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

2012-08-15崔时婧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崔时婧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

崔时婧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的引入将会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都得到了创新。从一定意义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运用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核心。

[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首要内容,以科学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加强思政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起着一定的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新途径。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内涵分析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他认为,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各级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目标来衡量每个人的贡献大小,才能保证一个组织的总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组织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及浪费的可能性越大。”[2]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目标管理就是用系统化的方式把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集中起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并高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3]

将目标管理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发展而出现的。所谓大学生的目标管理是高等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结合本校特点对学生进行的目标管理。它是以预定的最优效果为目的和目标,使广大师生员工都确立目标意识,把学生工作的基本力量集中在学生工作的目标之下,把日常的一切学生工作都纳人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规定的轨道上来,使之标准化、秩序化、制度化、经常化,并始终处于科学运转的有效状态下[4]。许多高校也将目标管理的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来运用,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制究竟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制分析

当前,目标管理体制被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用于高校学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被引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只有客观地分析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我们才能扬长避短,收到更大的实效。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不足

1.目标管理本身存在着设置的困难

目标管理设置时,一方面过高的目标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从而使部分学生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手段去完成目标;另一方面过低的目标会使学生很容易完成目标,从而使学生失去奋发向上的斗志和热情,进而失去目标管理的作用。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制定而言,由于高校教学组织及管理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工作在技术上不可分解,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很困难。[5]这样有可能会造成目标实施时停滞不前,浪费人力、物力等,从而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2.目标体系整体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目标管理是从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将整天目标逐级分解成各个局部的目标的,并由各个分目标的实现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上,针对目标的整体上,一般是不易改变的,要按照目标的制定来执行学习与管理计划等。但计划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化的,未来也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组织保持目标体系整体上的灵活性。这就与目标管理的要求相背离、相矛盾。

尽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存在着这样的不足,但是它的优势仍然是远远大于这些不利方面的。就这些不足而言,只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未雨绸缪,细心地分析未来的情况,尽可能在目标制定中,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最大的收益。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可以避免的。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优势

1.目标管理有利于发挥高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要转化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促进社会发展,而且要促进人的发展,因此,适应和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又一重要依据。[6]所以,用目标管理加强学生的工作是必要的,人是一切工作的主体。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也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广大学生较好并自觉地完成目标管理的要求。因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能使组织成员控制自己的成就。他们通过参与目标制定、目标执行等,会自觉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完成目标。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就为学生创造了发挥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感、责任感及自我认同感。从而将这些外化的行为真正内化于心,使之完成对自我的超越,提升自身的价值感。

2.目标管理有利于形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目标管理具有目的性明确的特点,并且是一种达成目标的科学周密的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制定中,一般是先要制定出总目标的规划,进而再对总目标展开,形成各部门目标,再细化为小组目标、个人目标等。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体系,能够确保目标管理的科学运行与规范措施。在对总目标分解时,各部门、小组、个人的目标都是为总目标的完成而服务并且相互支持。分工明细,责任分明,避免了计划管理体制下的僵硬模式。这种目标管理只是规定了目标的要求,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并不作出规定,这有利于高校学生集中力量及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去完成目标,从而使目标切实可行,容易取得良好的绩效。进而可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协同合作

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一致的、系统的目标体系来整合各个单位乃至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则极易形成结构刚性、组织僵化和工作混乱。[7]因此,目标管理就体现出了自身柔性化的优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开展目标管理有利于把学生各种力量集中于总目标的实现上。一所高校在制定学生管理的总目标的实现上,肯定是需要多个方面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管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协调、沟通来完成总目标。因为目标管理是一个目标连锁体系,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它要求总目标全面并且保质地完成,这对于高校部门间的合作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改变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事的情况,可以提高整个高校管理的战斗力与协作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可以进一步调动高校管理人员士气,带动高校学生热情,完善高校管理工作体制,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率,优化高校管理工作方法。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是一种比较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程序分析

人们将目标管理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自觉地运用目标管理体系实施于高校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目标管理的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一般要经过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及目标的评价与考核三个阶段。

1.制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的制定是高校顺利进行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目标体系的制定是一个全单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总的目标,这是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分目标的制定都是围绕总目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展开的,最后落实到每个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各个小目标的有效完成才能促使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每个学生要充分重视小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应善抓‘五小’,小道理、小问题、小活动、小事情、小人物,不断提升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形成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才能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明显成效。[8]所以,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不能忽视小目标,要把每个小目标当成大目标来完成,始终保持目标间的整体关联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收到成效,也能更好地完成总目标的实现。

2.实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体系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标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稳步实现。目标实施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时的自我控制及实施后的监督检查。

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总目标,目标实施处于目标管理的重要地位。目标实施前,要尽详细、尽充分地准备好目标所,如高校学生要充分准备思想政治教育文件、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的方法及手段等,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工作中提高效率。目标实施时,会遇到一些突出状况或事先没有想到的新情况的出现,这就需要每个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所谓自我控制,就是本系统(部门、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自己所担负的目标责任,对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在实施目标中进行自主管理。[9]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稳步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能力解决突发状况,顺利完成目标的实现。目标实施后,并不代表就此完成目标体系,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目标的完成。还需对目标进行监控以查找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纠正解决,以真正达成目标的实现。

3.评价与考核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

对目标成果的评价与考核是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与回顾。要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必须对管理对象及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以增强管理的自觉性,提高管理的效能。[10]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评价与考核时,应该客观地对目标成果进行分析,从而与奖励挂钩。同时,要把目标成果公布于众,让每个学生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目标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工作的改善,鼓舞学生的斗志,对于不足之处,及时总结。这可以从4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目的:学生自己评定个人成果、领导对评定工作的指导、设立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评定、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与总结。总之,对目标体系进行评定与考核,既可使目标管落到实处,又能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制定提供依据和科学循环。

四、结语

思想教育目标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复杂又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每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与丰富性。我们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其潜能、发挥其功效、创新其方法,不断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前行注入活力与生机。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樊耘,等.管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戴文标.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黄玉.试论大学生的目标管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8).

[5] 宋周,何燕.当前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6]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孙班军,陈晔.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王其增.思想政治工作应善抓“五小”[N].人民日报,2011-4-8.

[9] 赵志军,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0] 秦在东,文大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G641

A

1008-7427(2012)04-0052-02

2012-02-2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