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体育学的内容体系浅谈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闲暇体育生活

陈 靓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从社会体育学的内容体系浅谈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陈 靓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体育”的认识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从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分工角度看,体育分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大部分,群众包括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军队体育。近代社会体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走“和谐体育”的发展方向。这必将对社会体育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调查我国社会体育现状仍存在不足。因此,我们必须依据我们的国情加快构建多元化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进程。

社会体育学;内容;发展

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体育科学学科之一。以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不同对象群众体育的特点,组织管理、内容、发展条件、组织形式、开展的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锻炼效果的评价等。学习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对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曾说过: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成员享受各种权益,在体力、身心、精神、道德和个性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不是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而是由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育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1.社会体育学的内容

1.1 群众体育的特点

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群众体育是指除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近年,狭义的“群众体育”在国内逐渐被“社会体育”所取代。群众体育的特点包括:广泛性、复合性、灵活性、业余性。

1.2 社会体育学开展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体育学开展的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科学求实的原则:a运动负荷适宜,首先,掌握锻炼强度;其次,把握锻炼时间;最后,确定锻炼频度。b循序渐进。c持之以恒。d因人制宜。

社会体育的练习方法:(1)节选练习法,根据主客观条件的要求,只选定一个完整项目的某一部分或某个动作进行练习的方法。(2)单项重复法,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锻炼者按照计划和要求反复练习同一项目的方法。(3)群项组合法,根据锻炼的需要,将两个以上具有不同身体发展功能的项目合理搭配,在一次锻炼中交替练习的方法。(4)变换练习法,在改变常规锻炼内容、强度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锻炼的方法。(5)竞赛和表演法,是指锻炼者棉队观众,在互相比较,彼此竞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1.3 锻炼效果的评价

锻炼效果的评价可表现在:a食欲促进,代谢改善,体重趋向标准化。b肌肉的弹性改善,力量增加,关节柔韧性提高,活动幅度加大。c安静时的心率、血压趋向正常、肺活量有所增大。d工作效率提高,疲劳减轻。e睡眠良好,精神振奋,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有所改善,心理状态趋向乐观。正确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练习者练习的兴趣。

2.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体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以经济为基础,无论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模式,都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当前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费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特别是包括家庭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不发达。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情况下,经济状况与个体的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到2010年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这必将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为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人口因素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又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社会体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与人口息息相关。人口总量膨胀与经济水平间的制约关系,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3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高低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重要体现,是反映居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需要的满足程度。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2010年,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模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闲暇时间、闲暇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作为文化娱乐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也随之相适应得以发展。

2.3.1 消费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和农民人均收入都有了明显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也就是说,2010年,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口,都有一定的收入余额用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生活领域中去,用以满足文化娱乐等需要的支出逐步提高,而作为文化娱乐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其支出也必将有所增加。

2.3.2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务劳动等生活必须时间支出后,剩余下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社会,劳动时间明显缩短且相对集中,人们对闲暇时间观念加强,随着工时制的改革、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家庭内部结构的变化,人们有可能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休闲性、娱乐性等方面的活动。人们闲暇时间正以每年 0.8小时/周的增长率递增,城市16岁以上人口的闲暇时间已达1916小时/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长,社会服务系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扩大,现在,我国城市人口人均闲暇时间达30小时/周左右,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因素得到缓解。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相对集中,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社会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3 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内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类型。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由于社会生产的时间越来越少,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生活方式也将越来越丰富多彩。可以说,闲暇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热衷的闲暇生活方式是社会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外环境,因此,闲暇生活方式也就成了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给劳动者带来身心上的高度紧张与疲劳,因而追求身心健康及个性的协调发展,成为21世纪人们的共同要求和社会的时尚。

2.3.4 场地设施

社会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过于单一阻碍了场地设施的建设。因此,在开放体委系统体育场馆的同时,充分提高现有其他系统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立法和执法,国家和社会共同加大投入改善我国社会体育的硬件环境,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3.5 专业队伍的培养

任何领域,专业人才队伍都是关键性力量,他们决定着某一领域的成熟程度和发展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与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根据各时期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按照人们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以体育社团等形式组织人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锻炼,传授科学锻炼方法,提高体育技术水平,调动人们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将从机器化的工业社会进入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社会,我国社会体育将呈现下列特征:

3.1 社会体育社会化

未来十几年,我国社会体育的社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体育人口总量的增加,各分层体育人口中成年人体育人口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将走向社会化,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

3.2 社会体育法制化

为更好地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确保体育走向市场,依法治体,实现体育法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500多部体育行政法律、规章,占建国以来颁布的体育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总数的95%以上。建立以宪法为指导,以《体育法》为龙头,以行政法规为骨干,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基础的体育法规体系,将是我国体育立法的目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国民体质监测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都是为了尽快将社会体育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3 社会体育产业化

社会体育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产业运行方式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社会体育产业化主要表现在俱乐部体制健全、社会体育产业的主体意识加强、社会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3.4 社会体育科学化

由于终身体育的确立和社会体育在发展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活以及解决人类素质中的地位得到肯定,在未来十几年里,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加强社会体育科研工作,加大科技对社会体育的渗透,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性将日益受到重视。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体育研究科学化、国民体质监测手段科学化和社会体育手段、方法科学化上。

3.5 社会体育生活化

21世纪,社会各领域将向巨大化、组织化、民族化方向发展。因此,在社会体育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将形成更牢固的组织体系,突出民间团体的作用,使社会体育在类型、内容、结构、活动层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生活化趋势。现代组织中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的形式,这就使得基层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得到加强,活动的空间增大。社会体育组织生活化体现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组织功能的多样化两个方面。现代组织必须是一个多功能的组织,许多体育组织都表现了以体育活动为主,适当加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民俗活动的倾向。这就使基层民间体育组织兼有健身、增强社会感情、深化了解、扩大体育人口等多种功能,民间团体的组织活动成了人们闲暇生活的主要部分。

4.结论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将对社会体育的性质、内容、范围、结构、对象及时空关系产生巨大影响。今后15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施,运用预测学、人口学、历史学、经济学及社会学基本理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历史,剖析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世界社会体育发展趋势,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社会体育基本走向,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王和平.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体育所涉及范围的重新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 周进国.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看我国社会体育[J].体育学刊,2007,(1).

[3] 付永东.当代社会体育发展的分析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1).

[4] 黄春花.我国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6,(4).

[5]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田雨普.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J].体育科学,2005,(4).

G80-3

A

1008-7427(2012)04-0148-02

2012-03-03

猜你喜欢

闲暇体育生活
人在何时最清醒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闲暇拾笔寄娱情
2016体育年
生活感悟
我们的“体育梦”
无厘头生活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