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化融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渗透英美文化为例

2012-08-15徐丽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英美国家语言

徐丽萍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英美文化融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渗透英美文化为例

徐丽萍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本文重点讨论培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有效地获取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地位的认识和学习效果满意程度,笔者目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热情,探讨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有效学习的互动性和学习效率性。在今后岗位上学生能更好地应用英美文化。

课程地位;课程设计;渗透文化;知识获取;有效应用

一、引言

要体现高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英语国家英美文化的教学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有效地运用英美文化的英语能力。教师首先处理好英语语言教学中英美文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通常认为,课程中的英美文化知识的渗透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它只是流于一种反馈形式;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该课程渗透英美文化及辐射的影响不大,该课程的英美文化与其他课程间关系不够密切。部分英语教师还不清楚英美文化渗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不同等等问题。笔者带着上述问题与同行们探讨,构建该课程渗透英美文化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热情和参与探讨问题的有效学习的互动性。

本研究目的归为四点:(1)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旅游英语专业所处的地位。(2)分析现状教学,让学生了解课程渗透英美文化及学习效果的关系。(3)调查学生对掌握渗透英美文化学习态度和参与学习学习效率性。(4)了解学生对教师设计课程思路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笔者调查的目的是想找到英美文化实效性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症结,从而真正达到学生能应用该课程英美文化知识点渗透,提高学习学习效率,避免流于形式而无学习效果。

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所处地位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高段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课,系统地介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文化、教育、宗教、生活习俗等人文背景方面的基本情况;该课程能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文化层面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掌握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应用英语英美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理解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言国家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实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欣赏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向学生讲授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设计课程思路

该课程内容出现与英语其他课程相关相互脱节现象。学生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实际的发挥,学生需要在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形象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近年来教学理念和思路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显得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符合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一个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讲授该课程。需要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即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授课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快捷的,更新的知识和补充新的信息,再通过电子课件展示英美文化和习俗附相关图片,辅以录像节目,以提高课程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本课程以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概况文化为主,以英美文化知识与应用语言技能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史料,借助于相关的影像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学习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教师讲授应以学生掌握有关国家的一般性知识为主,不能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做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基本概况,熟练掌握各国的历史、地理等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补充相关的历史事件及重大人物,目的是扩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面和提高实际应用英美文化的能力。

设计课程以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路以该课程内容为主线,大量补充与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关的内容。

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师在设计课程思路中要体现以下几点:以英语专业各个岗位需求英美文化知识为出发点;以旅游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中的典型学习任务为载体;以涉及旅游英语英美文化的职业资格为依托。教师设计课程思路以课本内容为根据,大量补充与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关的内容,设计单一学习情景,训练学生应重点掌握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教师备课需要多种版本书籍及教材,整合课程内容,注重把课程内容的知识学科体系变为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围绕英美文化的学习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备课内容要体现以“设定单一学习情景”为主线,体现学生学习内容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设计学习情景能增强学生参与互动性学习意识,获取构建英美文化知识能力和掌握应用英美文化的能力。

四、分析课程渗透英美文化

作为学外语学生应该了解所学英语语言的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该国人们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如果不了解话语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课程英美文化因素渗透。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载体,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在强调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所注重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字面或表层含义的理解,却忽略向其它课程的文化背景渗透的影响。

在讲授英美文化的时候,如果忽略相关的文化教学,必然会使教师和学生所注重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字面或表层含义的理解,从而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获取英美文化知识的能力及运用英美文化的能力的目标。

在讲授《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师向学生渗透英美国家文化有三种途径:(1)让学生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2)帮助学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3)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来设计情景练习,强调理解语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离性。要实现这三个目的,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课上进行英美文化因素的教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五、课程渗透英美文化因素的主要途径

5.1 节日文化背景渗透

在设计课件讲解美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新年、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在讲解“万圣节”这一学习任务时,教师适当地讲解每年十月三十一日西方万圣节(Halloween),又称鬼节。传说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严酷冬季开始的日子,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着的人就在这一天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马人在这一天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鬼怪,赶走妖魔的同时庆祝丰收的到来。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如今西方的万圣节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很多装饰,诸如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年轻人会组织化装舞会等节目。学生脑海中就对这一节日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给学生渗透一些社会文化知识。

5.2 渗透英国人性格影响英国人思维方式

在设计“英国人性格”这一学习情景任务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这一英国民族文化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英国人文化的了解。给学生播放英语国家方面的电影,让学生了解英国人的性格特殊风俗习惯:讲究文明礼貌;英国人的性格是思想守旧而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生活刻板、缄默性格,乐于自嘲等特点,了解英国人的性格及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看英文电影剧情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还有助于学生能用英语发表评论和观后感的课后作业。

5.3 渗透英国、美国与中国价值观

给学生设计英国和美国和中国价值观这一学习任务情景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三个国家存在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价值观、美国价值观与英国人价值观。如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中国人时,中国人往往会先是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5.4 欣赏原版英文影视作品渗透英美文化

在指导学生学习英国和美国文学这一章节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西方英国或美国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从阅读中吸取西方文化知识,增加西方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英语语言能力。

5.5 社会礼节渗透英美文化

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中国只有在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谢谢”,而且是真正表示谢意。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上下辈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需说:“Thank you”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表示多大的谢意。例如:在给英美人上对外汉语课时,每次上完课后,英美学生习惯说:“Thank you”。如果回答“Thank you”,中国人往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这句话直译成“It's my duty”,就不会让英美学生听起来那么愉快,因为“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应是”It's a pleasure(我很乐意),Don't mention it(没什么)或You're welcome(不用谢)。

英语中的“Please”并不完全相当于汉语中的“请”,在某些场合表示“请”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下车时,一般都说“After you(你先请)”。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时,一般用 Help yourself,而不用please。如果生病,到医院看病应说“Go to see the doctor(看病)”。

6.6 渗透英美文化道别话题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Go slowly,Walk slowly.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ee you later (回头见)、So long.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

六、结束语

笔者对所执教班级进行长期教学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设计课程方案学习该课程时,应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英语国家语言的意识。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笔者使用不同课程设计给学生渗透英美文化,激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带着问题来答疑。使其产生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加强目标语言的西方文化背景,目的是解决学生的语用困难,提高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

[1]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外成教院.《英语国家概况》自学导读及应试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技技术出版社.

G71

A

1008-7427(2012)04-0020-02

2012-02-17

作者系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英美国家语言
语言是刀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把国家“租”出去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我有我语言