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物流

李 洁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 洁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实现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对策

一、高职物流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宏观指导

虽然国家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宏观指导力远远不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激发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国家还没有完善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奖励办法,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不够,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

2.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企业属于盈利性组织,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企业绝不愿意去做。企业之所以缺乏参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热情,其根源就在于它没有经济利益。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反而可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占用企业一定的资源,这种企业利益的缺失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

3.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兴趣

由于学校自身实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开展。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办学,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需要,对企业就没有吸引力。

4.无法集中、统一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

我国物流市场概况是 90%以上的物流企业都是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在内地城市,土生土长起来的物流企业大多是一些地方性的小物流公司。所以,一家物流企业往往能够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并不多,学校要集中、统一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不现实。

5.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虽然在局部有所突破,但大多停留在肤浅层面。一个物流类的工作岗位需要时刻有熟手担任,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不可能把一个工作岗位闲置培训新手。学校也没有把校企合作作为长期性任务与根本性的办学战略予以实施。有的校企合作只是寻求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而没有考虑学校如何通过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与技术研发等方式给企业提供真正的实惠。许多物流专业只是与企业在某些项目上实行合作,而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制度,使学校与企业实现全面紧密接轨。

二、推进高职院校企合作的建议

1.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政府需加快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操作性政策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校企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对提供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我国对校办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同样,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也应参照对校办企业的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尽快选择一批优秀的大中型企业,将其建设为中长期的国家级、省级或地市级的校企合作基地。政府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院校,鼓励委托职业学院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评估,对校企合作的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实施奖惩。

2.构建利益共同体,才能保障校企合作见实效

校企合作必须构建合作利益共同体,让双方均能够在合作中分享更多的利益。学院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以企业需求为主,主动提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并付诸实施。学院还可以与中小物流企业开展一些项目的研发与合作,为中小物流企业开展服务咨询、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等。在企业业务繁忙需要用人之际,校方积极协调教学安排,协助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保证企业的用人所需。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提供一定的岗位和资源供学生实习,实现校企双方合作的互利双赢。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高职院校要明确“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合作、以合作求发展”的合作理念,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推进校企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4.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班子,为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校企合作开展得好的院校地经验证明,校企合作工作必须是学院领导重视,专人负责,绩效考核,资金保障、报酬落实。校企合作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情感来苦心经营的事业,绝不能等,也不能靠,更不能放弃。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存在着等与靠的思想, 等企业主动找上门,等政府、行业协会出台措施、牵线搭桥,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

5.企业与学院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

企业与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例如:(1)“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2)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单位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3)教学见习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一定专业理论后,到合作企业对企业的物流运作过程进行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可以较为系统地掌握物流岗位工作技能、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4)成立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物流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5)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可以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1] 包晓霞.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9,(8).

[2] 南朝兰.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途径探析[J]. 商情,2010,(28).

G71

A

1008-7427(2012)04-0011-01

2011-12-08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物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