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业院校的“十个衔接”

2012-08-15缪志勇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院校中职

缪志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试论职业院校的“十个衔接”

缪志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院校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了第一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招生制度、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评价机制等十个方面的衔接。

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与衔接

2011年年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高职院校院长会议上提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职业院校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一步是2011-2012年实现“十个衔接”。重点推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招生制度、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评价机制等十个方面的衔接。第二步是“十二五”期间形成初步架构。第三步是力争十年内建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对于中高职院校中的“十个衔接”的建设是当前这一时期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切入点。

规划纲要明确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别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有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几乎没什么差别,没有人才培养优势;专业内涵建设目标不明确,学校的专业发展没有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有些学校盲目追求学生规模、多校区的建设,并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不是一个层次,与其他教育类型有本质的区别[1]。根据德国、英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于职业教育的经验,要搞好职业教育,我们必须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我们要做好职业院校的“十个衔接”。

一、推动培养目标统筹和衔接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对下联系中职教育,上联系应用型本科,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稳居前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高职毕业生掌握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具体一定的理论基础,到岗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职业要求,相比中职毕业生各方面都更显成熟,而且又避免本科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高职毕业生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好评也就不奇怪了。

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定位准确,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和中职学校学生的情况,利用好自身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对接,譬如“订单式”教学、双元制教学、“2+1”教学等,这些都是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实际过程中要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重复和缺漏。

二、专业设置的统筹和衔接

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中职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联系,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专业设置中能上不能下或者能下不能上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专业设置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但允许地方根据地区经济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各学校应开设什么专业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规定。由于高职院校处于中职学校和本科学校的中间,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中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高职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继续教育的愿望。

专业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专业。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己学校身处世界珠宝首饰产业重要基地的优势,成立珠宝学院,开设首饰设计、珠宝鉴定等专业,很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可见,专业设置如果能够充分的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衔接好行业对人才需求,就能很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课程体系与教材的统筹与衔接

职业教育首先是要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不尽相同,有时候同样的专业,不同年级其课程体系都有变化[2]。如我们学院有部分专业与企业一同培养学生,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就会考虑更多的企业因素,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了企业岗位需求,当然也相应地使用比较有针对性的教材,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行业企业中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内容、难度及所使用教材等都应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衔接。

四、教育教学过程的统筹与衔接

中职和高职院校都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不同教育阶段要掌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是一门学问,好的教学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

无论是校内教学还是校外实践实训教学,我们都应该考虑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统筹与衔接。比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际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化到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资源的统筹与衔接

在数字化平台建设中,中职和高职相互协调,共享数据资源,有的放矢地建设教学资源,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一批信息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共享[4]。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良好实践条件。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提供部分教学仪器设备,还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承担专业实训教学、现场指导学生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专业教学资源,做好这些统筹与衔接工作,不仅为学院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能节省不少的教学经费支出。

六、做好招生制度的统筹和衔接

前面专业设置的统筹与衔接中已提到,专业设置要能上能下,同样,招生制度也要有创新,能使中职、高职和本科等教育有机衔接起来。面对产业升级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情况,我们要不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形式。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我们的职业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实施以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建立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人才的成长途径,对有接受更高一层次教育需求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这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从去年开始,我院舞蹈专业和流行音乐专业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这就是招生制度改革的信号;目前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人不是很多,但据了解很多中职学生都有进一步接受高职教育的需要。

七、教师培养的统筹与衔接

广东省教育厅2011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中高职院校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占75%。职业学校中教师教学经验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还没有达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广大教师来完成,“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制度、教师下企业培训制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等,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校要系统考虑统筹解决教师个人成长中所遇见的问题。另外,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中能力突出、专业技能高超的人才也可以引入教师队伍。

八、行业指导作用的统筹与衔接

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5]。职业院校应引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对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可以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让行业参与指导教学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人才需求,前面提到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行业在学校的教学指导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根据行业指导的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定位,依据这些数据改革学校的体制机制,这是内涵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努力方向。

九、校企深度合作的统筹与衔接

目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很不深入,合作的目的性不强,范围不广。职业院校应该着重以重点专业和产业建设为立足点,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建立紧密联系,主动向行业、企业靠拢,吸引行业、企业关注职业院校的发展,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6]。如我院艺术设计系的专业设计课全面推行项目化教学,积极寻求与相关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且签定合同,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发挥自主能动性,更好培养自身的技能。通过这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让行业企业真正参与教学。

十、评价机制的统筹和衔接

职业院校要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人才的评价要参考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的评价机制引入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是大势所趋,利用好与评价机制的衔接能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去年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正式批准成为文化行业职业资格定点培训机构,这是广东省首家定点培训单位;我院作为艺术类院校,此次培训机构的获批一方面将会进一步发挥我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还将为我院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引领的作用。

2011年下半年,中央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投入20亿,解决专业建设水平问题。其中也着重提到了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于“十个衔接”的问题要重点纳入此次专业建设,使高职院校能够形成各自的一定数量的重点专业,以点带面,使重点专业群能够早日实现。

“十个衔接”涉及到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好不同专业的衔接问题,但不论如何衔接,归根结底都是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反映在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才能为社会经济建设输入大批可以体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1] 沈斐敏.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改革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利明.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张新民.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 路海萍. 职业教育概论[M]. 成都:巴蜀书社,2011.

[5] 李刚. 中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30年[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文件汇编[Z].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On the “Ten Links” in Vocational Schools

LIAO Zhi-yong

The main task for vocational schools is to take a “three-phased” strategy in order to buil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irst phase from the following “ten links”: training objective, degree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resource, enrollment system, organization of faculty, collectivation of school-run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verall planning and linking

G71

A

1008-7427(2012)04-0012-02

2011-12-08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院校中职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