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政治思想

叶 萌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叶 萌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层面,对高校贫困生思想特性及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探讨了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要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贫困,完善健全多元化资助体系,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在迅速的扩大,高等学校贫困学生的人数也在迅速的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据教育部有关教育部门统计,2002年在调查的全国1083所普通高校中,全国在校大学生贫困生已达30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多;而2004年,高校在校大学生190多万,贫困生比例达20%,有380多万人之多。贫困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贫困生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贫困生思想现状,研究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贫困生的教育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对推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校园稳定、塑造贫困大学生的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特性

1.1 自卑心严重

高校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境贫寒,经济上窘迫,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消费上的差异是贫困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在信息量、知识面、业余爱好及特长等方面与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贫困生产生自卑的重要原因。他们很少参与到大学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在封闭中维护自尊,不愿与同学交流,缺乏足够的自信,不参加集体活动,变得越来越孤独、自卑,甚至造成性格和心理的扭曲。

1.2 独立性与依赖性较强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多数贫困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依靠自立自强解决贫困问题,贫困生在贫穷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很早就替父母分担忧愁,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但是一部分学生进校后,在解决学费和生活困难问题上,一味向学校提出资助要求,在思想上存有过分依赖学校及其他群体的不良思想,当得到资助时又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

1.3 思想消极

由于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上与家庭环境优越的同学存在的差距,使贫困生无法享有同等的资源,世态的炎凉、同学的歧视很容易使他们对社会产生悲观情绪,消极的对待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家长无能,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对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产生级大的消极作用。

1.4 “三观”不端

经济贫困容易使贫困生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许多贫困学生认为,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贫困;在人生价值,把金钱当作衡量价值的尺度,满足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物质生活的渴求强烈;在人生态度上,只关心个人,把困难和挫折的原因归归结为生活的贫困、其他社会因素。

2.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教育

对于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不论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应对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但往往只注重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对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各种救助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教育却不多,在贫困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现象,例如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弱化,组织纪律性不强。2004年据北京市信贷部门统计,已毕业的学生借贷违约率以人数计为28.35%,其中贫困生占76.73%。

2.2 对贫困生的认识存在误区

人们对贫困生的认识狭隘,普遍认为贫困生就是来自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山区,或者是单亲、无亲的家庭。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质的改革,在城市出现了大量下岗职工,这样的家庭收入低,基本处于低保状态,生活艰难,他们的子女也是应当给予帮助的对象。此外意外的天灾人祸,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家庭的贫困。所以对于贫困生的认识不应以一概全。

2.3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和招生就业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对于贫困生来说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背负家庭期望和家庭经济窘迫的巨大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有的学生因为感到和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差距太大,感到上天不公,从而产生一种仇恨心理,马家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目前,高校普遍都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关心不够,没有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许多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人生观的偏差造成的,仅靠“两课”教学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多角度、深层次地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向他们灌输正确人生观。

2.4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大幅的增加,但是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学生辅导员的数量却处于失衡状态,很所学校的辅导员都是由任课教师兼职的,面对众多学生,学生辅导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深入了解贫困学生不够,不能深入班级、寝室与贫困生个别谈话,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经济扶贫”,忽略“精神关怀”,忽视了贫困生成长的心理需要。

3.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3.1 引导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贫困

贫困生的很多错误观念是生活贫困环境下的负面结果,也是贫困生错误认知的不良后果。因此首先要学生明白贫困不是自己的责任,提高贫困生自我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自我观点,是学生认识到贫困仅仅是因为出生在贫困的地区或家庭,它不能说明自己没有能力,更不是个人的错。其次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正确认识经济困难,将逆境当作人生的磨练,使逆境转化为顺境,贫困是现实,但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贫困而失去理想和信念。抵御心理贫困的关键在于“积极调整认知,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合理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注重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自强自立能力,争做生活的强者。

3.2 充分发挥“两课”的教育作用,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邓小平早就指出:“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家”,“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高校应该加强“两课”的理论指导和知识灌输,深化贫困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证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强大武器;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和体现。“两课”必须加强理论教学的深度,逐步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人专干,通过门诊、电话、网络等途径开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大学生精神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干预机制,定期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心理障碍及时干预解决,加强对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力度,让贫困生审视困难,重新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3.3 完善健全多元化资助体系,为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贫困生的思想问题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经济贫困的影响,所以落实经济帮扶是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建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扩大高校贫困生“奖、助、补”的受益面,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系统、规范化地管理,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实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4 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效的思政教育队伍

就目前各高校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力度还没有提升到专业教师的程度,对他们的建设还没有纳入专业化的视野。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研究如何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和跟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一批好的教师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大学生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之一在于能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好,特别是把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好。”因此,我们要构筑科学化的队伍模式,加大对他们的专业化培养力度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3.5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加强网络信息载体建设,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为我们提供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教育网站,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和信息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舆论,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系统,严把安全关口,净化网络空间,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及时、交互性强的优势,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此外要努力构建体现社会特点、时代特征以及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构建积极、健康、生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寓德育于环境感染之内。

[1] 华丽,胡良玉.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及解困对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1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

[3] 王永强,邓奕兵.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6,(12).

[4] 唐明辉.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University Students

YE Me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ntality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 th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 from soc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management aspects, and by considering the reality, explores some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help these students grow healthily.

financially strapped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8-7427(2012)04-0054-02

2012-02-26

猜你喜欢

贫困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