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2-08-17覃杰徐邓耀

关键词:长期贷款格兰杰差值

覃杰,徐邓耀

信贷结构是信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还处于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格局下,直接影响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研究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一、指标选取及处理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一般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信贷结构指标的选取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编制为准,选用短期贷款(“DDK”)和中长期贷款(“ZCDK”)。在 2011 年的人民银行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贷款总额547946.69亿元,融资租赁和票据融资总额为19276.15元,占比为3.5%,所占比重较小,对于西南地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来说,比重会更小。因此,如果选用中长期贷款余额和短期贷款余额来代表信贷结构具有合理性。为规避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各项指标均作对数处理。

二、总量分析

体现事物的规模特征一般选用指标总量及增长率,四川省近15年经济状况及信贷结构情况(表1)为:

(1)总体增长迅速。15年间四川省的GDP、ZCDK与DDK总量分别从 1997年的3320.10亿、765.60亿、2182.50亿增长到2011年21026.70亿、16113.00亿和6401.20亿,年均增长率为14.24%、26.59%和8.5%。

表1 四川省1997~2011年度GDP、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 单位:亿元

(2)阶段特征明显。2005年以前,DDK总量一直大于ZCDK,差值在逐步缩小,平均差值为1527.11亿元,主要集中区间为(1100,1600),集中度77.78%,期间三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10.3%、23.5%和8.7%。只有1998年例外,相差2305.2亿元,其中DDK增加了716.9亿元,ZCDK减少了171.4亿元,而同期信贷总量增加545.5亿元,这与我国当时面对特大洪灾和金融危机的国情有关。2005年是一个临界点,两者相差为197.4亿元,差值为历年最小,三项指标当年增长率为12.6%、21.6%和-8.3%。3)2005年以后ZCDK逐渐大于DDK,差值不断拉大,较为离散,平均差值为4183.57亿元。期间三项指标增长率分别为19.1、31.1%和11.2%,值得一提的是2008、2009年ZCDK增长率分别高达53.2%和43.2%,这也与当年的多灾多难、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对比2005年前后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几乎是前一个阶段的2倍,期间DDK增加了2.5%,增加较小;ZCDK增加了7.6%,涨幅较大,三者之间呈现出相同增长趋势,ZCDK与 GDP更为明显;ZCDK的增幅均小于GDP,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处于后一个阶段的ZCDK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前一个阶段,这主要是由于ZCDK所投资的领域往往具有后发优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

(3)贷款总类主体发生变化。伴随阶段特征不同,贷款总类主体也发生相应变化,ZCDK占信贷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7年的26.0%逐渐上升到2011年的71.6%,年均提高3.2个百分点,ZCDK逐渐占据绝对比重,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三、检验分析

(一)ADF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2 ADF检验

从表2看出,在10%显著性水平下原序列的检验值都大于临界值,意味着接受原假设,序列为非稳定序列;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发现LOG(ZCDK)的ADF统计量小于临界值,即意味着拒绝原假设,该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I(1);序列LOG(DDK)在二阶差分条件下小于临界值,为二阶单整序列I(2),两个序列均为稳定序列,但不同阶,说明两者并无长期稳定的关系。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表3,在10%显著性水平下,ZCDK是GDP的格兰杰因子,DDK不是GDP的格兰杰因子,也就是说中长期贷款确实促进了长期经济增长,短期贷款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未能得到体现。

(二)模型建立

为进一步研究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先做出如下假设:(1)社会总资本由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构成,其它资本构成暂不考虑。(2)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之间相互独立,即不考虑由于展期而形成的中长期贷款。选用相关模型为:y=α+βx+ε;β=dy/dx: 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利用EVIEWS3.0建立起相关回归方程:(表4)

表4 经济增长与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方程

四、总结及建议

从长期来看,中长期贷款是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子,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弹性超过50%,两者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但短期贷款不是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子,对经济增长作用也未能体现,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从短期看,短期贷款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于中长期贷款。

笔者建议:一是继续保持中长期贷款以较快速度增长。从促进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出发,应继续保持中长期贷款的平稳快速增长,速率大于短期贷款,并与地区生产总值规模相匹配,特别是在国家逢灾的年代;适度保持短期贷款的增长,确保不出现负增长。二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追求相同增长率时,后一个阶段所需要保持的中长期贷款的增长率应小于前一个阶段,充分利用中长期贷款的后发优势。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郎涛,赵佳佳.我国银行信贷资金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回归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刘长明.也谈信贷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J].农村金融研究,1982(8).

[4]周勇飞.我国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5]曾令华,王朝军.经济增长与贷款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6]周勇飞.我国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7]曾令华,王朝军.经济增长与贷款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猜你喜欢

长期贷款格兰杰差值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银行信贷、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信贷投向特点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差值扩展算法嵌入容量的研究与改进
基于区域最大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动态背光调整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