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兰索拉唑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2-08-28于维颖汤新强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6期
关键词:兰索拉唑兰索拉药代

于维颖,孟 华,汤新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2]。传统的抗胃酸药物主要是中和胃酸和抗组胺药物,但其抑酸作用不够强,溃疡复发率高[3]。而质子泵抑制剂(PPI)能高效抑制H+-K+-ATP酶,进而强效抑制胃酸分泌[4-5],临床广泛用于防治消化性溃疡和损伤。但PPI治疗后仍存在复发的问题,从根治溃疡的观点来看,不能说已有了理想的药物[6]。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国产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以寻求简单快捷的测定兰索拉唑血药浓度的方法,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设备

日本Shimadzu液相色谱仪;受试制剂:兰索拉唑片,规格15 mg/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41208;兰索拉唑标准品和内标物4'-乙氧基苯己酮由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提供。乙腈、三乙胺为色谱纯;乙醚、二氯甲烷、丙二醇为分析纯;空白血浆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采用 HypersilBDS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20∶380∶1),检测波长为 285 nm,柱温40℃,流速为1.0 mL/min。

2.2 血浆样品处理 取空白血清(或加样血清、血清样品)0.5 mL,用萃取液乙醚-二氯甲烷(7∶3)5 mL,1 min 涡旋混匀,2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液3.8 mL,再加入萃取液(二氯甲烷∶乙醚∶丙二醇)(60∶140∶1)0.5 mL,在35℃水溶液中用N2吹干,残渣用流动相50 μL涡旋重组溶解后,备用。

2.3 专属性试验 分别将正常人的空白血清0.5 mL、5.0 μg/mL 兰索拉唑二氯甲烷溶液10 μL和40 μg/mL 4'-乙氧基苯己酮的二氯甲烷溶液10 μL加入空白血清0.5 mL(1 min涡旋混匀),再依“2.2”项下处理后,取20 μL 进样。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具塞提取管内分别加入5.0 μg/mL的兰索拉唑的二氯甲烷溶液5、10、20、50、100、200 μL 及 40 μg/mL 的 4'-乙氧基苯己酮的二氯甲烷溶液10 μL,再分别加入正常人的空白血清0.5 mL,1 min涡旋混匀,每管内兰索拉唑的实际浓度为每1 mL血清含兰索拉唑0.05、0.1、0.2、0.5、1.0、2.0 μg,然后按“2.2”项方法提取后,取20 μL进样分析。用测得的兰索拉唑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X(A兰/A内)与兰索拉唑的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

2.5 精密度的考查 分别配制含兰索拉唑0.05、0.5、2.0 μg/mL的标准血清样品,并分别于1 d内及连续5 d内按“2.2”项下处理,进样20 μL测定,经计算求得其浓度,并得出标准偏差(SD)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2.6 回收率的测定 分别配制含兰索拉唑0.05、0.5、2.0 μg/mL 的标准血清样品,按“2.2”项下血清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方法操作,取20 μL进样测定,以测得值与加入值之比计算相对回收率。

2.7 稳定性试验 将“2.6”项下的低、中、高3个浓度的标准血清样品,分别于第1、2、3、4、5、6、7 及第10日测定兰索拉唑浓度,考查血样的放置稳定性。

2.8 受试者兰索拉唑血药浓度的测定 受试者于试验前一日晚8:00开始禁食,试验当日晨7:30空腹服药30 mg,分别于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5、1.0、1.5、2.0、2.5、3.0、4.0、6.0、8.0、12.0 h取血3 mL,按“2.2”项下操作处理后,取20 μL 进样,测得每个受试者各时刻兰索拉唑的血药浓度。2.9 药代动力学参数 Cmax﹑Tmax采用实测值,其余数据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委员会所选用的3p97程序拟合求得。

3 结果

3.1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考查结果

3.1.1 专属性试验的结果 见图1(A)(B)。A为空白血清经提取后进样的结果,在兰索拉唑和内标峰的位置上无干扰成分出现。B为空白血清加标准品和内标物后结果,可见二峰分离完全,峰形尖锐,对称,基线噪音小,保留时间分别为内标峰7.75 min、兰索拉唑5.80 min。

图1 液相色谱图

3.2 标准曲线制备的结果

在0.05~2.0 μg/mL范围内,兰索拉唑浓度C与峰面积比值X(A兰/A内)成线性关系(见图2),回归方程:C=0.632 9 X+0.0563 5(r=0.999 1)。最低检测浓度为 0.05 μg/mL。

3.3 精密度考查结果 低、中、高3个浓度的兰索拉唑标准血清样品日内及日间测定值RSD均<10%,符合临床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见表1。

图2 兰索拉唑测定标准曲线(横坐标:横面积比)

表1 兰索拉唑血药浓度测定的重现性(n=5)

3.4 回收率测定结果 兰索拉唑在0.05~0.2 μg/mL浓度范围内的相对回收率为94% ~96%。见表2。

表2 兰索拉唑血药浓度测定的准确度(n=5)

3.5 稳定性试验结果 兰索拉唑血清样品在-20℃储藏,第10日兰索拉唑浓度下降16% ~26%,血清样品7 d内稳定。见表3。

表3 兰索拉唑血清样品的储存稳定性

3.6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受试制剂中兰索拉唑的 AUC0→t、AUC0→∞分 别 为 (3.387 ± 1.225)、(3.533 ±1.237)h·μg/mL,Cmax为(0.918 ±0.252)μg/mL、Tmax、T1/2分别为(1.917 ± 0.583)、(2.081±0.771)h。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兰索拉唑药-时曲线见图3。

图3 兰索拉唑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 讨论

兰索拉唑是一种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优于H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首选药物[7]。本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的血药浓度,同时研究了国产兰索拉唑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本方法测得的国产兰索拉唑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文献报道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的血药浓度已有报道[9]。本实验在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变了流动相的组成,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实验中使用了新的内标物4'-乙氧基苯己酮,其二氯甲烷溶液稳定,在实验条件下,峰形较好,且与兰索拉唑分离完全,为兰索拉唑测定中的内标物较为理想。兰索拉唑的乙腈-水溶液经紫外光谱扫描,在285 nm附近为一最大吸收平台,实验选用乙腈和水做流动相,在此处对吸收无干扰,灵敏度高。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起抑制峰拖尾作用。流动相pH值控制在7.0左右,否则影响出峰时间。正常人口服兰索拉唑后,其血药浓度在测定范围内,灵敏度可达到测定要求。

:

[1]Najm WI.Peptic ulcer disease[J].Prim Care,2011,38:383-394.

[2]Lundell L.Acid secretion and gastric surgery[J].Dig Dis,2011,29:487-490.

[3]Shiotani A,Kamada T,Kusunoki H,et al.Proton pump inhibitor H2 receptor antagonist[J].Nihon Rinsho,2011,69:1032-1038.

[4]黎清成,谭祖稳,梁文华.每年冬季6周兰索拉唑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617-1618.

[5]彭幼英.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4):208-209.

[6]Kataoka H,Jho T,Itoh M.Recent topics on important drugs for H.pylori eradication:Omeprazole[J].Nihon Rinsho,2005,63:333-337.

[7]Hellström PM,Vitols S.The choic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does it matter[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04,94:106-111.

[8]Vlase L,Popa A,Neag M,et al.Effect of fluoxetin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lansoprazole:a two-treatment period study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J].Clin Drug Investig,2011,31:727-733.

[9]何晓静,菅凌燕,孙亚欣,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1):28-29.

猜你喜欢

兰索拉唑兰索拉药代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医药国17条”出台 百万药代至十字路口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成本—效果研究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