化学法尿蛋白阳性而尿微量蛋白20~150 mg/L有22例,正常情况下干化学法尿蛋白>300 mg/L时才出现阳性反应,可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尿中微量白蛋白浓度大于包被的抗人白蛋白浓度,此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即所谓的“后带现象”,当抗原过剩而产生假阴性结果[7]。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检测尿常规的同时,必须定期测定尿微量蛋白,以便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和诊断。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的意义,本实验中有2.36%的糖尿病患者,实际已达到蛋白尿阳性水平,由于后带现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仅显示为轻度微量蛋白尿,造成贻误诊断糖尿病肾病。所以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能更好地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1] 陈燕, 赵敏, 张家红, 等. 尿微量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3, 26(9):562-563.

[2] 程苏琴, 朱美财. 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7): 740-741.

[3] 谢祥鳌. 几种检测肾小管功能的方法及评价[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1 8(8): 451-454.

[4] 沈秀芬, 李江, 梁先念.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6(5): 352-354.

[5] Salem MA, El-Habashy SA, Saeid OM, et al. Urinary excretion of nacetyl beta D glucosaminidase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s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Pediatr Diabetes,2002, 3(1): 37-41.

[6] Lane JT. Microalbuminuria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temporal perspective[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04, 286(2):442-450.

[7] 吕世静. 免疫学检验[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6.

猜你喜欢

化学法蛋白尿微量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及其表征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