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医患双方对新医改认知的调查

2012-09-17李全义师社会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看病贵患方医方

李全义,师社会,王明旭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licoo2001@163.com)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相继推出,陕西省也制订并实施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医改方案。那么,陕西医改实施至今,医患双方对医改的认知、感受情况如何?其影响因素都有哪些?为了解陕西医患双方对新医改的认知情况,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特开展本次调查。希望为陕西地方医改方案的更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陕西省10地市80所一、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医方)、门急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患方)。

1.2 调查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与问卷调查的方法。

1.3 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来自调查问卷,采用Excel电子表格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回收率98.75%,有效率100.0%,其中医务人员591份,患方594份。

2.1 医患双方基本情况比较

医患双方在性别、年龄、收入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χ2=0.10,P> 0.05)、(χ2=18.15,P> 0.05)、(χ2=8.60,P>0.05),但在学历和职称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χ2=104.74,P<0.01),前者高于后者。

2.2 医患双方对新医改的认知情况

两组人员对医改的了解存在着显著差异(χ2=25.74,P<0.01),医方有91.88%的人知道或知道一点医改,但是依然有8.12%的人不知道医改,患方则有27.53%的人不了解医改。另外,两组人员对医改的认知途径也不尽相同(χ2=19.84,P<0.01),医方对医改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工作经历(89.68%),患方主要来自于亲身感受(81.40%)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14.65%)。

对于医改关心的内容,医方回答主要集中在个人收入(48.56%)和改善医疗环境(40.61%)两方面,患方则更关心医保报销比例(37.20%)和降低医药费用(25.0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34.16,P<0.001)。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两组人员在认识上基本相同(χ2=2.11,P>0.05)、(χ2=2.43,P>0.05),双方均承认,与医改前相比,“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存在(见表1)。

表1 医患双方对新医改的认知情况比较/n(%)

2.3 医患双方对新医改的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将两组人员对医改的了解程度划分为两个等级并赋值:0为知道,1为不知道,以此作为应变量,采取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医患双方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收入变化和参保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对医方医改认知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收入变化对医方医改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人收入变化是形成医方对医改认知的最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对患方医改认知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职称、参保情况对患方医改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回归系数来看,医保参加情况是影响公众对医改认知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陕西医患双方大多数人知道或知道一点医改,医方好于患方。但是,双方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医改是不了解的,分别占8.12%和27.61%。医方对新医改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工作经历,患方则主要来自于亲身感受或家人、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双方仅4.24%和3.95%来自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相关部门对医改的宣传还不到位,工作也不够扎实,医患双方均未受到很好的宣传,对医改也不甚了解。

本次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医方人员关心医改后的个人收入和医疗环境改善,患方则更关心医保报销比例和降低医药费用。结果说明医方收入在医改后依然偏低,他们有提高个人收入的愿望;与医方不同,患方则更在意医疗报销比例和医药费,他们期望政府能进一步扩大医疗报销比例,降低医药费用。[1]

进一步调查发现,尽管与医改前相比,医务人员的工资有所提高,但与同期患方收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8.60,P>0.05),即使两者在学历、职称上有着显著性差异,或者说,有着较高学历、职称的人群,拿着与其所受教育程度不相匹配的较低收入。工作量大、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生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有所降低,于是少数人离开医疗队伍转做药品销售,部分基层和乡村医生干脆转行,导致医生绝对减少,病人相对增多。这种情况即使在大医院(三甲医院)也一样存在,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医院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进修大夫”完成,这也是引发“看病难”的原因之一。[2]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患双方在认识上基本相同,双方均认为,与医改前相比,“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很严重。医方认为病人多、工作量大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患方认为“看病难”是因为候诊时间长(31.99%),就诊手续复杂(27.94%),病人多,医生工作量大(21.05%),“挂号,就诊,检查,等待结果,复诊,不算治疗,看一次医生,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病贵”在医方看来,是由于医保外用药价格太高(78.34%),而这些医保外药往往是病人病情所必需的,进而引发了“看病贵”问题。患方则认为医保报销比例低(43.10%)、药价高(31.48%)、检查费高(22.56%)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患双方对医改认知程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医改的了解程度,医方取决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收入变化。个人收入的变化和行医环境的改善,使医务人员真切的感知到了医改就在身边;患方则取决于有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对患方医改认知的影响较大,换句话来说,就是只要参加了医疗保险,对医改认知程度就比较深刻,说明基本医疗保险更容易被群众了解,现实的东西更容易被群众接受。

4 建议与对策

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从而有效实现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医疗卫生事业的目标追求,是新医改的题中之义,也是医学伦理的价值追求。陕西省在“新医改”中的诸种探索,以及各项措施的实施,是对医学伦理的具体实践。有必要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明确尚存在的问题,按照医学伦理原则的要求,继续探索、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追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最终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新医改宣传力度不够,医患双方均未得到很好的教育。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组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组织相关人员进社区、进农村,以义诊、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让老百姓真正明白“新医改”到底是什么。[3]

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医疗机构内部也要大胆实行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生们用更多的热情去追求医疗技术的提高,提供令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进而塑造和谐的医疗环境,[4]从根本上解决好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利益关切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与医改前相比,“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5]需要政府更进一步加大投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降低报销门槛,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 于德志.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73-76.

[2] 周子君,曹维金,申轶.北京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53 -56.

[3] 冷明祥,赵俊,唐晓东,等.强化政府社会职能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8):1 -3,4.

[4] 向国贤,张秋英.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浅谈[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381 -319.

[5] 侯新萌,张洁.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307 -1308,1310.

猜你喜欢

看病贵患方医方
患方就医素养的定性研究
黑龙江医疗纠纷索赔超过一万元不得“私了”
良医拒传方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医方“天雄散”考述
缓解看病难有了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