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舞台上的常青树: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宋国锋

2012-09-20张丽萍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21期
关键词:郭明义情结话剧

文/本刊记者 张丽萍

10月23日,宋国锋导演的话剧《郭明义》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宋国锋参加辽宁省表彰大会的间隙,记者在辽宁大厦采访了他。从16岁开始接触话剧,到而今的荣誉满身,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理解,到从艺46年的体悟,不论哪个话题,记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宋国锋对话剧艺术的热爱、执著与担当。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得知自己高票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时,宋国锋正在自己的家乡赤峰排练话剧《小村总理》。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村村党支部书记的话剧。翻开宋国锋排演的话剧名录,如《鸣岐书记》、《生死牛玉儒》、《赵景顺》等,与时代同步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目占了绝大部分,这些话剧不仅是舞台上的精品,也是当代历史的实录。宋国锋说:“话剧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迅捷地反映现实,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我们就是要通过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将我们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呈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从话剧中受到感染,启迪。”

为了提高话剧艺术的感染力,让更多的观众喜爱上话剧,达到教育人民、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多年来,宋国锋在注重话剧思想性的同时,也在探索着艺术形式的改进。在导演话剧《郭明义》时,宋国锋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创团队前期到郭明义的工作现场进行拍摄,演出时通过LED大屏幕呈现出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水乳交融,令人难忘。

坚持与守望

与儿子一起走在大街上,儿子因主演了几部热播电视剧常被路人认出来,相比之下,宋国锋却有些被“冷落”。当记者问及他是否后悔选择了话剧时,宋国锋坚定地说:“假如人有来世,让我再选择职业,我还会选择做话剧演员。”

其实,宋国锋有好多机会能成为众人知晓的明星。上世纪80年代话剧最困窘的时候,剧场艺术被冷落,好多同行都离开舞台,选择拍影视或下海。当时,很多人邀请宋国锋一起拍戏,凭借他的艺术造诣,出名与赚钱都不成问题,可那些邀请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因主演电影《父亲》拿到开罗影帝头衔之后,他更可以抓住继续“大红大紫”的机会,可他却“功成身退”,重新回到自己深爱的话剧舞台。已有36年党龄的宋国锋说,“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当”。

宋国锋有两个情结,一个是话剧情结,另一个是感恩情结。这两个情结让他在话剧舞台上一干就是46年。

1950年,宋国锋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小时候的宋国锋喜爱表演。有一年,承德话剧团来赤峰演出话剧,生动的剧情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他。从那以后,宋国锋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正赶上赤峰市组建乌兰牧骑(蒙古语,即“草原文艺轻骑兵”),宋国锋的表演很快就引起了选拔负责人的注意,不久,年仅16岁的他便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名小演员,开始了戏剧生涯。1978年,凭借独特的表演才华,宋国锋被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名家们看好,正式调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此,在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王秋颖等前辈的熏陶下,宋国锋逐渐成长为出色的话剧演员。刚到辽艺,他就在处女作《于无声处》中担任主要角色。刚排练时,紧张得浑身打颤,六神无主。后来,王秋颖老师把他叫到家中,跟他唠家常、讲演技。宋国锋对此感动不已,至今难以忘怀。就这样,从辽艺的一名普通演员到演员队副队长、队长再到辽艺的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宋国锋觉得是辽艺培养了他,是前辈的教导让他成长。他忘不了辽艺的恩情,他必须选择坚守与担当。

“戏比天大”

“戏比天大”是宋国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巡演《鸣岐书记》时,舞台上他心脏病发作,救护车开到剧场,抢救小组的医护人员拿着氧气袋守在侧幕旁。宋国锋利用下场换服装的时机打了一支急救针。医生警告宋国锋说:“必须马上停演,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宋国锋却说:“不能停,停了我没法向观众交代。”说完,他转身又上了舞台。演出结束,他就住进了医院。

《生死牛玉儒》选择宋国锋扮演主角时,他见到了牛玉儒的妻子谢莉,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太胖了。”为了艺术,宋国锋开始“魔鬼式减肥”: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跑步,一日三餐只吃黄瓜。50天后,宋国锋瘦身12公斤,裤腰小了7寸。

从艺46年,宋国锋主演过《于无声处》、《报春花》、《秦始皇》、《父亲》、《凌河影人》等50余部大型话剧。宋国锋饰演了从皇帝、伟人、英雄到工人、农民等角色。百态人生,千种情感,每一个人物宋国锋都会用心去诠释。他说,不重复于一个角色,不要千人一面,这既是他演戏的追求,更是他为之骄傲的地方。

谈到从艺46年的感受,宋国锋说:“从艺46年,得到了很多荣誉,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不后悔,我也不会满足,假如还给我时间和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下一步我会走得更好。我希望大家不要记住我宋国锋,而是记住我塑造的人物形象。”

采访结束,宋国锋又投入到了话剧《周恩义》的筹备工作中。在话剧艺术的道路上,他从未停过脚步,因为,话剧就是他的生命。

猜你喜欢

郭明义情结话剧
毛绒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郭明义: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侯勇: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高校学郭明义活动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当选党代表后,找他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