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两课”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合理运用

2012-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教学方法大学生

谢 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浅谈“两课”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合理运用

谢 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身心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两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辨别、选择有益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两课;网络信息;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两课”教师来说,一方面,不能忽视大学生接触的大量网络信息对教学效果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要注意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辨别、选择有益网络信息的能力。

一、“两课”教师在网络时代必须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网络时代对“两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两课”教师必须具备更深厚的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科学方法。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必须立场坚定,不仅能够准确领会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其次,“两课”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1]网络时代,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更应该在知识容量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养成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两课”教学任务。再次,“两课”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古人言:“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才识去教书,还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教育人。网络生活的特殊性使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减弱,道德约束作用被削弱,这不仅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个挑战,对网络使用率非常高的大学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身共做。“两课”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二、“两课”教师必须丰富网络知识、强化网络信息意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选择自主性等特点,网上信息无奇不有,大学生可以方便、迅速地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各方面信息,教师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要比教师掌握的多。以往教师备课单纯依靠书本、期刊等途径搜集教学材料的方法难免有了滞后性。因此,“两课”教师要有进入网络、熟悉网络的能力。首先,“两课”教师只有进入网络、熟悉网络,才能了解大学生在网上接触了什么、喜欢什么,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必须接触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各种因素。简单地搜集现成的资料或“纸上谈兵”式地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只能使教师的授课内容显得空洞乏味缺少针对性。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上网习惯,接触他们的网络生活,才能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两课”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虽然缺乏成熟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仍是大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来源。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具备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将有益于大学生成长的最新的新闻点和知识点引入教学内容,使“两课”教学具有时代性,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培养选择、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两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传统的“两课”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已经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按照教师设计的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并对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网络时代,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讲解更加不能适应教学要求。大学生求新、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很容易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产生厌倦情绪。“两课”教师只有不断地求“新”,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两课”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改变以往以静态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中把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有效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产生新鲜感,把理论、概念等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多媒体还可以将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最新的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其次,“两课”教学中应增加互动式教学的比重。大部分大学生自身已经通过网络掌握大量的信息,并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单方面讲解接受度不高。因此,“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信息搜集、分组讨论、学生试讲一节课等方式,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两课”教师应建立与大学生沟通的信息通道“两课”教学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建立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的信息通道,既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又能拓展“两课”教学的空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专家王晓春在著作中提到:“现代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网络时代,弱化了教师知识的权威,学生也减少了对老师的盲目迷信,建立一种平等、互学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两课”教师除了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外,可以利用邮件、QQ、MSN等方式与学生搭建起对话平台。教师还可以经常浏览大学生关注的论坛、微博等网站进一步了解学生。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很大,许多是教师没有接触到的,与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接触更广阔的网络世界,掌握更多的网络信息。大学生求新的特性,使他们在网络的世界里比教师们更活跃,浏览的网站、接触到的信息量都远远多于教师。和学生建立信息通道,既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也能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海量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接触部分信息的过程中也容易碰到许多难以明辨是非的问题。建立师生间的信息通道,可以让教师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关注的问题,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师生间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多方位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平等、信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向学生传输有益信息时,学生也能很容易接受。再次,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很难向教师说出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即使作了直接的交流,教师也很难掌握大学生们真正的思想变化、价值走向、关注焦点,从而不能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邮件、聊天工具、微博中的匿名交流,都能让大学生放开包袱说出对问题最真实的看法,有利于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问题。匿名交流还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最中肯的意见,以便教师随时改进教学方法。

“两课”一直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阵地。网络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丰富的网络信息为“两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效信息,也对“两课”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两课”教师转变观念,发展和完善高校的“两课”教学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两课”的教学水平,适应“两课”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闫学.教师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N].中国教育报,2010-04-15(05).

G642

A

1003-8078(2012)04-0029-02

2012-03-28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4.11

谢文(1978-),女,河南商丘人,法学硕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

责任编辑 袁小鹏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教学方法大学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络时代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