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重点学科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2-09-20汤雅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馆藏图书

汤雅童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渭南714000)

重点学科是指具有培养硕士、博士能力的专业学科,有着在本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能承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学科或在某方面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学科.[1]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如果说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那么图书馆就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器”[2].

1 普通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

普通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而且级别较低,但发展较快.[3]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数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文艺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本学科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花儿’语言民俗研究”和“《史记》选本研究”;教育部项目“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秦东皮影方言研究”、“《史记》疏证”等3项以及教育厅及省级社科项目30多项.已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有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史记》选本丛书”.科研成果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5项.数学学科是我校“十一五”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学科.下设基础数学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概率与数理统计学科、计算数学学科.2008年基础数学学科获批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省政府学位办批准按数学一级学科重点建设.2006—2010年,团队成员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项目1项,陕西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3项,渭南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8项.共发表论文510余篇,其中核心320余篇,50余篇被SCI、EI、ISTP索引,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出版专著5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和第七届国际数论与Smarandache问题国际研讨会.校级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是学校2011年1月确立的重点学科,也是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学科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省部、厅局等各类项目70余项,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多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或“优秀”等级,为应用经济学科建设、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2.1 重点学科中文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在扩招和评估的影响下,2010年底全日制本、专科人数已逾16000人.学校生源地域面扩大,从面向地市招生变为面向全国30多个省市招生.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剧增,新专业增加,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渭南师范学院新图书馆2006年建成,同年本科教学评估.由于评估对图书馆硬性指标的制约,图书馆自2004年开始大量增加馆藏,ILAS系统统计(指数据库有记录的图书)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馆中文图书数量为318240种,1466497册,现就2009—2011年馆藏中文图书平均利用程度进行统计(见表1),按各重点学科相关中文图书2009—2011年利用程度进行统计(见表2).

表1 馆藏中文图书2009—2011年平均利用程度统计表

表2 重点学科2009—2011年相关中文图书利用程度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馆藏中文图书2009—2011年图书种册数逐年增加.从表2可以看出,馆藏各重点学科图书品种数处于逐年上升状态,除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其余各学科文献利用程度基本处于相对平稳上升状态,比较表1、表2可以看出,重点学科中文图书利用度普遍高于馆藏平均利用度,说明我馆馆藏结构总体上较为合理.2009—2011年借还量显示逐年下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学学科三个重点学科中文图书利用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第一,馆藏建设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各重点学科教学及科研的需要.第二,采购的重点学科图书品种增加的幅度太小,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窄或深度不够.第三,图书采购与读者需求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所购图书利用度降低.第四,快捷便利的数字资源吸引了众多读者,使纸质图书利用程度趋于下降.第五,个人资料的积累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 重点学科纸质期刊文献资源建设及统计利用情况分析

纸质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传递速度快、内容新等特点,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科发展状况.现就2009—2011年中文期刊(纸质)建设及利用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

表3 2009—2011年中文期刊(纸质)建设及利用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中文期刊(纸质)订购量(册/种)和阅览人数(人次)2009—2011年相对稳定,但统计发现三年中各重点学科中文期刊占馆里所订期刊比例仅为20%左右,分析研究表明:第一,重点学科纸质期刊种类偏少,所占比例偏低,分布不均,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第二,读者受阅览环境、借阅制度和阅览时间的限制,阅览条件影响了其使用热情.第三,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纸质期刊的利用率.为了满足阅读此类期刊的读者需求,图书馆应考虑增加重点学科期刊比例,优化阅览环境,延长阅览时间等措施.

2.3 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统计分析

数字资源以其信息海量存储、检索快、查找方便、节约空间、时效性强、可多人阅读、存取方便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我馆自2002年购买的数字资源中包括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期刊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等.2009—2011年数字资源利用情况如下:

表4 2009—2011年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2009—2011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量和下载量逐年大幅度提高,这说明我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学校学科建设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我校办学层次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提高、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的几点变化,有效填补了纸质期刊不足的缺点.由2009—2011年我校数字资源检索量和下载量可以看出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利用数字资源方面的特点,为数字资源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依据,CNKI和万方数据库内容相互交叉重复,基本覆盖了我校所有的重点学科,较好地满足了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 针对重点学科文献需求特点加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3.1 对重点学科结构进行分析,调整采访策略

普通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对本校重点学科级型、类别及研究方向的调查和分析,掌握各个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科档案.[4]确定国家级重点学科全面保障、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保障、校级重点学科基本保障、其他学科全面兼顾的阶梯式采购策略.[5]

3.2 优化馆藏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科研方向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入藏比例,增加重点学科和新增专业藏书量,馆藏建设要有重点有特色.利用网站宣传等最大限度地显示馆藏.比如我们在本馆网站上设立新书通报栏目,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借阅新到图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3.3 加大数字资源建设

网络化环境催生的数字信息载体,使数字资源逐步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媒体.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首先,要以本校重点学科的特点和高校特定用户的需求作为基础,加大数字资源资金投入.比如我校校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下设英美文学及跨文化、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图书馆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及相关学科的需要,购买外文文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具有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等优点,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使数字资源结构全面、科学、合理.其次,要加强数字资源的整合、优化,整合后的数据资源具有专业性强、知识含量高、知识体系完整、方便读者使用等诸多优点,能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1]黄琼霞.从重点学科建设谈体育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探索,2007,(8):52-54.

[2]朱红.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8):20-23.

[3]寇福生,周鹏,高治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9,(3):10-13.

[4]刘艳红.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1,(2):68-70.

[5]杨连珍,张慧坚,徐迟默.我校研究生教育文献资源需求与保障研究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64-67.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馆藏图书
馆藏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