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中产钳应用临床分析

2012-09-11叶志玲王琼儿浙江省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慈溪31531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娩出

叶志玲 王琼儿 浙江省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慈溪 315315

剖宫产术是临床解决难产最常用的手术,而胎头的娩出是剖宫产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近年来,要求剖宫产的孕妇日益增多,并要求小切口,但遇到胎头高浮、胎头入盆过深、胎儿巨大、麻醉效果欠佳等情况实施取头困难时,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几率,笔者采用小产钳助娩胎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选取本院2007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初次剖宫产术中因各种因素娩头困难者120例,平均年龄(28.02±2.5)岁,平均孕周(39.4±1.8)周。

1.2 娩头方法 切口均采用脐耻间纵切口,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主刀站在产妇右侧,切开子宫,估计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术者将右手伸入宫腔,扪清胎头位置,对胎头半入或浮动者,不必转胎位;术者右手触及胎耳,在右手引导下,置入左叶产钳,在左手引导下置入右叶产钳,使两把产钳匙分别位于两胎耳处,矢状缝应在两钳中间,两叶扣合后以原胎位向外上、骨盆方向牵引至胎儿大径线显露,松钳娩出胎头。胎头深嵌骨盆时先由助手上推胎肩,使胎儿松动,术者握持产钳朝向母体头侧牵引,再利用杠杆作用将胎头撬出切口。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放产钳时沿胎头与钳叶弧度逐渐滑入,牵引时根据胎头位置适时改变用力方向,切忌粗暴用力以免造成新生儿产伤、子宫切口撕裂伤。无娩头困难者则手法取头。

1.3 观察指标 ①切开子宫至胎儿身体全部娩出的时间间隔;②新生儿窒息情况;③子宫切口撕裂伤;④术中出血量;⑤新生儿头部外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120例中,采用产钳助娩60例,手法娩出60例,两组年龄、孕周、新生儿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年龄、孕周比较(±s)

表1 两组年龄、孕周比较(±s)

组 别产钳组手取组n/例60 60年龄/岁28.3±2.6 27.9±2.9孕周/周39.5±2.1 39.3±1.5新生儿体质量/kg 3.47±0.19 3.51±0.21

表2 两组剖宫产指征比较 例

产钳组胎头娩出时间为(38±13)s,手取组为(97±23)s,产钳组明显短于手取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术中出血为(208±62)mL,手取组为(215±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婴并发症中,产钳组发生新生儿头部外伤1例,未发生新生儿窒息和子宫切口撕裂伤;而手取组发生新生儿头部外伤4例,新生儿窒息5例和子宫切口撕裂伤3例。产钳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数明显少于手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剖宫产率不断提高[1],本院剖宫产率从2000年的21.8%上升到2010年的59.5%。因此,剖宫产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剖宫产术中若出现取胎头困难,则会加重已有宫内缺氧的胎儿的窒息程度,严重者可致新生儿死亡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遗症[2]。若切开子宫至胎儿身体全部娩出的时间间隔超过180s,将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3]。主要原因在于剖宫产切开子宫破膜后外界空气刺激,以及术中反复取胎头、挤压宫底,均可刺激胎儿宫内呼吸,且取胎头操作时间过长,可压迫腹主动脉、下腔动脉而减少子宫和胎盘的血流灌注,从而导致胎儿缺氧,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暴力腹部加压,甚至可能引起产妇脾破裂。因此,如何解决取胎头困难的问题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本组结果表明,产钳组胎头娩出时间为(38±13)s,手取组为(97±23)s,产钳组胎头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钳助娩所具有的一些优点:①产钳刚性好,表面光滑且壁薄,占据的体积小,又减少了子宫切口娩头阻力,从而使得胎头娩出迅速;②产钳受力均匀,牵引主动,不易滑脱,除了起到撬的作用,还可作一定的旋转。基于这些优点, 产钳助娩使胎头娩出明显加快。同时,产钳组在剖宫产中所发生的新生儿头部外伤、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伤等母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手取组,主要原因在于手取组采用延长切口、反复按压宫底的方法进行处理,虽然勉强能够取出胎头,但对母儿损伤较大,使并发症相对增多。本文中产钳对于缩短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方面的情况与近几年国内的某些研究结果相一致[4-5]。

剖宫产术中产钳助产是每个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的技术。应用小产钳的适应证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常规手法娩出胎头困难者;②胎头高浮;③胎头嵌顿盆腔者。应用产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要综合考虑产妇情况,根据腹壁厚薄,胎儿大小,宫内状况,临产与否,子宫下段扩张程度,胎头衔接以及麻醉效果等,选择产钳助娩的方式。②查清胎方位, 正确放置小产钳,胎头为枕前位或枕后位均可上钳,枕横位时需转成枕前位或枕后位方可上钳。如胎头过低,切口露出儿肩者,牵引时可令助手将儿肩向上推,使胎头容易牵出盆腔。③牵引产钳时用力均匀,速度不宜过快,助手按压宫底也需用力均匀。④在整个过程中动作应保持轻柔,以避免撕裂子宫切口。

总之,我们认为在剖宫产术中,手取胎头困难时果断及时应用产钳助娩可安全娩出胎儿,明显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1]张雯执,刘兆娟.近30年国内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0):659-661.

[2]李蓉珍.子宫下段剖宫产胎头高浮174例产钳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12):638-639.

[3]盛梅.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97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54.

[4]牛海燕,陈梅英,多运莲.双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5):5-6.

[5]陈惠芳.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0):1352-1353.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娩出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Kielland 产钳“改良牵引法”在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中的应用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漫话产钳发展史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低位产钳助产术助产指征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